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与往年一样广州白云山上的花开了一茬又一茬。到四月下旬剩下的花不是很多了,有的昆虫借此吃上了这些花。而灰树雀喜吃这些花上的昆虫,又能保护这些花免受祸害,因此灰树雀是保护花的益鸟。</p><p class="ql-block"> 灰树雀中等大,成对或小群活动,常在树枝上乱叫,噪声扰人,比较怕人,当人靠近它时,立即飞走。</p> <p class="ql-block"> 灰树鹊(què) (英文名:Grey Treepie,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是雀形目鸦科树鹊属的中等体型的树鹊,尾长而优雅。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脚下至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中国南部和台湾的森林地带。活跃于浓密的林冠层,有时参与混合鸟群活动。</p><p class="ql-block"> 灰树雀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p><p class="ql-block">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p><p class="ql-block"> 2023年,被列入《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p> <p class="ql-block"> 成年灰树鹊体长约36-40厘米,体重89-121克。头部呈深色,脸部和喉部黑色,体羽灰色,背部褐色,腹部颜色渐浅至白色。翼上有明显的白色斑块,飞行时尤为显著。尾部长,中央尾羽尖端黑色,基部灰白。胸腹部带锈色,尾下覆羽橙色。虹膜红色或红棕色,喙和腿黑灰色。幼鸟色泽更均匀,呈灰褐色,翅膀的黑色区域比成鸟暗淡。</p> <p class="ql-block"> 灰树鹊主要栖息于低地至亚山地森林,公园和花园。它们以杂食为主,偏肉食,捕食多种无脊椎动物、小型脊椎动物、果实、种子和花蜜。常成对或小群体活动,有时在大型食物源处聚集多达20只。它们跟随较大的森林鸟群,如画眉科鸟类,以捕食受惊飞起的昆虫。</p> <p class="ql-block"> 灰树雀繁殖季节为4月至6月,筑巢于树上或灌木丛中,巢由枯枝和枯草构建。每窝产卵3-5枚,卵色为乳白至淡红色,带有灰褐色或红褐色斑点。雌雄双方共同孵化。</p> <p class="ql-block"> 灰树雀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脚下,东至印度次大陆,南至东南亚,中国南部至台湾。在中国东南部中高海拔400~1200米的开阔林间常见,喜马拉雅山脉可达2400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