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圣地武当山·"金顶″

祥瑞

<p class="ql-block">  昨天游览了武当山的南岩宫、紫霄宫一线,今天就直奔主题——金顶。</p> <p class="ql-block">  武当山的主峰,海拔高1612米,其巅峰拔空峭立,犹如一根宝柱雄屹于众峰之中,得名"天柱峰″,享有“一柱擎天”之美誉。因峰顶有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我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以及武当古建筑群的精华,而得名"金顶″。</p> <p class="ql-block">  昨晚入住景区外的洒店,进入景区同样要经过"武当金街″,及景区广场等,拍照两张,作为纪念。</p> <p class="ql-block">  购买了通票,今天重新进景区,每人支付10元即可,很是方便。直接选乘琼台——金顶方向的观景车线路,直达终点站。</p> <p class="ql-block">  坐车约50分钟,沿途自然是美景不断,感觉一会儿的时间就到了金顶山下。</p> <p class="ql-block">  前方的建筑是上金顶的索道,能省很多的脚力。</p> <p class="ql-block"> 索道上能看到一些奇山异峰。</p> <p class="ql-block">  索道的尽头离金顶还有一段距离,远远看到天柱峰顶端的部分建筑就属金顶,它是这里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游客必去。</p> <p class="ql-block">  登顶是"之″字形的石阶步道,七拐八拐的也不知拐几个湾。步道窄而陡峭,游客很多,行走非常缓慢,有时需停顿等待。</p> <p class="ql-block">  几经展转来到一平台处,号称大观景台。这里向上看,可见挺拔直立的天柱峰及其金顶一角。</p> <p class="ql-block">  腑视下方,盘旋于山脊的山道绵绵不绝,纵横交错,伸展到尽头。零星的建筑座落于山坳,部分设施点缀其间,加上源源不断的人流,构成了一幅山水人物画。</p> <p class="ql-block">  平台的正面建有两座巨大的封闭式香炉,人们敬香直接投掷进去就可以了,有专职人员看管,可见其香火之旺盛。</p> <p class="ql-block"> 侧面的崖壁,有石刻"一柱擎天″。</p> <p class="ql-block">  这个观景台位于山腰处,可稍息片刻,还有分流的作用,游客按工作人员引道一批一批的放行,据说旅游旺季在这要等很长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  穿过左侧红色的小门洞就来到了"太和宫″。太和宫依居天险,巧妙利用地形的自然起伏、随山就势<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行整体布局。</span>在构筑上借其峻险而添其隆重,以达到肃穆庄严、大气磅礴的艺术效果,让人感到垂悬中的稳重和独步云天的威严。</p> <p class="ql-block">  太和宫在建筑规制上和其它道宫一样,但因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所以它原来的正殿就有所降格,被称为“朝圣殿”。朝圣殿里供奉着铜铸鎏金玄武及他的部将雷神、灵官等神像。</p> <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十年,明成祖朱棣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使武当山的地位一举而成为五岳之首。1983年,大岳太和宫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同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p> <p class="ql-block">  正殿的右下方是"皇经堂″,它是道徒们每天早晚颂经的地方,也是武当道教一处重要的祭祀场所。</p> <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间重建的皇经堂极富特色。它的隔扇门上,全部浮雕着珍禽异兽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艺精湛,又有着浓厚的民间文化色彩。皇经堂内神像、供器、法器琳琅满目,均为铸造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殿内正中高悬的“生天立地”的巨匾为清道光皇帝亲笔所书。</p> <p class="ql-block">  皇经堂对面的建筑内置放着元代铸造的一座铜殿。这座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的铜殿为仿木结构,是研究元代铜铸艺术的珍贵实物,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铜殿。由于它原来位于天柱峰上,明朝建金殿时将其转运到这里,所以人们也称它为“转运殿”。借着它的谐音,许多香客和游人都到里面转一圈,以求“时来运转”。</p> <p class="ql-block">  这里空间有限,建筑之间安排紧凑,除了行走的台阶外,几呼没有院落。其钟鼓楼、万圣阁等分布左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总体而言,太和宫体现出的是一种气魄和征服者的昭示,以及众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观,神奇地渲染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无论何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的到了武当山。