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观易书画】于摄影与书法间寻那一抹意韵

关木

摄影/文字 :关木 <p class="ql-block">在摄影的世界里,题字与诗词的融入,本应是为作品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总有那么几分遗憾。赵孟頫、王铎、米芾等字体,单看皆是精妙绝伦,组合起来也足够漂亮,可不知为何,总觉得缺了书法那股子深入骨髓的意韵。</p><p class="ql-block"> 就像用漂亮的珠子串成的项链,虽华丽却少了灵魂。《真观易书画》带来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集字功能,这原本是让人满心期待的,仿佛打开了一座书法宝藏。可当集字完成,却发现并不能无缝衔接到摄影作品中,就像两个世界的人,难以真正相融。在反复试验后,我找到了用PS将其融合的办法。</p> <p class="ql-block">这里用杨万里《伤春》诗作例,集字采用赵之谦的行书。“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这一幅幅书法单字,仿若踏入了一座隐秘的艺术殿堂。每一个字都像是一位独特的舞者,在宣纸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故事。</p> 去色后的作品 <p class="ql-block">提高对比度,将白色提亮,黑色部分保留书法笔墨的浓淡。但仍可看出这是集字组成。</p> <p class="ql-block">用选择功能、汚点去除和印章仿制功能将画面净化得到一幅集字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以上方法只是一种启示,大家还可以找到多种方法,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p><p class="ql-block">端详这幅书法,一个个字似是从书法家心底跃出的精灵。它们或轻舞飞扬,或沉稳敦实,在这一方白纸间,演绎着独特的韵律。</p> <p class="ql-block">将集字书法《伤春》定义为画笔预设,用画笔工具制作在摄影作品上。</p><p class="ql-block">东风年年如期而至,花开花落间,是自然的轮回,也是生命的节奏。而看花,这一平常却又珍贵的举动,成了生活里的一抹亮色。它让我们在病痛、在岁月的磨砺中,仍能捕捉到美好,感受到希望。这花与字,仿佛在轻声诉说:生活或许有苦,但总有这般绚烂的瞬间,值得我们去珍视,去铭记。</p> <p class="ql-block">苏轼字集成崔护诗《题都城南庄》</p><p class="ql-block">桃花年年开,可看花的人、看花的心境却大不相同。去年的自己,或许怀揣着憧憬与希望,而今年,历经风雨后,心境已然变迁。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仿佛是时光的见证者,它自顾自地绽放、凋零,见证着人间的聚散离合,却始终沉默不语。</p> <p class="ql-block">赵孟頫字集成苏轼词《浣溪沙 明月几时有》</p> <p class="ql-block">苏轼字集成陆游词《卜算子 咏梅》</p> <p class="ql-block">苏轼字集成晏殊词《一曲新词酒一杯》</p> <p class="ql-block">王铎字集成王维诗《送别》</p> <p class="ql-block">米芾字集成王维诗《竹里馆》</p> <p class="ql-block">苏轼字集成苏轼词《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p><p class="ql-block">以上六首均为用《真覌易书画》集字作品制作而成。</p> <p class="ql-block">真观易和摄影后期的结合,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突破,更像是在摄影与书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书法的意韵,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幻影,它能真正与摄影作品相拥。那些笔墨间的灵动、书法家们倾注的情感,终于能在摄影作品中找到栖息之所,让作品既有摄影的真实与美感,又有书法的神韵与风骨。我想,这便是艺术融合的魅力,在不断探索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p><p class="ql-block">以历代书家名迹集字成诗,题于摄影佳作之上,此中精妙,殊为不易。一则考验作者对书法艺术之造诣,需深谙笔墨源流,方能驾驭百家风骨;二则关乎选字择人,欧体之险峻、颜体之雄浑、赵体之秀逸,皆可各展其长;三则字体之选,或行草之灵动,或楷隶之端严,须与摄影意境相契,方能使画面增辉,墨韵与光影交相辉映,臻于天人合一之妙境。真观易开辟了这一方天地。</p>

摄影

书法

集字

集成

苏轼

作品

真观易

意韵

看花

笔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