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五岩山到马氏庄园,也不过短短的40分钟车程。加之一路上欢声笑语,往昔校园时光种种趣事的畅聊,对即将到达的马氏庄园充满的期待,所以,感觉一会的功夫就到了。</p><p class="ql-block"> 当“马氏庄园”的匾额在斑驳光影里浮现时,青砖灰瓦间仿佛回荡起百年前的车马喧嚣,而我们的脚步,正轻轻叩响尘封的时光之门。</p><p class="ql-block"> 踏入庄园,迎面便是仪门之上“整齐严肃”四个鎏金大字,遒劲的笔触如同马氏先祖穿越时空的训诫。指尖抚过冰凉的青砖,沟壑里藏着岁月的纹路,恍惚间竟与昔日课堂上并排划过草稿纸的指尖重叠。同行的王大哥突然指着门廊下的砖雕雀替笑起来:“这镂空的牡丹,像不像当年咱们班黑板报的花边?”众人哄笑,惊飞了檐角小憩的麻雀,扑棱棱的羽翼搅碎了历史与现实的界限。</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和信堂”,堂内的楹联“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体现了马丕瑶一生的为官之道。阳光透过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细碎的光影,如同散落的旧时光碎片。记得大学毕业时,我们也曾站在礼堂前立下“要做正直的人”的誓言,此刻望着楹联,仿佛看见当年青涩的自己正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眼前被岁月打磨过的面容渐渐重合。</p><p class="ql-block"> 庄园内的“龙抱槐”令人称奇,一株葛藤犹如巨龙缠绕在古槐上,相依相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树瘤与藤蔓交织的纹路恰似我们各自跌宕的人生轨迹。恍惚想起毕业旅行时,我们在海边追逐落日的模样,那时的我们总以为未来会像海岸线一样笔直而漫长,却不知人生会在岁月里蜿蜒出这般丰富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动容的,是刘邓大军司令部旧址里泛黄的作战地图与锈迹斑斑的军用水壶。指尖拂过凹凸不平的地图褶皱,仿佛触摸到了历史的心跳。汤阴的王大哥突然就动了情:“当年他们在这里彻夜谋划解放汤阴,该是怎样的绞尽脑汁、惊心动魄……”这一刻,我们不再是嬉笑打闹的同窗,而是与先辈们心意相通的后来人。</p><p class="ql-block"> 此外,我们参观了马丕瑶旧居、马吉森旧居、马青霞旧居等建筑,每一处都装饰精美,木雕、砖雕、石雕工艺精湛,展现了当时高超的建筑技艺和马家的富贵显赫。</p><p class="ql-block"> 毕竟同为女性,我与同行的王姐姐特别关注奇特女子马青霞。</p><p class="ql-block"> 马青霞故居院落静谧清幽,雕花木窗漏下细碎阳光,在青砖地上勾勒出古朴的花纹。穿过垂花门,东厢房里陈列着马青霞生前用过的桌椅、文房四宝,泛黄的书信与手稿,虽历经岁月侵蚀,仍难掩雅致气息。为支持辛亥革命,她慷慨捐出万贯家财;为启迪民智,她远赴日本求学,归国后创办女子学堂。墙上悬挂的画像里,她目光坚毅,身着长衫,既有传统闺秀的温婉,又透着知识分子的英气。凝视着她与革命党人秋瑾的画像,仿佛能穿越时空,让我们与这两位心怀家国的奇女子隔空对话。</p><p class="ql-block"> 檐角风铃轻响,仿佛在诉说着马青霞跌宕起伏的一生。一生无儿无女,生命的长河停留在短暂的47岁。这让我和王姐姐不停感叹,颇为唏嘘。从侯门千金到革命志士,从深闺妇人到教育先驱,她的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坚定。她的柔情与豪情的交织,都让当今的我们的自愧不如。</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闭园的时间就要到了,离园时,回望马氏庄园,它已化作一幅水墨剪影,镶嵌在渐暗的天幕里。墨影青阶间,我们的笑声与百年前的风、千年前的月悄然相遇。</p><p class="ql-block"> 这一场五一之约,不仅是与历史的对话,更是与青春的重逢。原来岁月从未真正将我们吹散,那些共同走过的路、读过的书、许过的愿,早已化作生命里最坚韧的纽带,让我们在时光的长河中,始终心手相牵、互相挂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