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本篇是2015年4月6日新浪博文的搬家篇。 <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h3>怀念故居-祭奠古都<br></h3><h3>这里有我们的脚印</h3></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寻找新鲜胡同</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范文林</h3> <h1>今早出发去新鲜胡同拍些照片,但在经过大规模改造的南小街上就是找不到新鲜胡同。走到大方家胡同口,恰巧遇到二十四中学的同事老师,而且恰巧她家就在新鲜胡同,在她的指引下我才搞清状况。</h1><h1><br> 原来新鲜胡同的西口变成了这个样子:</h1> <div><br></div><h1>要进新鲜胡同就得绕道大方家胡同,或是南竹竿胡同,就连南竹竿胡同里的小区保安都指错了路:</h1> <div><br></div><div>进小区向南走,左手边(东)的第一个东西向的胡同,挂有两个红灯笼的,才是新鲜胡同,左右墙上也没有个胡同铭牌:<br></div> <div><br></div><h1>新鲜胡同还剩下不到一百米长,但整条胡同规矩整齐清洁,虽然没几棵北京老胡同常见的国槐树,但也见缝插针的搞了些绿化:</h1> <div><br></div><h1>胡同靠近东口路南就是新鲜小学,它是好几位老同学的母校:</h1> <div><br></div><h1>胡同里的住宅门都很规整,好几个都有“保护院落”的铭牌,还听说这里有咱们童鞋们的老宅:</h1> <div><br></div><h1>胡同中间路南有“桂公府”,现在是办公场所,不能参观:</h1> <div><br></div><h1>位于西水井胡同的新鲜胡同东口也找不到胡同铭牌:</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怀念故居-祭奠古都<br>这里有我们的脚印<br></div> <div><br></div><div>本篇是2015年4月6日新浪博文的搬家篇。<br></div><div><br></div><div><br></div> <h1>张天柱推荐下面新浪博文: “文内提及的几位老师都教过我,其中史老师文革后曾搬到我院住过。” </h1>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新鲜胡同小学二、三事</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刚子博客</h3> 我(金刚子)于上个世纪的1953年9月1日报到到东单区第一中心小学读书就是现在的新鲜胡同小学校,在这之前我在朝阳门后石道西北老段府一家私塾念了有两月私书,学的三字经和百家姓,后来念私塾的学生都考正规学校了,我也考入了正规小学校。<br><br><div>我在新鲜胡同小学从1953年9月1曰到1959年7月读书直到小学毕业。我在丙班读书,刚上一年级的时侯,班主任是姚老师、她给我的印象非常好,对学生认真负责有耐心而且平等待人,不管你家多有钱学生穿戴多好,或你家多穷穿的多不好,姚老师一律平等相待。<br><br><div>我是穷人家的孩子、姚老师从不嫌我穿的不好,几次让我到她家作客呢!那时姚老师住演乐胡同西口路南第一个门里,我记得她家住北房三间一大家子人呢!家里人对我都很热情、又是给我端水又给我拿水果的,我年纪小又有点锄窝子,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br><br><div>我还清楚记得姚老师还有一个几个月大的小孩儿呢!我看姚老师很勤快的干着家务活儿,看得出在家里她是好儿媳,在学校是一个优秀的好老师!姚老师您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我年过花甲年纪还能记住可敬和亲切的容貌、、、、、、永远忘不了您。那是在1957年级了,身体好的男孩子都上房手拿绑上红领巾的竹杆子摇桄,这样不让麻雀落树上或房上,在地上的同学们敲打各种金属物或锣鼓以此警吓麻雀不能落地上,那阵势、那响动、排山倒海似的,不仅麻雀累死不少就连喜雀和鸟鸦都累死不少呢!我亲眼看见成汽车的死鸟往城外拉呢!夏天的时候,正是放署假的时侯,我到学校后操场和同学锻炼玩儿,回来中间院子时听到西边一间教室里传出大声喝斥声音,有一胆儿大同学猫着腰到那儿偷看去了,回来后说好多老师正批判英老师呢!<br><br><div>英老师是教美术的一个挺年轻的文静女老师,对人都是和声细雨的,据说还是归国华侨呢!后来听别的老师说英老师是右派。一个挺文静的弱女子怎会是右派呢?<br><br><div>过了几天再见到英老师时她变的憔粹和精神恍惚了,让人看了心生怜悯之情,后来再也没见到英老师。<br><br><div>我记得在拍[祖国的花尕]时,还在后操场布置了亠个花园,有树和各种花卉打扮的很漂亮,那天从西边分校走来一队少先队员和老师,其中有本校学生王光茹被一群人族拥着走来了,后来在看这部影片时才知她在其中演了一个主要角色。<br><br><div>据说王光茹和八一学校一男孩儿在一次[五一]上天安门给毛主席献过花儿,这是人生里莫大荣誉啊!<br><br><div>我还清楚的记的是一次全北京市大规摸的[除四害]运动,当时把麻雀也当作四害之一了,全北京市不管什么单位、大、中、小学校都统一行动,一个时间里,平地上的人敲打锣鼓的、敲打脸盆的、敲打各种金属物的,上房的人手拿拴红布条竹杆来回摇幌,为的是不让麻雀落树上和房上,这样麻雀就得飞累死了算。那时我正上四年<br><br><div>现在用保护动物的观点来看把麻雀当四害是不太合理的,因为麻雀不仅吃粮食也吃害虫呢!你现在逮麻雀做炸铁雀儿都属违法行为了。我六年级毕业时班主任孟振铎,他家在朝外南营房住,我曾到他家去过。校长姓穆、教导主任姓林[音]后有一年轻女老师姓冯被提拔新主任了,有一老师姓迟是一位年令较大女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男老师。<br><br><div>一个是教体育的史老师,上体育课时史老师总是精神百倍而且声音特别宏亮,使学生们精神集中、很有兴趣作各种动作,我在上六年级时[六十米]能跑十秒二。<br><br><div>还有一位教音乐的杨老师,据说给学生们上音乐课时弹的钢琴是他自已家的,把家里的东西拿到学校为教学服务,凭这一点杨老师是让人尊敬的人。<br><br></div><div>杨老师教学生唱歌时那种兴奋和全身心状态的投入教学精神,每堂课都感染着学生们,你的音乐素质多差也都会努力学习唱歌,那时候所流行少儿歌曲我都会唱呢!至今我已过花甲之年有些歌词我还记得,像[小松树小柏树][我们的田野]老[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都得益于杨老师的教悔。新鲜胡同小学老师们我永远有感恩之心!<br><br>原文网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cb8b30102uwi1.html<br><br></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