</p> <p class="ql-block"> 穿过太和宫,沿着挤满游客的石道继续上行,就到了"南天门″。</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是传说中进入天宫的第一重大门,也是帝王宫殿的大门,庄严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  武当山金顶的南天门建有三孔门洞,分别为神门、鬼门、人门。鬼门是象征性的门,自打建造的那天起就是封闭的;神门则常年关闭,只有皇亲国戚来时才能打开;而人门是常年开启,供朝拜真武大帝的人们通行。</p> <p class="ql-block"> 地势所限无法拍照南天门全貌,只能分别拍一下三个门洞。</p> <p class="ql-block">  连接南天门的城墙叫紫金城。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明皇朱棣下诏对建城墙提出要求说:“金顶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动,其墙务随地势高下,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p> <p class="ql-block"> 按这个圣旨要求,城墙由重达千斤巨大条石依悬崖走向砌垒,墙基厚2、4米,墙顶厚1、26米,其厚重牢固。整个工程历时5年,做到居险临危却又坚固稳重,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建成的这道围墙,墙外的称为“太和宫”,墙里的叫“紫金城”。于是就有“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之说,被誉为"天上故宫,云外天都″。可见当时金顶及大岳太和宫的地位之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入南天门,沿紫金城墙拾阶而上,途经"灵官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置锡刺灵官神像一尊,相传灵官面生三目,能识人间善恶,专司天上人间纠察之职。此殿设置在登临顶金之前,对朝拜者进行最后的精神洗礼,具有特殊意义。</p> <p class="ql-block"> 越过灵官殿,是一上行台阶暗道,人们称其为灵官殿长廊。</p> <p class="ql-block">  这里幽暗阴森,石冷袭人。</p> <p class="ql-block">  长廊旁有石碑石刻,壁有壁画。</p> <p class="ql-block">  然后又是直立的"之″字形台阶石道,其依山势建造,若蟠龙蜿蜒而上很是险峻,人们把这段道称为"九连蹬。</p> <p class="ql-block">  九莲蹬长64米,212级石阶随山势转折,每层石阶都用铁钉固定。两侧饰以石栏,加装铁索。据说,这些铁索都是个体信士们捐装,以方便他人而赎其罪过。 九莲蹬的设计建造也在体现和喧染着道教思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道中腑视,远处群山起伏、云雾缭绕,近处亭台独立、人流涌动,尽显大山气势,人间香火。</p> <p class="ql-block"> 终于登上金顶看到了金殿。金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5.8米,进深三间4.2米,高5.54米,面积仅有约160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但却是我国现存最大、等级最高的铜铸鎏金大殿。</p> <p class="ql-block"> 其整体结构为仿木鎏金铜殿,重檐庑殿顶。殿身为铜铸隔扇,隔扇上铸出大、小额枋,上檐作重翘重昂九踩斗栱,承托檐椽。下檐施单翘重昂七踩鎏金斗栱,檐际悬铜铸鎏金竖匾。</p> <p class="ql-block"> 唉,游客太多,借用两张网络照片看一看。金殿全部构件均采用分体铸造,经过榫卯安装,然后通体鎏金,结构严谨,连接紧密,无铸凿之痕。</p> <p class="ql-block"> 据说金殿有三大奇观。其一是“祖师出汗”:每当大雨来临前,殿内神像上水珠淋漓,如人汗流浃背;二是“海马吐雾”:金殿屋脊上立着的一头海马,只要口中“吐出”串串白雾,随后必有暴风雨荡涤金殿;其三是“雷火炼殿”:当大雷雨来临时,金殿四周便出现一个个盆大的火球在其旁来回滚动,遇物碰撞即发生天崩地裂的巨响。有时雷电划破长空,如利剑直劈金殿,武当山金顶顿时金光万道,直射九霄,数十里外可见武当峰巅之上红光冲天。</p> <p class="ql-block">  金殿的左为签房,是古代信士抽签、问卦的地方。右为印房,是古代专门为信士盖“神印”的场所。金殿后的父母殿,供奉真武父母。(照片为父母殿)</p> <p class="ql-block">  避开人群,在下山的路口照个像,算登顶留念吧。</p> <p class="ql-block">  金顶的侧旁有一棵许愿树,游客们纷纷许愿留念。</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道同样是"之″形的盘山石道,直立险峻,它与上山的道左右分列,呈双臂托举金顶状。</p> <p class="ql-block">  上山容易下山难,还真有其感,腿脚总不能协调搭配,只能扶着栏杆、拄着拐杖、胆颤心惊下行。</p> <p class="ql-block"> 不过,偶尔极目远眺,蜿蜒起伏的城墙,坚韧挺拔的古树,肃穆庄严的宫殿群、巍峨隽秀的狮子峰、绵延千里的云海,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磚、动静交互的天然画卷。不由的让人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