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洛阳赏牡丹

尹捷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又是人间四月天。早就听说洛阳牡丹甲天下,但未能亲眼目睹,今年第42届中国牡丹文化节如约而至,便动起了去洛阳参加视觉盛宴的念头,却因狂风肆虐,行程一推再推。4月18日,邀友二三人,自驾直奔中原十三朝古都洛阳,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b></p> 圆梦国际牡丹园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从洛阳出口下高速,驾车直达洛阳牡丹园,购票后进入园中,首先看到牡丹仙子的汉白玉雕像。传说武则天称帝时,正值隆冬时节。她与宫人在御花园饮酒赏雪,醉酒后下令百花齐放。百花仙子们因惧怕违抗圣旨受罚,纷纷开花,唯有牡丹仙子不从。武则天大怒,下令焚烧牡丹,将其连根拔起贬至洛阳邙山。不料牡丹在邙山扎根生长,春天到来时开出更加美丽的花,从此洛阳牡丹闻名天下。看到国色天香遍地开,四海游客满洛城的盛况,武则天终于被牡丹仙子折服,特下诏封牡丹为“国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园内一看,前园的牡丹大部分已过了花期,已经凋谢,仅有后园的部分牡丹还在稀疏开放,这与我们预期的姹紫嫣红,美不胜收的美景相去甚远,不由地让我们产生出一种消极的情绪来。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量搜寻一些开着的牡丹花,拍些照片,以弥补缺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网上查询,牡丹是洛阳市花,大型的牡丹园还有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国际牡丹园、神州牡丹园……“国际牡丹园”是中原最大的晚花牡丹园,我们决定到国际牡丹园附近住宿。沿途所见,感到牡丹已经深入到洛阳人的骨子里了,道路两旁有盛开的牡丹,地上的水井盖上铸有牡丹、沿途的路灯也都是牡丹造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最美人间四月天,春光不负赶路人。第二天,我们在“国际牡丹园”售票处看到简介,才知该园占地380余亩,以精品洛阳牡丹为主,汇聚中外牡丹名优品种700多个,芍药品种300多个,60多万株。老邢和老许对看牡丹失去信心,在园外等候,我和喜叔两人购票入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进入园中,我们仿佛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红、粉、白、蓝、紫、黑、黄、绿与复色九大色系俱全,每个花坛一种颜色,牡丹花大色艳,花姿绰约,韵压群芳,站在盛放的牡丹花海,才知什么叫国色天香,真有一种“何人不爱牡丹花,千娇万态破朝霞”的意境。我们穿梭于花坛之间,忙着赏花拍照,郁闷之情一扫而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园太大了,真有点转不过来。为了寻找稀有的绿牡丹、黑牡丹和蓝牡丹,我们反复询问园区的工作人员,终于在圆形花坛里找到了绿牡丹,在太空园内看到了黑牡丹,梦圆国际牡丹园。</b></p> 赏花养情有讲究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代赏花曾有很多讲究,通常有观色、闻香、赏姿、品韵四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观花色”是赏花的第一步。在我国古代,赏花是一件风雅的事情,古人把花的色彩美作为一个重要的欣赏点,玫瑰的红、菊花的黄、玉兰的白……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古人称为“养眼”。现代人看花大都是觉得它“好看”,只是匆匆一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色”是花的外表形象,“花色”不过关,也就失去对“香、姿、韵”的了解欲望。那么,什么样的花色最为绝美?古人概括出一个字“艳”。什么是艳?就是色彩鲜明。花之艳是红色,是最受人们青睐的颜色,而这种红色也不是正红、大红,而是略透粉色的桃红,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赞美,桃红柳绿,水纵横波,当属春天绝美的一道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赏牡丹花首看花色,据资料记载,牡丹花有九大色系,且有各自色系的代表品种,最常见的分别是:白色系的“景玉”;粉色系的“赵粉”;红色系的“彤云”;绿色系的“春柳”;黄色系的“姚黄”;紫色系的“首案红”;黑色系的“初乌”;兰色系的“兰芙蓉”,复色系的“二乔”。“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一曲《赏牡丹》,写尽了牡丹之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二、闻“花香”是赏花的第二步。花之美也在于味道香,花香“养鼻”。古人赏花看重花香,与“香气养性”的观念有关。花的香气通常区分为四级,淡香隐悠最受古人推崇,浓香大味的相对较低。春有梅香,夏有荷香,秋有桂香,冬有瑞香……花香至极品,称为“天香”,与生俱来,美如天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明代张谦德的《瓶花谱·品花》将花卉分成九品,第一品有9种,兰花为一品之首,后面依次为牡丹、梅、细叶菊、水仙、滇茶、瑞香、菖阳。古代文人最推崇的是兰花之香,兰花之香不可近闻,称之为“幽香”;梅花之香被誉为“暗香”。古人推崇淡香,清幽入人心,淡香之花往往成为歌颂的对象。“便是东风难着力,自然香在有中无”写的是兰花香;“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的是梅花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写的是桂花香;唐李正封的名句“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写的是牡丹花香,牡丹“国色天香”,色香俱佳,被誉为花中极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赏“花姿”是赏花的第三步。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姿态,花姿与花色一样,可以“养眼”,姿态美可以体现出花的“风骨”。如果说花色与花香有静态美,那么花姿更有一种动态美,横、斜、曲、直、垂、悬,各有特长,犹如妙龄女子的身姿:横姿恬静,斜姿豪放,曲姿婉约,直姿庄重,垂姿轻柔,悬姿飘逸。赏花时变换不同的角度,可以领略到花姿的不同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花的姿态不仅存在于花的形态上,也存在于花枝上。梅花的姿态之美就主要来自于斜姿曲势的梅枝。北宋诗人林逋对梅花的色、香、姿都有独到观察,他在《山园小梅》诗中称:“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疏影横斜,暗香浮云,此情此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四、品“花韵”是赏花的第四步。品花韵是赏花的最高境界,古人认为,如果赏花不能品韵,那么只能停留在花的表面,不能真正触及花的灵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品花韵,首先要知花韵。“不清花韵,难入高雅之境。”古人认为,“韵者,无形无影无味无声,只能意会。” 也就是说,韵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它的精神内涵。由此可见,花韵就是花的品格、风度和精神。每种花都有自己的花韵,或端庄,或飘逸,或华贵,或典雅,或含蓄,或豪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品花韵,需要懂象征。古代文人雅士对花的象征早有感悟:梅标清骨,兰挺幽芳,桃有羞靥,李谢浓妆,杏骄疏雨,菊傲严霜,水仙冰肌玉骨,牡丹国色天香,丹桂飘香月窟,百合如意安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品花韵可以“养心”“怡神”,把花的美好品格内化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涵养为高雅情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需要注意的是,一种花往往具有很多种不同的花韵。比如,竹既有正直不屈的花韵,又有恬淡自然的本心。具有多种花韵的花不在少数,具体解读花韵时,往往与赏花者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有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牡丹在隋唐时成为“花王”,以其国色天香、雍容华贵之姿,被誉为“富贵花”,然而,尽管牡丹尊贵,花韵并不是最高,古人最推崇的是兰花之韵,它高洁脱俗,是典雅的象征,被孔子喻为“君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洛阳赏牡丹时,学习古人赏花的技巧,看花色,闻花香,赏花姿,品花韵,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了解,也陶冶了自己的高雅情操,四月洛阳赏花不虚此行。</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