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梅宝

<p class="ql-block">今年五一恰逢家乡直溪集场(四月四)你说巧不巧?以前按家乡风俗,集场大似年,家家户户都要拿出最好的菜招待客人,哪家客人越多说明这户人家兴旺,赶集以前最主要的还是买点农具,例如镰刀,锄头和一些生活用品方面的东西,逛逛街,然后去亲戚家吃饭,热闹不亚于过节,时代裹挟着我们不断前行,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赶集也渐渐淡泊了,但三十几年前的两次赶集让我心有余悸,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五一节吃午饭前老公调侃我,走,赶集去,我抿嘴一笑,那笑既有对往事的回味,也有对生活的甜淡,淡淡的笑,浅浅的喜欢就够了。生活中其实有好多不经意的美,它就萦绕着你,让你温馨,让你感动。</p><p class="ql-block"> 大约是八九年吧,直溪集场,我带着年幼的儿子去赶集(其实就是回娘家),说实话那时城里去乡村的班车不是很多,等我到直溪巳将近十点,看街上人还不是太多,我顺便个去看了二舅舅和舅妈,他们就住直溪桥沿河东岸,小的时候常常去和二姐去二舅家,听母亲说我小时候有一段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又或许是大舅舅,小舅舅都不在金坛,就觉得二舅舅妈特别亲切,包括表哥表姐他们也对我很好,上学时也曾在舅舅家住过一段时间,小表哥还和我同级不同班,后来他考取了理想的大学,我的雅号就是他们叫起来的,当然前面多了一个小字(小梅宝子),舅舅舅妈留我吃饭,我婉拒,简单寒喧之后,我要去母亲家,。母亲家住中学里,也就短短二十分钟左右吧,我抱着孩子走到直溪桥上,哪里还过得去,人挤人,围得水泄不通,不怕你笑,宝贝儿子的鞋子都挤掉了一只~还好有一警察叔叔帮我接过儿子,我才得以过去,后来想想害怕了,万一挤着我儿子怎办?我懵了…人的记忆真是个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永远抹之不去,真心感谢帮我的那个警察,</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次是和老公一起去的,去时很顺利,等到下午回城,时间紧,人又多,车又少,过去私家车极少极少,我们带着孩子终究挤不过别人,上车时还险些发生冲突,清晰记得邮电局老同学帮忙我们才安全上车返城,赶集带给我的快乐和感受无法言语,从此后再没赶过集,多年后母亲也从直溪搬到了县城,我也就很少去直溪了。</p><p class="ql-block"> 以前赶集车少人多,汽车一路颠波,一路尘土飞扬,现如今都是宽阔的柏油马路,路边的绿花也很养眼,时代在发展,我的大直溪也在发展,直溪现在很不错哦,有老街,新街,老街还是以前的老街,有书店,蜘蛛王鞋店,老街手机店,服装店,等等,商铺林立,新街大多是新开的,饭店,医院……直溪有我的母校一直溪中学,记得读书时傍晚最爱沿着通济河畔看书散步,记得有次我们相聚在直溪,饭后我和萍水相逢,娟娟,冬冬,我们一起去看母校,可惜物是人非,直溪我的故乡,(尽管爸妈巳不在,但老宅还在,根深蒂固,老家还建起了天然气库,直溪有我的亲人,直溪有我很多的同学,直溪有我青春里美好的记忆,直溪愿你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今年虽没去赶集,但直溪每年都会去,去看家乡的麦苗青青,去看家乡金黄的油菜花,去看家乡桃红柳绿,去看家乡的河水青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