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六)

风岩风雨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是我1990年代初在千年古镇江宁镇的地摊上买的。象这种红宝书式的单行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才会有。这是1954年的版本,1973年第三次印刷。定价0.09元,我在旧书摊上花了0.10元。</p><p class="ql-block"> 这篇郭沐若1944年发表在新华日报上的文章,当年就受到“教员”的赞扬和推崇。告诫年轻的共产党人抗战胜利了,不能骄傲,不能学李自成,要将革命进行到底。</p><p class="ql-block"> 1954年出版单行本,1972年再版,1973年第三次印刷。这又说明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1954年“教员”显然发现了腐败问题。于是用这本书告诫大家,要吸取李自成失败的历史教训。那么,1972年再版正是文革时期,按照有些人的说法当时没有腐败。那么这时再版意义何在?这样的单行本在那个年代是要全民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后世 郭老受到许多诘难许多攻击许多否定。但这篇文章,最起码我没有看到什么否定之词。</p><p class="ql-block"> 把李自成说成是农民起义农民革命,应该是受到“教员”肯定的。明清的一些史料和轶闻把李自成说的污脏不堪,难免有站在阶级立场上的污蔑,不可全信。</p><p class="ql-block"> 姚雪垠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是文革时期发表的,1982年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这一点我看不懂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