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难忘《一对枕巾与40元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块心存情结隐压心中45个春秋,时而翻江倒海五味杂尘,时而隐忍不舍浮想联翩。其事物本身说明时代的变迁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快速长足提升。</p> <p class="ql-block">随着80年代春天的脚步,我们乘上西去的列车,出天山,入河西,跨陇海,践行斯人旅行结婚的里程。经过三天两夜的长途跋涉,回到故乡渭北高塬一个小山村,步入俩人世界的蜜月期。新郎新娘如期而至,乐坏了父母,喜翻了兄妹,传遍了全村。第二天村上的红白理事书勤大,找上门与父母商量办酒席代客之事。时值农历三月青黄不接,当地俗言称“困慌二三月”。考虑到二兄结婚时间不很长,家里日子不是很宽余,经济上原本就紧张,我俩此前就商量好在家里不办酒席。于是当即给家里及书勤大说明情况,并骗他们说我们走时已在部队办过酒席了,以坚持自己意见不再办酒席的态度,父母及书勤大就再也没有坚持和说什么,遵从了我们的意见。</p> <p class="ql-block">尽管当年家里不是很富裕,还是做了不少准备。母亲早早的磨了豆腐,生了豆芽菜,预留了细面。在我们和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母亲细粮精做,粗面细做,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手艺,担心我们吃不饱喝不好。在家里待过三两天后,抓紧时间走亲戚,看望七大姑八大姨。一天,我俩从边里舅家来到田沟四姨家。(其实当时我们并不是直接叫四姨,老家有个习惯,叫长辈都在称呼前加上名,即我们那时都管四姨叫碎茸姨)。在四姨家吃过午饭收拾完后,姨叫我俩陪她去街上转转。于是我们一并出门,下田沟跨台阶过黑河,四姨拉着媳妇直接进了街道的供销社,转了一圈停在了纺织品柜台前。当即询问挑选了一对双面提花枕巾,大概花了5~6元买下。当得知是送我俩的,说什么我们也不能要,坚持要求退掉。就这样推来让去,我们拧不过姨只好勉强收下。这可是我俩走完众亲后收到的惟一结婚礼品。当我们回到家里,无意间将这事说给母亲听了。却不料勾引起母亲的自责,不停念叨家里日子紧过的穷,不能给我们什么。那几天大妹彩莲回娘家正好也在家,我们的对话她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將自己身上仅有的40元钱,消消塞进母亲手里,示意母亲给媳妇,其实我早已察觉到了。媳妇有工作挣工资,通情达理,知道家里的难处,推来推去坚持不要,使得母亲很难为情。我便向媳妇使个眼色,让她先接上,回头我又将钱还给了妹妹。</p> <p class="ql-block">按暨订在家里待的时间很快就到了,我们按时赶往西安,搭乘南下的列车,去媳妇家江南小镇。这南方和北方生活习俗上还是有很大区别,感受最深的当数吃饭了。在北方走亲戚,不到吃饭时间主人是不会留你做饭吃的。南方则不同,无论你早去晚到,必先吃点东西,他们叫小点心,即先吃两个红糖荷包蛋。在得知我是个北方女婿时,有好客者亲属则专做一碗鲜竹笋青菜肉絲面,稍事后再吃正餐。那时走亲亲简单朴实,近处的拿个碗抓把葡萄干水果糖和关中带去的大枣就妥了。远处的用报纸各样抓一把包着,当时还不兴塑料袋。不象现在成包整箱的礼品盒还拿不出手。当我们按暨订日程准备离开回疆时,媳妇的奶奶用我们用的毛巾包双袜子塞进包里,并反复叮嘱提醒孙女说‘’给你双袜子‘’。我俩谁也没有料到,就在我们住在上海某旅馆,打开包拿出毛巾洗刷时,袜子筒里竟然用手绢包裹着零零碎碎的10多元钱,顿时令我们感慨万千,热泪盈框,情不自禁。此次南下的阅历见闻,细心的朋友可能看过,愚曾在“打磨的年轮时光”相关章节,以七言自由诗集形式,分别以玄武湖戏水、南京长江大桥下吃水饺、上海火车站房椽下露宿、杭州冒雨游览西湖、诸暨候车室忘记收伞 、童村池塘目堵、惊叹:菜、米、衣、马桶同塘同洗同刷等奇闻轶事,这里不再多述。</p> <p class="ql-block">相隔45年重忆旧事,历历在目,启示颇深,亲感身受。前面所述并非埋怨家人亲亲,少了人情冷了亲情,缺了礼数丢了规矩。而是悉知时代及南北方地域习俗不同,生产资料有限,家庭基础积累薄弱,使得父辈们生活的太沉重,太艰难,太困穷,太劳作,太辛苦……可以理解。自然话又说回来,那时大家都一样,虽苦犹甜,不担心买房买车,娶媳妇养孩子,看病就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