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蓝天白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29239911</p><p class="ql-block">图 片:来之网络(谨以致谢!)</p> <p class="ql-block">“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万能的手,样样事情都会做,都会做……”每当唱起这首儿时的歌曲,我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童年时的那双手。</p> <p class="ql-block">童年时的那双手,打过弹珠,摔过掼炮,抛过铁环,曾经给童年生活带来过无尽的欢乐;</p><p class="ql-block">童年时的那双手,捉过知了,抓过小鸟,钓过鱼儿,曾经给童年生活留下过无数的美好;</p><p class="ql-block">童年时的那双手,做过小风筝,叠过纸飞机,画过大军舰,曾经给童年生活编织过无限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而更多的是,童年时的那双手,虽然稚嫩,却曾经帮助父母,做过无数的家务事,帮助家庭,挑起过生活的重担,从而改变了家庭的境况,改变了生活的命运。借此征文宝贵的机会,这里就挑个三两件说说吧!</p> 那双手,曾助力家庭重建新家园 <p class="ql-block">我家可能自太太辈就住在集镇的北头,三间房屋,坐西朝东,房子后面是一条通江大港。上一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因地方政府兴修水利,这条大港需要拓宽改造,小我必须服从大我,个人必须服从国家。无奈之下,父母没有向政府提出任何要求,主动将房子撤除,在我家的另一块菜地上准备重建。重建,谈何容易,需要资金,材料,人力等等,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幼小的我们,总是千方百计,想帮助父母做些什么。</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里砌房,需要先做房屋的地基。做地基,需要大量的石块,这些石块,如果全部购买,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当时年龄不大的我们姊妹几人,就在这方面动起来脑筋。</p> <p class="ql-block">因为拓宽开港,港边人家全部撤迁了,但却在港岸边,甚至港的底部,都落下了大量的大的小的石块,一时无人问津。</p> <p class="ql-block">那时,我们家有一辆木质独轮车,独轮车的前面,还有一个像人字梯的小车,小车最前面也装有一个小轮子,这个小车,可以装在大车上,也可以卸下来单独用。儿时的我,就和姐妹几人,将这个小车卸下来,用这辆小推车,做运输工具,利用早晚中午放学时间,在港边,或者趁落潮的时候,在港底,用自己那双手,将无数块大小不一的石头,搬到岸上的小车上,一次次推回家。有些石头不太大,我们就会在小车上绑上一个草篮或者簸箕,然后用自己的那双手将这些小石头,一一搬到草篮或簸箕里,运回来。有时,如果看见离家较远的地方,有石头之类的,我们也会不辞路途遥远,千方百计地将其运回家里。</p> <p class="ql-block">聚沙可以成塔,就这样,日积月累,我们凭借那双手,用小车运回的石块,竟然堆起了一座小山。这些石块,基本上解决了我家重建房子的地基石块问题,从而帮助父母节省了一大笔砌房的费用。</p> 那双手,曾助力家庭脱掉缺粮帽 <p class="ql-block">我家虽然住在集镇上,但小时候,家里除了父亲是吃商业饭的,母亲和我们姊妹几人都是农业户口。因为家庭成员多,且当时,我们都还很小,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力能在生产队争工分。虽然母亲经年累月,起早贪黑,但那些年,我们家始终还是个缺粮户。缺粮户,那个时候,每当生产队分粮,分东西,还是不好过的,甚至要看别人的脸色。</p> <p class="ql-block">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时,我们姊妹几人,虽然还小,但总想帮助父母分担一点,心里才舒坦些。</p> <p class="ql-block">在生产队的时候,每年都有割草积肥的任务。生产队规定,每割两百斤青草,记一个工,我们生产队的工分单价比较高,每个工,折合人民币2元多。为了帮助家庭减轻负担,到了割草积肥的时候,我们姊妹几个就会毫不犹豫地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p> <p class="ql-block">平时放学之后,星期天,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总会出去转一转,看一看,争取割点草回来。</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在暑假里,每天清晨,东方还是鱼肚白的时候,我和姐姐或者妹妹、弟弟就会戴上草帽,拿起弯刀,挑上一副高系草篮,迎着晨曦出发。</p><p class="ql-block"> 那时,以家为中心,方圆十里地、甚至更大的范围,田埂,河边,港岸,高坡,荒地,乃至河里,只要有草的地方,都会留下我们的身影和足迹。 </p><p class="ql-block">每天出去,我们会见到各种野草:最多的是青草,还有三棱关,马狗尾巴草,蒲公英,锅巴草,马齿苋,刺儿菜,水蜈蚣,空心莲子草……有名儿的,没名儿的;高的,矮的,贴着地面的;长在陆地上的,河里的,空中的,只要被我们看见,都会被我们的双手收为刀下之宝,篮中之物!</p> <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年,我们姊妹几个用自己的双手竟割草积肥达万斤以上,按200斤记一个工分,可折合50多个工分。那一年,因为割草积肥,我们家终于甩掉了“缺粮户”的帽子,全家人激动不已。自那以后,我们家再也没有缺过粮。</p> 那双手,曾助力家庭走上致富路 <p class="ql-block">儿时,父亲在镇供销社工作,常常会到外地采购各种物资回来,满足老百姓的需求。一次去上海,和上海藤品厂有了联系,父亲发现藤品厂有大量的没有用的黄藤肉子(藤品厂主要是将藤条上的藤皮抽取出来做各种藤品,其黄藤肉子无用),突然想到,这种黄藤肉子,可以扎洗锅帚子,卖给老百姓刷锅用,于是就和藤品厂以一定的价格谈妥购回。</p> <p class="ql-block">打成捆的黄藤肉子藤条,像小山一样,通过当时长江客轮从上海运回。母亲带领我们接下了这个任务,通过劳务加工,得到一些微薄的工资报酬。</p> <p class="ql-block">扎洗锅帚,技术不是太难,但程序比较繁琐。简而言之,要经过抽理、切割、里箍、翻扳、外箍、内衬等工序。</p> <p class="ql-block">那些年,炎炎盛夏,我和家里的姐姐妹妹,在自家门口的场地上,顶着烈日,用自己那双手,将那一捆捆像小山般乱如麻丝的黄藤肉子藤条一根根抽出来,先扎成一把把整齐的藤条,然后再用铡刀切割成一定长度,放在家里,等到有时间再去按工序扎成洗锅帚。有时,由于时间抽长了,那双手便会变得粗糙,甚至被抽出血印来。凛冽寒冬,我和家里的姐姐妹妹,又会冒着严寒,用自己的那双手,将浸泡在水里的成捆整齐的藤条,拎上来,晾干,再按有关工序,分成一把把小把,扎里箍,再一把把扳折,打外箍,上内衬,直至做成成品。有时,由于寒冷,那双手便会变得僵硬,甚至被冻出疮来。</p> <p class="ql-block">但是辛苦并没有白费,那些年,我们姊妹几人,用自己的那双手,每年都能扎出几万把洗锅帚,辛勤的努力付出,逐渐让家庭赶走了贫困,开始迈向了富裕之路。</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想起童年,就想起童年时的那双手。那双手,真是一双万能的手啊!这双万能的手,让我体验多多,感悟多多。在这众多的体验中,更让我领略到劳动的滋味,它既让我具体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又让我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乐趣;既让我逐渐懂得了劳动的意义,又让我从小就养成了终身受用的良好劳动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