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古城故土乡情展

秋雨

<p class="ql-block">从信国公文氏祠出来,又参观了故土乡情《南山村落历史文化展》。这个展览主要分成“寻村”“传薪”“问俗”“思忆”四个部分。一进展厅,层叠沙盘呈现的20世纪60年代南头半岛航拍图,展示了南山的地形地貌。再往里走,透明屏多点触控屏展示着南山宗祠全貌,还有民俗面面观景箱,那些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工艺,一下就把人拉回旧时光。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舞麒麟这些南山特色民间文化活动的介绍,还能深入了解村落起源、宗族形成。逛完感觉像穿越回过去,沉浸式体验了一把南山的乡土生活,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文化有了了解!</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入口处,一块醒目的标题牌映入眼帘,上面写着“故土乡情——南山区村落历史文化展”,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等信息一应俱全。这不仅是展览的开端,也是对南山村落历史文化的深情致敬。</p> <p class="ql-block">展览的第二部分“寻村”,通过一段文字介绍了村落的发展历程及其重要性,并提到古人对聚落的不同称呼与定义。一幅雕刻图案描绘了一些自然景观元素,仿佛让人看到了南山村落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在“传薪”部分,一个关于南山区自然村寨人口社会情况的一览表吸引了我的目光。它展示了不同村庄的人口数量及分布等数据,并配有地图标注出各个村庄的位置关系,让人对南山村落的分布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展览还展示了不同类型的土壤样本及其特点说明,“水稻土”、“滨海砂土”及“盐渍水壤土”的详细解说牌清晰可见。这些土壤样本不仅展示了南山地区的自然环境,也反映了当地居民因地制宜的生活智慧。</p> <p class="ql-block">“问俗”部分的一个展板列出了不同历史时期迁入该地区的家族姓氏及时间表,揭示了南山村落起源的多样性。</p> <p class="ql-block">一幅聚族而居的历史场景图通过地图形式展现了南山地区村落分布情况以及家族迁移历史背景,让人感受到宗族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三块木制板上分别展示了不同地形上的村庄布局示意图,包括山地、河流谷地等环境下的村落在选址时的特点及因地制宜的生活方式说明,体现了南山居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宗祠形制介绍南山地区现存宗祠与新建宗祠的特点及分类,广府式以方形矩形为主轴线对称建筑形式,客家式则位于围屋或围楼内分上中下三堂大门口无抱鼓石等,展示了南山地区宗祠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p> <p class="ql-block">家族堂号说明堂号起源及其意义,古代居室正厅悬挂匾额命名传统习俗延续至今,许多乡村住宅仍保留“堂屋”功能,作为非居住而是祭祀祖先举办喜事聚会讲学场所,体现了南山地区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问俗”部分的一个展板及其英文翻译附有一段介绍南山地区风俗习惯的文字说明,让人对南山地区的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一系列关于风土人情与传统习俗的照片墙,包括“除夕洗大吉水”、“遇喜事吃大盆菜”的介绍以及一些传统的食物和器皿照片,展示了南山地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一组展示中国传统祭典文化的展板,包括“信仰传说”、“辞沙祭妈祖大典”等主题,并配有相关文物与照片,让人感受到南山地区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p> <p class="ql-block">一幅画展示了中医传统技艺的内容,左侧画作描绘了几位医生正在给病人看病的情景,右侧则介绍了针灸疗法的相关知识及其历史背景,让人感受到南山地区传统医学文化的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一块展示历史文化的展板,上面写着“不忘初心”、“不忘初愿”,并引用习近平的话强调铭记过去的重要性;右侧标题为《思忆叹光阴》,下方文字介绍了南山地区的历史变迁与改革开放后村落的变化情况,让人对南山地区的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