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7日,北归途中抵达青岛西站。走出车站,才发现这里并不是想象中的青岛。原来青岛西站与青岛站相距近五十多公里,订高铁票时不及细察,隙生所忽,南辕北辙了。从这里要去青岛市区或者崂山游览,时间成本和金钱代价均与预期相悖。然而,因为酒店预订在这里,情非得已,事急从权,只能先放下行李安顿下来。为了不浪费时间,用手机搜索了一下附近的环境,发现距离酒店十几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海军栈桥,似架海金梁,样貌极为壮观。于是决定前往一观。黄岛新区的道路宽敞,环境优美,但人烟稀少。乘坐网约车到达海军栈桥后,惊鸿一瞥,深深地被眼前的绮丽迷人的景象惊艳倾倒,有如长虹卧波、耕耘种月。于青岛而言,这里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望着这座极具特色的栈桥,不由得想起了北归途中计划实操被忽略的南澳岛及南澳大桥。此时,青岛海军栈桥已然完全弥补了由此而来的些少缺憾。海军栈桥即深蓝之光栈桥是难得一见的景观,相较于青岛百年前的“栈桥”更具现代意味,它横卧于浩瀚辽阔的大海上,与碧海青天浑然一体,美轮美奂,风华绝代。余以为只此一观,青岛已不虚此行。因青岛市区早于1892年就建有一栈桥,故海军栈桥又被称为“第二栈桥”。</p> <p class="ql-block"> 中午的黄岛开发区海军栈桥,天空湛蓝如洗,现代感十足的栈桥如同一条银色丝带,优雅地延伸向远方。桥的拱形结构与海洋的波浪相呼应,仿佛在诉说着大海的无尽故事。站在这座桥上,会情不自禁地被它那无限延伸、环抱的感觉所吸引,仿佛可以一直走向天际。</p> <p class="ql-block"> 青岛-黄岛开发区海军栈桥即青岛第二栈桥”。这座栈桥是中国科学院青岛科教园的实验栈桥,称为“深蓝之光”,建于2023年8月。栈桥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古镇口军民融合区的海军公园南部,采用桥墩架构,全长500米。</p><p class="ql-block"> 来到青岛,误打误撞之下得以一睹深蓝之光栈桥的雄伟壮丽的英姿,实在是意外之喜,可遇而不可求。远望栈桥,阳光下,它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海面之上,桥面为蔚蓝色与周围辽阔的大海颜色相同,走上栈桥,好像走进了海底世界,脚边先涌来几朵浪花,踩着沙滩,慢慢地从浅海走入深海。桥面上是以海洋为主题的画卷,有扇贝、蛤蜊、海螺等贝类;还有梭子蟹、章鱼、鲅鱼、带鱼、鲳鱼、鲸鱼……。</p><p class="ql-block"> 登上栈桥尽头的观景台,极目远眺,海天一色,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海军栈桥最深处的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站在海军栈桥的桥面上,犹如置身于大海平静的海面上,弯曲对称的栏杆设计独特,仿佛在礼敬并邀请人们沿着悠远的海平面漫步。在浩瀚辽阔的海洋上赫然挺立的海军栈桥,像一条白色的银链伸展向天际,海平面上可见远处模糊的山脉轮廓若隐若现,展露出如梦如幻的海天世界奇景。</p> <p class="ql-block"> 现代化的栈桥桥梁延伸至远方海洋之中,桥身线条流畅优雅,背景蓝天白云点缀其间。站在桥上,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长长的白色桥梁延伸至远方,在海面上显得格外壮观。两侧是岩石堆砌而成的小岛或海岸线,天空呈现出深蓝色调并带有云层覆盖。这座桥不仅连接了陆地与海洋,也仿若一条纽带连接了人与自然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青岛的栈桥(通常被称为“青岛栈桥”)始建于1891年,由清朝政府为北洋水师修建,最初作为军用码头使用。它是青岛最早的现代人工码头,见证了青岛的近代历史发展。</p><p class="ql-block"> 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青岛(时称胶澳)修建防御设施,栈桥作为北洋水师的军用码头开始建设。 </p><p class="ql-block"> 1893年栈桥初步竣工,长约200米,以木结构为主。 </p><p class="ql-block"> 1901年德国殖民时期对栈桥进行扩建,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延长至350米。 </p><p class="ql-block"> 1930年代栈桥进一步延长至现在的440米,并逐渐成为青岛的标志性景点。</p><p class="ql-block"> 青岛栈桥虽因海军需求而建,但并非正式名称中带有“海军”二字(现今黄岛的海军栈桥为第二栈桥)如今它已成为青岛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尽头建有八角形“回澜阁”,象征青岛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 栈桥(Zhanqiao Pier)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南端,由北段连接陆地的石砌引堤、中段立于海中的透空桥、南端的岛堤以及上部的回澜阁组成。其建筑布局独具匠心,每一处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巧思。它是与青岛同龄的地标建筑,也是青岛海滨风景区的景点之一。1982年,栈桥入选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这是站在青岛栈桥上拍摄的海边风景。