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 言</p><p class="ql-block">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是神圣的。劳动节这天,我们更要颂扬劳动;劳动节这天,我们更要颂扬劳动者;劳动节这天,我们更要颂扬全世界劳动人民。因为劳动,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因为劳动,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因为劳动,创造了这美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五一劳动节这天,我也晒出《我从小爱劳动》这章美篇,供自己欣赏,也供朋友们欣赏!</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五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 (1)采野菜</p><p class="ql-block">郊外笑迎市内孩,搜寻野菜欢度灾。</p><p class="ql-block">山坡田埂湖滩上,只要能餐必采来。</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三月</p><p class="ql-block">注: 三年灾害时我才十三、四岁,还沒进初中。在物质匮缺的岁月里,野菜可吃香了。那几年他也很争气,年年长势很好。我们只要有时间,就去采野菜当饭吃。回想起来还蛮有意思的。</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华夏诗诗艺术集锦》。</p><p class="ql-block">B: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共和国之魂》。</p><p class="ql-block">C: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 <p class="ql-block"> (2)磨吊浆</p><p class="ql-block">帮母孜孜磨吊浆,手推喂米换班尝。</p><p class="ql-block">做完之后须悬挂,明晚汤元喷喷香。</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二月</p><p class="ql-block">注: 在那个年代里,平常日是不可能磨吊浆的,只有在元宵节前才会出现的事。</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二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范例宝典》第三卷。</p> <p class="ql-block"> (3)种红薯</p><p class="ql-block">深耕操场种红苕,反正黉门少热潮。</p><p class="ql-block">待到秋收三百担,老师讲课嗓音高。</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六月</p><p class="ql-block">注: 这是我在武昌第二十四小学读五年级时发生事。校长真敢想,从长江大队二小队借来耕牛,将操场给犁了,变成一大片地并种了红薯。</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4)为充饥</p><p class="ql-block">无边无际乱堆泥,寻找湖中藕充饥。</p><p class="ql-block">哥叔轻松挑一担,小生全力获三支。</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一年十一月</p><p class="ql-block">注: 这年我才十四岁,星期天跟着兄叔们一块去南郊的黄家湖挖野藕充饥。他们一天能收获三、五十斤,我总只能收获十多斤,最多的一次也沒到三十斤。</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华夏诗词艺集锦》。</p><p class="ql-block">B: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的《共和国之魂》。</p><p class="ql-block">C: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D: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5)钓䱗鲦</p><p class="ql-block">莲池清澈底能观,阵阵清风荡碧澜。</p><p class="ql-block">乌黑鱼群临岸涌,铁钩次次有肥鲹。</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五月</p><p class="ql-block">注: 屋后的池塘里长出了荷花,小䱗子鱼也蛮多。我们小伙伴们就用竹掃把上的小竹条做魚杆,大头针做鱼钩,刷䱗子。个把小时就能收获一盘菜。真好玩!</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6)挣学费</p><p class="ql-block">采莲远走野湖中,趟水多时腿划红。</p><p class="ql-block">每日寻回三两百,沿街叫卖学钱丰。</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二年八月</p><p class="ql-block">注: 荷杆上都长满了刺,我们光着脚穿行在长满荷叶、荷花、莲蓬的湖水中,大腿小腿及手膀都会经受荷杆刺的考验,沒有人是不受伤的。好在收获满满,采回去的莲蓬,大的卖三分钱一个,小的卖两分钱一个,一天赚四块多钱。那时的四块钱不容易哟!当然不能天天去,今天采,明天去卖,何其乐也!那时的学费也很便宜,小学低年级才1.5元、高年级2.5元、上初中也只3.5元。</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华夏诗词艺术集锦》。</p><p class="ql-block">B: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C: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7)固江堤</p><p class="ql-block">天还没亮出门忙,两只箢箕扁担攘。</p><p class="ql-block">七十满挑挑到位,十时不到到家凉。</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八月</p><p class="ql-block">注: 暑假里,上初二的我就参加了加固堤防的工作一一挑土加固堤基。取土距离约三、四百米,还要翻过堤坡,一担约6一70斤,装满(堆起来)约一百二、三十斤。半担发一个计数牌子,满担发两个牌子。因天太热,我们每天凌晨五点钟开工,干到十点就收工。我总是挑双担,5个小时里能挑70担,也就是能拿到140个计数牌子。一个牌子换1分半钱,一天下来、我可赚2、1元钱,多痛快啊!下午就在家睡觉。