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游览房山名胜古迹

快乐老顽童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日新莉放假五天,我们决定做一个短途的旅行。5月1日清早,为了不堵车我们6:30就出发了。这一天我们游览了房山的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美丽的乡村的韩村河,珍藏着上万块石经和木经的云居寺、走进了辽金时代的古战道。北京周边的古迹真多,让我们大涨知识。</p><p class="ql-block"> 韩村河村和云居寺我来过多次了,这次主要是陪同新莉到这里游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韩村河村是中国最早富裕起来的村庄,他们以建筑家,现在形成了韩建集团,总资产达到上百亿,这是一个集体致富的典型,经济发展起来之后,他们把村子进行了和整体的规划,建成花园式的美丽村庄,全村的居民600多户每家一栋别墅,在这里召开全国新农村致富典型的会议,他的成就可以和华西村小岗村比美。</p><p class="ql-block">• 建筑龙头:1978年成立的韩村河建筑队发展成国家资质一级大型建筑企业集团——北京韩建集团,拥有22个工程公司,职工超3万人,业务涵盖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等10多个门类。</p><p class="ql-block">•。 多业并举: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重视农业基础地位,2000亩粮田实现全过程机械化作业,粮食连年高产。还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房山云居寺等十八个旅游景区的中心枢纽,年接待游客十几万人。</p> <p class="ql-block"> 国之瑰宝云居寺</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寺庙中,有这样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庙宇,就是房山的云居寺。这座庙宇是从隋朝开始建设的,从那个年代开始僧人就利用当地的石材进行石刻和木刻经文,字是完全都是反刻写的,经过了六个朝代1000多年,四十多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一万多片石经,每一片都价值连城,周总理的说,黄金有价,石经无价。</p><p class="ql-block"> • 1942年云居寺遭日军炮火破坏,南侧释迦佛舍利塔倒塌,从塔心脱落出一块碑记,上面刻有“此塔前相去一步在地宫有石经碑四千五百条”,为石经的发现提供了重要线索。</p><p class="ql-block"> • 1956年,在周总理支持下,中国佛协以调查、发掘、拓印、整理房山石经作为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2500周年的献礼,专家学者对石经山九个藏经洞中的石经进行了整理,即隋唐石经。</p><p class="ql-block"> • 1957年夏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叔迦带领考古人员以南塔为中心进行发掘。8月1日开始,至8月7日,在南塔南端探沟中发现经版,进而全面发掘出石经地宫,出土了辽、金石经。</p><p class="ql-block"> 云居寺石经山上九个藏经洞中有4196块石经,石经地宫出土10082块石经,两处合计14278块,共刻佛经1122部,3572卷,字数约3500万字。</p> <p class="ql-block">我这是第三次来到云居寺,每一次都感到十分的震撼,中国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这是用木材制作的木经!</p> <p class="ql-block">当年周恩来总理陪同着印度总理尼赫鲁到这里参观游览,尼赫鲁提出了用等价的黄金换取这里的石经,周总理幽默地说,“黄金有价,石经无价”!</p> <p class="ql-block">这是储藏石经的地宫!</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石经都在地宫中封锁起来了,主要是为了避免氧化!这是我们隔着玻璃拍摄的石经!</p> <p class="ql-block"> 张房古战道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张坊镇张坊村,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一处军事性古战道。我们在这里钻到了地下十几米深处,在长达500多米的战道中游览。这是 一条 2米宽高2.5米用青砖砌成的栈道。这里有通风口和水井,可以储存粮食武器,设有指挥部和兵住所,最多的住所可以容纳30多人!这里主要是当年汉族与少数民族发生战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 修建年代:始建于北宋真宗年代,宋辽对峙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使幽州一带辽军不敢轻易南下犯宋。</p><p class="ql-block"> • 明代沿用:明初洪武年间,元朝贵族溃逃蒙古漠北,不时南下犯境,古战道又成为明军抗击蒙古的军事堡垒。</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 结构布局:从地面进深4米,为青砖结构,顺砌,上下错缝,顶部为立砖顺砌,与宋、辽时代营造法式一致。古战道宽2米,并排可立3人,高度2-3米左右,青砖墁地,边侧设有流水槽、盛水缸,墙壁有台灯,顶部有通气孔,地道内还有深水井。</p><p class="ql-block"> • 藏兵设施:两侧均有约2米的藏兵室,有的藏兵室内设有土炕,可容纳大量士兵隐蔽和休息,在古镇地下四通八达,迂回曲折,通四门城楼,初步探测约为1500米,现已发现和修复400多米。</p><p class="ql-block"> 文物价值</p><p class="ql-block"> • 军事价值:内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挥室等,是研究古代军事战略、战术以及军事工程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于了解宋辽、明代等时期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战争方式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历史文化价值:它见证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对研究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提供了珍贵的线索。