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节气渊源</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其是通过长期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总结出的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因此被称为“太阳历”。</p><p class="ql-block">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黄河流域农事的历法补充。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制定的,即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p> <p class="ql-block">时节交替</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在国际气象界,它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是以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将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轨道分为360°,春分为0°,以后每15°为一个节气,共24个节气。一年12个月,每个月2个节气,上半月为节,后半月为气,简称为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p> <p class="ql-block">交节时间</p><p class="ql-block">春季</p><p class="ql-block">立春 :斗指东北,斗柄指向寅,太阳黄经度数为315度。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春是干支历寅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度,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p><p class="ql-block">惊蛰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度。时间点在公历3月5日或6日。惊蛰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春分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度,公历3月20-21日期间。</p><p class="ql-block">清明 :斗指乙,太阳黄经为15度,公历4月5日或6日。</p><p class="ql-block">谷雨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公历4月19-21日交节。</p> <p class="ql-block">夏季</p><p class="ql-block">立夏 :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度,公历5月5-7日交节,</p><p class="ql-block">是干支历辰月的结束和巳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小满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度,公历5月20-22日交节。</p><p class="ql-block">芒种 :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度,公历6月5-7日交节,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度,公历6月21-22日交节。</p><p class="ql-block">小暑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度,公历7月6-8日交节,小暑是干支历未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大暑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公历7月22-24日交节。</p> <p class="ql-block">秋季</p><p class="ql-block">立秋 :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度,公历8月7-9日交节,立秋是干支历申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处暑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度,公历8月22-24日交节。</p><p class="ql-block">白露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公历9月7-9日交节,白露是干支历酉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秋分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度,公历9月22-24日交节。</p><p class="ql-block">寒露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度,公历10月8-9日交节,寒露是干支历戌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霜降 :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度,公历10月23-24日交节。</p> <p class="ql-block">冬季</p><p class="ql-block">立冬 :斗指乾,太阳黄经达225度,公历11月7-8日,</p><p class="ql-block">交节立冬是干支历亥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小雪 :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度,公历11月22-23日交节。</p><p class="ql-block">大雪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公历12月6-8日交节。大雪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冬至 :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公历12月21-23日交节。</p><p class="ql-block">小寒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85°。公历1月5-7日交节。</p><p class="ql-block">小寒是干支历丑月的起始。</p><p class="ql-block">大寒 :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公历1月20-21日交节。</p> <p class="ql-block">气候类型</p><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可分为四类,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p> <p class="ql-block">节气文化</p><p class="ql-block">八风</p><p class="ql-block">八风,统指四时气候变化而言。《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p> <p class="ql-block">七十二候</p><p class="ql-block">《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是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文字作品。其书以“七十二候”分属于二十四节气,将每个节气分成三个候,各训释其所以然。其以五日为一候,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其中植物候应有植物的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始冻、解冻、雷始发声等。由于候的时间单位较小(5天为一候),而气候的年际及地区差别很大,故难以广泛运用。“七十二候”文字记载最早见于《逸周书卷六·时训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