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孙子在《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就是说,攻打城市是最后不得已才采取的作战行动,是非常困难艰巨残酷的。因此,人们常把城市巷战称为“战争的绞肉机”</p><p class="ql-block">国外城市作战最赫赫有名的莫过于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7日~1943年2月2日)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而进行的战役。</p><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p><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以上,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著称。</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战役历时200天,从酷暑打到寒冬。德军先后投入兵力约200万人,苏军先后投入兵力约300万人,德军伤亡约85万,苏军伤亡约115万人。这场战争异常惨烈残酷,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是一场用鲜血堆积出来的胜利。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几个大帅运筹帷幄的事,它一定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筑造的。</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一阶段(1942年7月17日——9月12日)斯大林格勒城郊攻防战</p><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位于顿河大弯曲部以东60公里的伏尔加河西岸,是顿河与伏尔加河在陆地上距离最短的枢纽,可以说是一城控两河,人口约60万。它西连顿涅茨工业区,南通巴库、高加索油田和库班粮仓,东接乌拉尔新工业基地,北达首都莫斯科。苏联抗击纳粹德国所依仗的命脉资源主要集中于此。</p><p class="ql-block">斯大林决定组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铁木辛哥(7月23日戈尔多夫接任),政治委员赫鲁晓夫,下辖第62、63、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余部,约24万人。当面之敌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1200架作战飞机。会战初期苏德双方力量对比为:人员1:1.2,坦克1:2,飞机1:3.6,德军实力占优。</p><p class="ql-block">德第6集团军在保卢斯指挥下,分成南北两个突击集团,扑向斯大林格勒。7月23日,德军突破苏军第62集团军右翼防线,合围了该集团军的2个师,前出到斯大林格勒西面的顿河河岸。7月25日,德军对苏第64集团军的右翼阵地发起攻击,苏第64集团军被迫退过顿河。</p><p class="ql-block">8月19日,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组成北突击集团,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组成南突击集团,同时对斯大林格勒展开了强大的钳形攻势。8月23日是最危急的一天,德军北突击集团主力渡过顿河,占领了顿河东岸45公里的登陆场,距离斯大林格勒只有14-15公里,对市区构成严重威胁。</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二阶段(1942年9月13日——11月18日)斯大林格勒市区巷战</p><p class="ql-block">9月13日,德军开始攻城。德军轰炸机用燃烧弹将市区炸成废墟,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担当主力,从城北实施猛烈突击。霍特的第4装甲集团军则从城南推进,策应保卢斯在城北的主攻。崔可夫的第62集团军和舒米洛夫的第64集团军负责守卫斯大林格勒市区。</p><p class="ql-block">9月14日,德军从城北突入市区,与苏第62集团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为争夺每一座房屋、车间、水塔、铁路路基,甚至为争夺一堵墙、一个地下室和一堆瓦砾都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对火车站反复争夺达13次,其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攻入城中的德军大量伤亡。刚刚赶赴城中的苏军战士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p><p class="ql-block">德军的主要战术是各兵种联合作战,非常重视步兵、工程部队、炮兵和空军的地面轰炸的协调。为了对抗这种战术,苏军指挥官采取了贴身紧逼的策略,尽量将己方的前线与德军贴近。这样导致德军的炮兵部队无法发挥远程攻击的优点。同时,苏伊尔-2攻击机给入城德军坦克重大杀伤。</p><p class="ql-block">德军的推进不是用公里,而是用米来衡量。</p><p class="ql-block">德军逐屋战斗,从地面和地下的废墟中找路前进,被称为“老鼠战争”,自嘲说“即使我们占领了厨房,仍然需要在客厅进行战斗。”双方士兵距离如此之近,有时甚至能听到对方的呼吸声。</p><p class="ql-block">至11月上旬,经过4个月血腥战斗,德军占领了整座城市的80%以上地区,却始终未能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p><p class="ql-block">当苏联士兵与德军进行枪战的同时,工厂内的工人就在侧旁修复损坏的坦克和其它武器,有时甚至直接在战场上修理武器。坦克由工厂的工人志愿兵驾驶,这些坦克往往从兵工厂的生产线直接开到了战斗前线,甚至来不及涂上油漆和安装射击瞄准镜。</p><p class="ql-block">双方部队的指挥官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德军指挥官保卢斯得了眼部肌肉痉挛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见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忍受着湿疹的病痛,以至于他不得不将自己双手完全包扎起来。</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1943年2月2日)苏军反攻,德军溃败</p><p class="ql-block">自9月底,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准备大反攻,朱可夫开始向斯大林格勒秘密大规模集结兵力。至年11月中旬,集结在斯大林格勒城外的南北两侧的苏联红军3个方面军143个师110.6万人、15500门火炮和迫击炮、1463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350架飞机。而德军B集团军群共有80个师又3个旅,约100万人、10290门火炮、675辆坦克、1216架飞机。</p><p class="ql-block">朱可夫的策略是将德军继续牵制在城内,然后通过打击德军虚弱的外侧来将德军包围在斯大林格勒市区。1942年11月13日,斯大林批准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制的反攻计划,并亲自给这个计划取名为“天王星行动”。</p><p class="ql-block">1942年11月19日,苏军开始实施天王星行动。瓦图京的西南方面军和罗科索夫斯基的顿河方面军在纷飞的大雪中发起了反攻。11月20日,叶廖缅科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也在南部转入反攻。11月23日,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在卡拉奇会师。11月30日,苏军3个方面军将德第6集团军约27万人合围在斯大林格勒1500平方公里的地域内。</p><p class="ql-block">当时温度已降到零下45摄氏度,伏尔加河面的冰层越来越厚,因此苏军可以更加便利地得到补给。而包围圈中的德第6集团军的空运补给却越来越少,平均每天不到100吨,濒于弹尽粮绝的境地,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p><p class="ql-block">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11军残部也宣布投降。至此,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包括德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元帅,共有23名将军、2000名校级以下军官和91000名极度饥饿劳累的德军士兵被俘。</p><p class="ql-block">据统计,投降的91000名战俘中,只有6000名得以生还,并回到了德国本土。由于大多数士兵本身已经营养不良,缺乏医治,加上红军将他们发配到苏联各地的战俘营中进行强制劳动,使得大多数人死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p><p class="ql-block">十几位高级军官被带往莫斯科,用作苏联的政治宣传工具。包括保卢斯在内的军官们发表了反希特勒宣言,并向德军部队大肆宣传。库尔茨巴赫甚至提出从德军战俘中组建一支反希特勒军队,但是苏联没有接受这个建议。直到1955年,这些高级战俘才被遣送回国。</p> <p class="ql-block">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从不吸取教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