</p> <p class="ql-block">【房山辽金古栈道探访记】</p><p class="ql-block"> 鸟巢快乐老顽童/作</p><p class="ql-block"> 曾多次踏足房山,早闻这里藏着一处神秘的辽金古栈道。它究竟是何模样?2025年五一假期,我们终于走进了这段沉睡千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故事要从1991年说起。张房村修路时,意外发现了深埋地下的古栈道遗迹。经专家考证,这处遗址是北京地区重要的军事遗存,始建于北宋真宗年间。当时,北方契丹族建立的辽国势力强盛,不断南侵,宋辽对峙局势紧张。为抵御辽军,古人在此修建了这座地下军事工程。</p><p class="ql-block"> 古栈道全长1500多米,目前修复开放的约500米。它深入地下4米,以青砖垒砌,宽2米,高2.5至3米。内部结构精巧,指挥部、士兵宿舍、粮仓、水井、武器库等设施一应俱全。最大的宿舍可容纳30人,行走其间,通风良好,并无想象中的阴冷。</p><p class="ql-block"> 遥想当年,这条地下通道四通八达、迂回曲折,连通四座城门,长达1500多米,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防御体系。它曾在此击退辽兵、金兵,甚至在元代仍发挥着军事作用,见证了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激烈交锋。</p><p class="ql-block"> 漫步栈道,仿佛能听见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之声,更让人惊叹于先人的智慧——在技术有限的古代,竟能建造如此宏大精密的工程。</p><p class="ql-block"> 镜头扫过斑驳的青砖、清晰标注的“通风口”,还有那排列整齐的“士兵宿舍”遗迹,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正如那句感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而这些沉默的砖石,却永远铭记着岁月的烽烟。</p><p class="ql-block"> 感谢观看,让我们下期再见!</p><p class="ql-block">【制作/配音】鸟巢快乐老顽童</p><p class="ql-block">文章编辑:君无戏言 张树君</p> <p class="ql-block">七律·访房山辽金古栈道</p><p class="ql-block"> 作者 鸟巢快乐老顽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千年战垒隐幽燕,残堞犹凝古戍烟。</p><p class="ql-block">青砖砌就藏兵计,暗牖开通运饷弦。</p><p class="ql-block">四壁风痕留旧迹,一襟霜气话当年。</p><p class="ql-block">登临莫叹繁华尽,犹有雄关护北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解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 首联(起)</p><p class="ql-block">“千年战垒隐幽燕,残堞犹凝古戍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意象:以“千年战垒”点明古栈道的历史厚重感,“幽燕”代指北京地区,“残堞”(残破的城墙)与“古戍烟”勾勒出遗址历经沧桑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作用:开篇奠定苍凉雄浑的基调,暗示栈道曾是军事要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 颔联(承)</p><p class="ql-block">“青砖砌就藏兵计,暗牖开通运饷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细节:“青砖砌就”对应栈道的建筑材质,“藏兵计”直指其军事功能(如藏兵、防御);“暗牖”(隐秘的窗口)暗写通风、传讯等设计,“运饷弦”以比喻手法表现粮草运输的巧妙布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对仗:工整的对仗展现古人的智慧与工程的精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3. 颈联(转)</p><p class="ql-block">“四壁风痕留旧迹,一襟霜气话当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时空交织:“风痕旧迹”实写现存遗址的斑驳,“霜气话当年”虚写历史的肃杀氛围,由实入虚,引发对宋辽对峙、金戈铁马的联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感:“霜气”既指物理空间的清冷,亦隐喻战争的冷峻,暗含对历史的慨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4. 尾联(合)</p><p class="ql-block">“登临莫叹繁华尽,犹有雄关护北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升华主题:以“莫叹繁华尽”劝慰世人不必悲叹往昔消逝,转而以“雄关护北燕”收束,既呼应首联“幽燕”,又突出古栈道虽残却依然象征着北方疆域的守护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寓意:借古喻今,表达对历史遗产价值的肯定,以及对家国守护精神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整体特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格律严谨:符合七律平仄、对仗要求,中二联工整,尾联收束有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虚实结合:通过“残堞”“青砖”“暗牖”等实景,串联“藏兵计”“话当年”等虚写,营造历史纵深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感基调:苍凉中见雄浑,感慨中含敬意,既咏叹岁月沧桑,亦歌颂先民智慧与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此诗以探访视角切入,融历史遗迹与人文思考于一体,既再现了房山辽金古栈道的军事风貌,又赋予其超越时空的精神象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