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碛口黄河渡口缅怀之旅

天山

<p class="ql-block">《原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4.5山西吕梁之行,我们一家人在碛口古镇黄河渡口展开了一段充满历史情怀的旅程。这里不仅是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更是承载着毛主席转战陕北的重要历史意义。1948年3月24日,毛主席从陕西吴堡东渡黄河到山西吕梁碛口登岸,从此开启了解放战争全面反攻的新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巍巍耸立在黄河东岸,山西吕梁碛口</p> <p class="ql-block">太阳照耀着三晋大地,我们在纪念碑前心情激动…</p> <p class="ql-block">东渡黄河入晋</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 (简称中央前委) 成员周恩来、任弼时及中央前委机关工作人员告别陕北,来到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准备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西柏坡。就要离开工作战斗了13年的陕北,毛泽东和大家一样依依不舍。河滩上、山坡上到处都是欢送的陕北群众,毛泽东向他们频频挥手。其时,人民解放战争已从解放区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去了。华北重镇石家庄已被解放,晋察冀解放区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已联成一片。西北野战军也已转入外线作战,中央前委留在陕北的任务已胜利完成。毛泽东率部此行是为与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作委员会 (简称中央工委) 会合,共同研究决定新形势下面临的诸多重大问题,便于指挥即将来临的战略大决战,并筹划未来新中国的开国大业。</p> <p class="ql-block">飞机航拍碛口古镇,历史记忆中国革命者的伟大足迹</p> <p class="ql-block">黄河东岸是晋绥解放区,历来是陕甘宁边区的屏障和大后方,晋绥人民用牲口驮肩膀扛不断把粮食和被服运过黄河支援陕北。过了黄河,毛泽东骑着老青马,经过山西的碛口、寨子山村,于3月24日到达临县三交镇双塔村。这是他最后一次马背上行军。</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 (简称中央后委)的机关就设在三交镇双塔村。毛泽东等在双塔村住了一夜。当夜,研究中央机关今后行动路线问题,商定分为两路: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此稍作逗留后乘车经晋绥解放区前往晋察冀;中央机关和后委人员则由杨尚昆率领直接前往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四月的黄河水如此清濪,陕晋两岸人民近几十年的治理,变化巨大</p> <p class="ql-block">黄河,那是大地的动脉,流淌着华夏千年的血脉。它一路奔腾,冲破险阻,汇聚力量,从远古走来,向未来奔去。我们如同黄河的波涛,无论散在何处,都带着那份雄浑气魄,永不停息,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黄河,奔流不息,中华民族的摇篮,养育了华夏之地,铸就了民族之魂</p> <p class="ql-block">碛口古镇民宿</p> <p class="ql-block">在蔡家崖</p><p class="ql-block">毛泽东等乘车从双塔村出发,到达晋绥解放区首府兴县蔡家崖,同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中共晋绥分局书记李井泉会面。对于晋绥解放区当前的工作,毛泽东心中早就潜伏着一股隐忧。那就是康生在临县搞土改,搞乱了政策。后来,发现了晋绥土改中“左”的错误,毛泽东很重视,曾派秘书胡乔木到临县调查,并在 1947 年的十二月会议上批评了晋绥土改中的错误:侵犯中农利益,破坏工商业,乱打乱杀。</p><p class="ql-block">在毛泽东抵达蔡家崖时,康生早已率土改工作团前往山东渤海地区了。</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蔡家崖期间,听取贺龙、李井泉汇报了晋绥解放区战争、土地改革、整党、工农业生产、工商业政策和支前工作等情况,并先后召开了贫农团代表、土改工作团代表、地方干部代表等调查会。通过调查,毛泽东发现康生在晋西北土改中的胡作非为已造成极大破坏,对此他很痛心。</p><p class="ql-block">4月1日,毛泽东在贺龙主持的晋绥干部会上发表了讲话。讲话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讲话解释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他以精确缜密的语言高度概括了党成立27年来领导人民革命运动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正意味着革命斗争新的高潮已经来临,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条件已经成熟,人民中国的一轮朝日正将喷薄而出普照大地了。