</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诗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四卷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难忘的暑假</p><p class="ql-block"> 暑假参加劳动,固堤挑土防洪。</p><p class="ql-block"> 建设家园勤奋,挣钱做好学童。</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九月</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9)卸红砖</p><p class="ql-block">砖船靠岸笛声长,邀请挑夫一日光。</p><p class="ql-block">肩上百斤欺跳板,摇摇摆摆气昂昂。</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注: 我家住长江边,门口有个临时码头,大家称“八坦路码头”。每到船运物质来,货主们总想早一点把货卸下来,船拖后一天,租金可就不少啊!我们这些街坊就自动去卸货,收获当然也可观!</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诗入编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5月出版的《十家诗选》中。</p> <p class="ql-block"> (10)挑江水</p><p class="ql-block">课后江中饮水挑,一群伙伴互相撩。</p><p class="ql-block">攸长沙地坚持住,笔陡河坡吃得消。</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注: 那时我们堤前街还沒有自来水,饮用水从长江里挑回去,倒入水缸中用明矾沉清再饮用。夏天出门约50米就是江水,冬天退水了,沙滩露出来3、4百米,挑水就困难了。我们几个小伙伴多半是下午放学后去挑水。</p><p class="ql-block"> 这首小诗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元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术家大辞典》第二卷中。</p> <p class="ql-block"> (11)插秧</p><p class="ql-block">手握青秧一队编,匀分束束插良田。</p><p class="ql-block">抬头赏看多齐整,后退居然是向前。</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五月</p><p class="ql-block">注: 上初中时,学校经常组织我们去参加农业劳,这首小诗是插秧后写的体会。布袋和尚有谒语:“手把青秧插野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静方为稻,后退原来是向前。"我是受其启发而作。</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4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p class="ql-block">C: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5年4月编辑出版的《黄鹤之吟》总5期。</p> <p class="ql-block"> (12)打麦</p><p class="ql-block">自制梿耞去赶场,再三翻打借风扬。</p><p class="ql-block">千斤小麦千斤汗,百日艰辛百日香。</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六月</p><p class="ql-block">注: 我这个人好动脑筋,也好动手。缺什么就爱做什么。上初中时打麦的梿耞也能仿制出来去赶场。</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作家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的中华精品诗词百家珍藏》。</p><p class="ql-block">B: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C: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13)木板拖鞋</p><p class="ql-block">松板拖鞋晴日频,木头套屐雨天珍。</p><p class="ql-block">耐穿经济家家备,方便全能个个欣。</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七月</p><p class="ql-block">注: 上初中时我就爱做木拖板鞋,夏天穿正好。而"木板套屐"是下雨天和鞋穿的底部较高的木板鞋。邻居串门时穿较方便,走长路不行。</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元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艺家大辞典》第二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中华诗词范例宝典》第三卷。</p> <p class="ql-block"> (14)不材尽其用</p><p class="ql-block">江中捞起杉树梢,岸上晒干傍晚挑。</p><p class="ql-block">一锯出材太粗糙,多刨平面少松毛。</p><p class="ql-block">长宽斗榫成方桌,短小用钉钉凳牢。</p><p class="ql-block">剩余全部能进灶,绝无寸木可潜逃。</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八月</p><p class="ql-block">注: 江里漂浮的杉树梢,岸上丢弃的杉树头,我们捡回来做柴烧。稍粗一点的我便想心思做些家具玩玩,别说,还很适用呢!</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15)操持家</p><p class="ql-block">渐矮柴堆假日增,烧茶担水我全能。</p><p class="ql-block">读书好似天堂里,课后必将家务承。</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四年十二月</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6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p class="ql-block">C:作家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的《烨诗词十杰佳作选》。</p> <p class="ql-block"> (16)担饮水</p><p class="ql-block">冬天挑水大江中,伙伴相邀四点钟。