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生活里的常用字:鬅 狍 鳑 筢

般若石

<p class="ql-block">家乡生活里的常用字:鬅 狍 鳑 筢</p><p class="ql-block"> ​鬅péng,头发松散。小时候的夏季,偷偷摸去清澈的河里洗个澡,累了困了回家倒头就睡,醒来一照镜子头发乱鬅鬅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一众女歌手叶丽仪、苏芮等一出现在央视,个个头发刘海鬅鬅着,街上的理发店就都忙着“鬅鬅”,那时的歌有曲有调有韵律,不似后来至今的“赖狗”歌手,哼哼唧唧,也不知道咧咧的是啥,总觉得是牙医的托。</p><p class="ql-block"> ​狍páo,鹿一类的动物,毛夏季栗红色,冬季棕褐色,雄的有分枝状的角。记得妈妈说我爹冬天老跟着别人打围,总是帮着赶山,察野鸡脚印。有一年雪大打到一只狍子,肯定是狍子撞到他枪口上了,那天还打到了一只野鸡。显然妈妈对我爹放下生意不做去打猎始终耿耿于怀。虽然这只狍子肉我没吃过,但是狍子皮我见过,也铺过。</p><p class="ql-block"> ​鳑páng,鳑鲏,鱼名。形状像鲫鱼,体长不足10厘米,生活在淡水中,卵产在蚌壳里。这种鱼在我们这里叫做“葫芦籽子”,东北人取名形象,您想葫芦里有多少籽,这种鱼小,可是都是群居在泡子里它们很多,鳑鲏鱼吃水中的红蚤等小虫与水藻,也吃水面上落下的小虫。我们小时候,我家五里以外的草垫湿地距路边不远,有个水面二百平米左右的深水泡子,每每路过,我都惦念着去看这种鱼。赏鱼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在水泡子边洗手,水面一动,几乎在一瞬间便会出现一层大小不一闪着彩虹样鳞光的小鱼。后来想,这是生物的本能性条件反射。鱼是野生的,如果有昆虫落到水面,水波就会起微波,每次起微波鱼儿都有食物,久而久之鳑鲏鱼就形成了后天条件反射,所以每每我们去泡子边洗手,鱼儿就会出来欢会。如果不是读《新华字典》我真不知道这种鱼伴生的条件要有河蚌,它们的卵也是寄生在河蚌体内的,这样就好理解,如果池塘没河蚌也不会有鳑鲏鱼。</p><p class="ql-block"> ​筢pá搂柴草的竹制器具。这种筢子是专业工具,与耙子不同,专门用来搂柴草。我小时候,每当春秋时节,放学后,总喜欢去铁道的路基斜坡搂些蒿毛草,搂一大堆压实捆成梱背回家引灶坑里的柈子,这样妈妈做饭引火时就会省些力气,少挨烟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