</p><p class="ql-block">4月2日,他又对 《晋绥日报》 编辑人员讲话,讲党的群众路线和怎样办好党报的问题,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一行在蔡家崖停留了8天,4月4日启程继续前往河北西柏坡。</p> <p class="ql-block">宏伟壮观的碛口黄河景区</p><p class="ql-block"> 赞黄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万里奔腾气势雄,</p><p class="ql-block">泥沙俱下韵无穷。</p><p class="ql-block">惊涛拍岸千秋颂,</p><p class="ql-block">孕育炎黄世代崇。</p> <p class="ql-block">  黄河之魂在山西一路都是胜利声</p><p class="ql-block"> 人 人皆知碛口古镇,却不知在距离古镇5公里左右的高家塔村的黄河岸边,矗立着一座高达数十米的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就是这样一处看似平凡无奇的地方,当年却是毛主席东渡黄河的登岸处。1948年,毛主席从这里过了黄河,之后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为了统一指挥作战,迎接革命的全面胜利,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率领中央机关,由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村乘船东渡黄河,在山西临县碛口镇高家塔村登岸。经碛口、高家塔村、兴县、繁峙、神池、五台,一路在山西留下了诸多的印迹,也发表了许多振奋人心的讲话。此时无论东北、西 北、还是中原战场,都是一路捷报频频。而走过山西大地的这两个月,他看到了临县人民的炽诚、兴县的富裕、五台山的宁静,走过雁门关,看到长城连绵的长城,他又一次吟出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此时这一路山西之行,可谓是一路胜利一路歌!</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5月26日,他到了河北的西柏坡——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根据地,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奠定了新中国诞生的基石。</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碑高27米,意为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1948年东渡黄河,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浴血奋战27年。碑字为著名书法家赵朴初所写。</p><p class="ql-block">东渡黄河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已转入外线作战,中共中央坚持在陕北的任务已胜利完成。为了能更直接地掌握各个战场的情况,便于指挥即将到来的 略大决战.,同时与刘少奇、朱德领导的中央工委会合,以便及时地共同研究和决定新形势下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中央决定前往华北的西柏坡。(转摘)</p> <p class="ql-block">在毛主席东渡黄河纪念园入口处,有一座纪念雕塑,生动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东渡黄河的场景。雕塑中,毛泽东伫立在船头,目光坚定地眺望着远方。“东渡号”纪念船破浪前行,寓意中国革命从一个胜利渡向另一个胜利。警卫员和船工也都精神抖擞,彰显出人民战争的伟大力量。</p><p class="ql-block">驻足于主雕塑周围的16块铸铜浮雕前仔细品读,对我来说,是一次历史熏陶和精神洗礼。这些浮雕集中塑造展示了党中央在陕北13年间的运筹帷幄和丰功伟绩,其中既有指挥革命战争的历史场景,也有转战陕北的难忘历程,还有同陕北人民同甘共苦的动人画面。</p><p class="ql-block">在渡口看黄河奔流,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震撼,思绪也随之奔涌。</p><p class="ql-block">黄河之水沉稳而迅疾地向下游流淌,终于在吴堡丁家湾乡拐上村河段迸发出惊天的力量,形成了天下黄河第二碛,水流湍急,风起云涌,涛声如雷。</p><p class="ql-block">再往下游流淌,就有了壶口瀑布,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演绎到极致。</p> <p class="ql-block">满江红·颂黄河</p><p class="ql-block">莽莽长河,天际泻、雄浑壮阔。惊涛卷、雷霆万钧,气吞寥廓。九曲蜿蜒穿峻岭,千回澎湃倾丘壑。忆往昔、故事载涛波,兴亡略。</p><p class="ql-block">炎黄血,同润泽;华夏史,相承托。看波澜壮阔,韵遗先魄。浪底龙宫藏浩渺,岸边胜景留佳作。待明朝、续写此传奇,乾坤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