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与近处波光粼粼的大海形成鲜明对比。天空晴朗无云,海水清澈见底。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是栈桥最终端的回澜阁。飞阁回澜为“青岛十景”之一,指漫步于栈桥海滨,可见青岛新月型的城市轮廓,栈桥似长虹卧波,回澜阁熠熠生辉,登临阁上,层层巨浪澎湃涌来,拍打堤坝之景。</p> <p class="ql-block"> 1892年,清代登州总兵章高元驻兵青岛后,为停靠北洋水师舰船和运输军需物资,在青岛湾修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当时名为前海栈桥(亦称青岛栈桥、南海栈桥)。当时的栈桥全长约200米、宽10米,为铁木结构、以木铺面,名为“栈桥”;堤身主要以石头垒筑,石堤前是一段长124米的钢铁框架的孔桥,故又称“铁码头”。因青岛建置是李鸿章的建议,在1894年,李鸿章在青岛口视察胶州湾防务时,因当时的青岛没有停靠大型官船的能力,所以临时修了一个港口,也因此被称为“李鸿章栈桥”。</p><p class="ql-block"> 1931 年,青岛市政当局对其进行大规模扩修,桥身延长到 394.38 米,并增建了标志性的回澜阁,1933 年 4 月正式完工。历经风雨洗礼,栈桥从最初的简易码头,一步步成长为如今青岛的城市名片,承载着百年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时,栈桥被德国人称之为“登陆桥”(“青岛登陆桥”或“青岛桥”)。而“栈桥”这一名称,则是来源于1914年11月7日,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之后的各类图文中。</p><p class="ql-block"> 百年青岛栈桥诠释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无言的历史长卷。” 栈桥,就是青岛百余年历史最生动的记录者。</p> <p class="ql-block"> 城市全景展示了一个现代化与历史建筑融合的城市景观,高楼大厦林立于海岸边,远处海面波光粼粼。近处则是色彩斑斓的老式房屋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在绿树环绕下显得格外宁静和谐。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雄傲于中国最美之城的先列。</p> <p class="ql-block"> 城市海岸线全景展示,摩天大楼矗立海边,港口船只停泊,海水清澈碧蓝。这座城市的现代化与海洋的宁静完美融合,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湛山寺的红墙在高耸入云的水杉林中若隐若现,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寺庙的悠久历史。走进寺庙,人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浮岛公园里视角下的圣弥厄尔大教堂,仿佛一座矗立在水中的城堡,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教堂的双塔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红色尖顶与蓝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青岛小鱼山公园,绿树环绕中的传统建筑矗立于山顶之上,在蓝天白云下显得格外醒目。周围散布着许多红色屋顶的小屋,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城市景观画面。站在这里,人们可以俯瞰整个青岛市区,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小青岛公园,一条横跨清澈水域的小桥连接两岸,远处可见连绵起伏的山丘及错落分布的房屋群。小桥、水面、远山、房屋、行人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此白色别墅为八大关宾馆</p> <p class="ql-block"> 八大关(Badaguan Scenic Area),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汇泉东部,太平山南麓,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著名的风景疗养区,面积70余公顷。</p><p class="ql-block"> 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八个关隘,八个地标;八种容颜,八种风情;八处景色,八处意境,一头通向遥远的边塞雄关,一边连着咫尺的海天蜃景。</p><p class="ql-block"> 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中国古代长城著名关隘命名的。此处是著名的别墅区,人称“万国建筑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解放前,这里是官僚资本家的别墅区。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八大关进行了全面修缮,使其为中国重要的疗养区之一,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重要的国际友人,曾在这里下榻。