</p><p class="ql-block">陡陡河坡难上下,长长沙地不轾松。</p><p class="ql-block">两三趟数何须歇,四五来回忍耐冲。</p><p class="ql-block">一百多斤肩胛送,少年时代善挑功。</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元月</p><p class="ql-block">注: 我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练出来了。1965年9月开始我离家住校了,这些事就自动地落在弟弟们的肩上了,他们比我做得还好些。</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香港华夏诗词杂志社2002年9月出版的《中国当代诗词艺术集锦》上卷。</p><p class="ql-block">B: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2年10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C: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17)渔歌子.周日网虾</p><p class="ql-block"> 荡荡春潮日日升,江虾涌向岸边行。寻坦底,下纱罾,今天受累十餐羹。</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四月</p><p class="ql-block">注: 那时长江里鱼虾多得很。到四月,江水始长,小鱼苗就特别多,一些渔民去用网扑捞鱼苗,送往鱼塘或水库,而现在是研究所在人工鱼池里培养鱼苗往长江里放。每年五月江虾大量繁殖,而且虾子爱靠岸边游,他不走江中心。我们用方形纱布或帐子布做成小搬罾,在江里搬江虾,如果想多弄点虾,还可用面粉糊凃在网上,这样虾子都来吃面粉糊,我们收获虾子就多些。那时只有星期天休息,这一天可收获好几斤,吃一周都沒问题。那时没有冰箱,一般都是晒干收藏。</p><p class="ql-block">这阕小令入编:</p><p class="ql-block">A: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的《中华当代诗词艺术集锦》。</p><p class="ql-block">B: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的《华夏诗词艺术集锦》。</p><p class="ql-block">C:《中华当代诗坛传略大辞典》。</p><p class="ql-block">D: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18)替娘拖板车</p><p class="ql-block">板车宽大地球装,物质千斤送八方。</p><p class="ql-block">平路一人拖一辆,上桥前后互相帮。</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五年五月九日</p><p class="ql-block">注: 这是我初中毕业前的一次有意义的劳动!我们十人,拖着十辆板车,装载着武汉杂技团在白沙洲购买的20m3松木,每车装两个立方木材,约一千多斤重。上午八时出工,经过长江大桥、江汉桥、武圣路、中山大道、南京路、胜利街,约20km送到杂技团,回到家已是下午近两点了才吃午饭。</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的《新世纪诗词楹联精选》第二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p class="ql-block">C:作家出版社2010年8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杰佳作选》。</p><p class="ql-block">D: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的《世纪桂冠诗人大典》。</p> <p class="ql-block"> (19)带头干</p><p class="ql-block">半途出任劳动员,生产卫生要两全。</p><p class="ql-block">自己必须带头干,方能动众帮摇船。</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三月</p><p class="ql-block">注: 这是我在武钢技术学校第二学期时写的小诗。刚上任当生产劳动委员,管班全班的实训工作,还要管打扫卫。</p><p class="ql-block">这首小诗入编:</p><p class="ql-block">A: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的《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第一卷。</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堆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 (20)满江红.干打垒筑院墙</p><p class="ql-block"> 斗志昂扬,朝前闯,只争朝。“毛选”贵,似灯如镜,胜糖若蜜。万马千军齐奋斗,一穷二白连根踢。看校园,场面热腾腾,筑墙急。</p><p class="ql-block"> 镐攻石、锹卖力;硪飞舞,夯冲击。揽千斤重担,像添双翼。改造青年思想好,栽培后辈雄心立。望“长城,彩带系山腰,辉煌绩。</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六年五月</p><p class="ql-block">注: 我们学校的院子原来是铁絲网的。正好我上任生产劳动委员,学校决定自立更生,干打垒,修造土院墙。经过全校17个班500多人的一个多月劳动完成了干打垒的任务。这院墙,在玉屏山下象长城雄伟,象彩带美丽。</p><p class="ql-block">这阕词《满江红》入编:</p><p class="ql-block">A: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2001年5月出版的《十家诗选》。</p><p class="ql-block">B:作家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的《当代诗坛百杰佳作选》第一卷。</p><p class="ql-block">C:作家版社2009年10月出版的《中华诗词十佳精品选》。</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王长顺,笔名上川,40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会员证号009262),中国国学协会会员(GX2011080027),武昌诗词楹联学会(2017014)会刊《黄鹤之吟》编辑。《领军人物》杂志社副主编(长期)VFF”713196,中国国家诗书画院研究员(终身)G2012060035,中国民族文化研究会诗书画艺委会终身名誉主席(MZ丫S201218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