上虞(曹娥江)小洞天

liuquanzhong

<p class="ql-block">曹娥江的来历与东汉时期一位名为曹娥的孝女密切相关,其核心故事和地名演变如下:</p><h3>1. ‌孝女曹娥的传说‌</h3><ul><li>东汉汉安二年(公元143年),曹娥的父亲曹盱(巫祝)在端午节迎潮神伍子胥时不幸溺亡于舜江(曹娥江古称)。年仅14岁的曹娥沿江昼夜哭寻父亲,17日后投江殉父。五日后,父女遗体相拥浮出水面,被乡民视为孝感动天的神迹。</li><li>这一故事被记载于《后汉书·列女传》,并成为“二十四孝”之一,历代文人(如李白、邵梅溪)和帝王(宋哲宗、朱元璋等)均对其孝行加以赞颂。</li></ul><h3>2. ‌地名演变与纪念‌</h3><ul><li>‌舜江改称曹娥江‌: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令度尚为表彰曹娥,改舜江为“曹娥江”,并建庙立碑(《曹娥碑》由邯郸淳撰文,蔡邕题“绝妙好辞”)。</li><li>‌相关地名‌:曹娥庙(“江南第一庙”)、曹娥村(已拆迁)、曹娥街道等均因纪念曹娥得名。</li></ul><h3>3. ‌历史与文化的延续‌</h3><ul><li>曹娥江原名舜江,因舜帝避乱治水的传说得名;东汉后以曹娥故事为核心,成为孝文化的象征。</li><li>唐代起,曹娥江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水道,频繁出现在诗歌中(如萧颖士《越江秋曙》)。</li></ul><p class="ql-block">‌总结‌:曹娥江的来历融合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历史,其名称变迁(舜江→曹娥江)反映了东汉以降对孝道的推崇,至今仍是绍兴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