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平军残部的南美传奇:</p><p class="ql-block">——从鸟粪矿工到“褐衣军”</p><p class="ql-block">历史主持人/赵润生/山西</p><p class="ql-block">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覆灭。清廷对残余势力展开血腥清洗,一支约万余人的太平军残部在翁德容、陈永碌等人的带领下,为求活路,被迫登上欧洲奴隶贩子的黑船,远渡重洋,被贩卖至秘鲁伊基克,沦为硝石矿与鸟粪场的契约劳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地狱般的“契约”生活** </p><p class="ql-block">初到秘鲁,这群曾驰骋中国战场的战士发现,所谓的“契约”不过是另一种奴役。他们被矿主视作“猪崽”,每日劳作14小时以上,食物粗劣如猪食,稍有懈怠便遭鞭笞。监工荷枪实弹,逃亡者格杀勿论。恶劣的环境导致大量华工病死或自杀,尸骨堆积如山。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起义与智利的橄榄枝** </p><p class="ql-block">1867年,忍无可忍的太平军残部发动起义,击杀矿监西哥斯,夺取武器,并击溃前来镇压的秘鲁军队,甚至阵斩秘鲁少校图危可斯。恰逢此时,南美太平洋战争(硝石战争)爆发,秘鲁、玻利维亚与智利为争夺阿塔卡马沙漠的硝石资源兵戎相见。太平军领袖审时度势,派被俘的印第安雇佣兵联络智利将领西拉皮佐,提出合作。智利正苦于兵力不足,当即允诺:若助战取胜,赐予他们智利国籍,并将伊基克划归其自治。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褐衣军”的战场传奇** </p><p class="ql-block">整编为“智利第6边境纵队”(因身着褐色衣服,又称“褐衣军”)的太平军,将中国战场上的战术带入南美。他们以锣鼓、三角旗为号,战术诡谲,令秘玻联军闻风丧胆。玻利维亚军官回忆:“这些褐色人群在射程外摇旗呐喊,逼近时却消失无踪,印第安士兵以为中伏,纷纷溃逃。”在莫克瓜战役中,他们缴获4门大炮、15面军旗;波内达要塞一战,更俘虏上千敌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战后归宿:自治梦与融入** </p><p class="ql-block">1883年,战争以智利大胜告终。智利政府履行承诺,允许太平军定居伊基克,但要求他们继续戍边。厌倦厮杀的陈永碌等人选择放下武器,融入当地,成为普通平民。如今,伊基克约1/4人口有华人血统,语言中仍保留“其发”(粤语“吃饭”)等词汇,2008年更与广西南宁结为友好城市。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尾声:传说与真相** </p><p class="ql-block">尽管网络盛传“30万后裔满口中国话”略显夸张,但太平军参与硝石战争确有其事。他们从苦难中崛起,以血泪书写了一段跨越太平洋的生存史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