</p> <p class="ql-block"> 一座欧式建筑外观典雅,红顶白墙搭配拱窗,门前有一尊女性雕塑装饰着庭院景观,四周环绕着郁郁葱葱的植物。这座建筑完美地展现着青岛的欧式风情。</p> <p class="ql-block"> 花石楼,一座位于绿树环绕中的城堡式建筑,屋顶覆盖着红色瓦片。周围散布着一些低矮的房子与道路交错其中。这座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青岛的童话色彩。</p> <p class="ql-block"> 蝴蝶楼粉红色建筑外观醒目,白色窗框点缀其间,阳台栏杆精致优雅,树叶轻摇映衬蓝天。这座建筑仿佛在诉说着这里曾经的浪漫风情。</p> <p class="ql-block"> 八大关西班牙风情馆,入口处醒目地展示着“Spain”字样及中文招牌,“风情节”的文字也清晰可见于建筑上方的小牌匾之上。这座建筑仿佛在诉说着青岛的多元文化。</p> <p class="ql-block"> 八大关景区以十条关隘命名的道路为骨架,串联起 20 余国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群与滨海景观带。徜徉其中犹如进入格林童话般的世界。八大关景区附近的一条林荫小路,两旁种满了茂密的大树,树叶遮挡住了大部分阳光,形成斑驳陆离的效果。漫步在这别样风情的林荫道上,目视树木掩映中的别致墅屋,感受着周围宁静舒适的氛围,世间万物都似乎静止于此,心灵亦舒缓明澈,这条小路仿佛是通往青岛深处的一把钥匙。</p> <p class="ql-block"> 青岛第二海水浴场,海滩上人群聚集,享受阳光与海浪。远处高楼林立,近处绿树成荫,天空湛蓝白云飘逸。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尽现于此。</p> <p class="ql-block"> 青岛天主教堂,原称圣弥厄尔大教堂,始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0月落成。总占地1148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天主教堂平面呈十字形,教堂主体两翼,各耸一座尖塔,塔高56米,顶端各立有一个4.5米高的巨型十字架。大厅高18米,可纳千人,内部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穹顶绘以圣像壁画。天主教堂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和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25日,包含天主教堂在内的青岛德国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3日,青岛圣弥厄尔教堂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为第五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海边的城市风光,教堂尖顶与建筑群相映成趣。远处海面上帆船点点,天空湛蓝清澈。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圣弥厄尔大教堂,宏伟的双塔设计令人印象深刻,红色尖顶与蓝天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这座教堂真实地承载着青岛的宗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 五四广场,作为青岛的地标之一,这里不仅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青岛历史文化的象征。站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21点后的青岛夜市,灯火辉煌,人声鼎沸。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吸引着来自各地的游客。站在这里,可以感受到青岛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与澎湃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2025.4.27日中午于海南北归途中至家的最后一站—青岛。四十年前我曾来过青岛,时间的侵蚀对市区是何样貌已基本没有印象,只记得崂山风景区的若干。此次来青岛也主要是陪同从未来过青岛的老伴去崂山游览。令我惊喜的是,不仅崂山没有让我们失望,更令我感到震撼的是青岛这座城市魅力四射的美丽风光超乎想象。因时间比较仓促,青岛市区仅选择了青岛的两座栈桥:青岛栈桥、深蓝之光栈桥(海军栈桥)、八大关景区及周边区域游览,如惊鸿一瞥,美不胜收,内心深深地被惊艳到了。人们常常记得:上有苏杭,下有天堂。以我今日对青岛的印象与视角,青岛于苏杭相比,有过之无不及。在这之前,我对青岛的印象仅局限于崂山,此次亲临青岛,虽然只有大半天的时间(另安排去崂山的时间)观光游览,眼前的风景却足以闪亮眼球。山海相拥,绘出诗意画卷,为青岛这座历史名城增添了无尽的浪漫风情与优雅迷人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在乘坐网约车从黄岛前往青岛站的途中,和司机有过简短的对话,司机对青岛的热爱溢于言表,他说:全国哪里也不如青岛。青岛人在和外地人介绍自己家乡时,一般不会说自己是山东人,都是说自己是青岛人。我不禁在内心中暗想,青岛人是不是有自恋倾向呢?但当我在之后游览了青岛部分市区及山海名山崂山后,看法已然改变。如诗如画的大美青岛给了青岛人自傲的底气。此行之后,青岛在我心目中俨然已名列我国最美、最宜居城市之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