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五月的风轻拂过西四大街,铅灰色的云层低垂,为这条古老的街道蒙上一层静谧的色调。两侧商铺林立,老字号与新派小店比邻而居,空气中飘散着刚出炉的面包香、咖啡的醇厚,还有老北京小吃的烟火气。国槐枝叶繁茂,在微风中轻摇,洒下斑驳的光影。行人悠闲漫步,汽车的鸣笛与单车的铃声交织,为街景添了几分生动。 </b></p> <p class="ql-block"> 正阳书局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乾隆时期达到鼎盛,曾被乾隆皇帝钦定为“全国第一书坊”。早期以经营古籍和北京地方文献为主。2014年迁到万松老人塔院内。</p> <p class="ql-block"> 万松老人塔古朴典雅,是金元时期著名僧人、耶律楚材的老师万松老人的灵骨塔,该塔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一座砖塔。</p> <p class="ql-block"> 砖塔胡同位于西四牌楼附近,以胡同口的万松老人砖塔得名。鲁迅和张恨水都曾在这里居住过,是北京具有悠久历史的胡同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地质博物馆前,李四光的铜像静静伫立,凝视着来往的游客;万松老人塔青苔斑驳,在闹市中独守一方宁静;砖塔胡同曲折幽深,藏着老北京最质朴的市井气息。缸瓦市教堂的十字架、义达里精美的门廊、大地西餐厅的俄式风情、砂锅居的百年老味……不同时代的建筑在此交汇,仿佛展开一幅流动的历史画卷。 </b></p> <p class="ql-block"> 中国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16年(民国5年)。</p> <p class="ql-block"> 义达里胡同。胡同口的门楼别具特色,匾额为民国书法家张济新所题。</p> <p class="ql-block"> 缸瓦市教堂建于1863年,是现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堂。曾是协和医院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西四大街,在五月的暖阳里,依旧从容诉说着它的故事——古今交融,中西并蓄,每一步都是风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