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谢朓楼游记

生活真美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月初的宣城,阳光明媚又带着几分诗意。我们从敬亭山景区下来时已是下午四点五十,虽然距离谢朓楼还有5公里路程,但对这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楼充满期待,于是匆匆赶往目的地。当我看到“谢朓楼”三个映入我的视觉,在书中曾经背诵的李白诗篇《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和《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诗句在我的南海喷薄而出。</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到达谢朓楼所在的广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边矗立着的雷锋雕像,。继续向前走,便遇到了李白白玉兰雕像,旁边一位年轻小伙正在直播,他或许正向更多人分享这里的美景与文化。遗憾的是,当我们转回来时,小伙子已经离开,我只能远远地拍下那尊李白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谢朓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齐时期,当时宣城太守谢眺在郡署内的陵阳峰上自建一室,取名高斋。到了唐代初期,这处建筑被改建为楼阁,因位于郡治之北而得名“北楼”,又被称为叠嶂楼或北望楼等。历经多个朝代的重建与维修,1937年虽遭日军飞机炸毁,但同年得以修复并重新开放使用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谢朓楼前,眼前的传统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古典气息。飞檐翘角、红色灯笼和对联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我坐在台阶上,静静感受这片土地承载的历史记忆,心中不禁涌起对先贤们的敬仰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除了谢朓楼,这里还纪念着另一位杰出人物——梅文鼎。他是安徽宣城人,清初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历算学家,被誉为“算学家”。他的研究成果不仅整理了古代历学与数学理论,还研究阐发了西方传入的数学理论,在中国学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广场周围还有一些石碑和纪念牌匾,记录着当地历史文化的点滴。蓝天绿树间,这些石碑仿佛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人驻足凝视,心生感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后漫步于公园之中,树荫下的雕像与远处的高楼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现代与传统交融的画面。此次行程虽匆忙,却让我深刻感受到宣城这座城市的文化魅力,以及它所蕴含的历史深度。</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