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是首歌—同游南浔古镇

xiaohuan

<p class="ql-block">  “金、龙、晓、景”我们四个人是40多年的老同事加好友,除我之外他们3人都是公司成立不久分配来的高考后第一、二届大学生,20出头的小青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4人分别离开了公司,其中“金”到澳洲留学后定居有36年了,但从未间断联系,从写信到QQ再到微信 。 </p><p class="ql-block"> 春节前我们开始谋划一起游,“景”做了N套出游攻略,从选旅游地、选车次、选酒店、选地铁公交打的线路,到所选景点的介绍、视频等细致周密,堪称专业级高手。</p><p class="ql-block"> “龙”工作实在无法脱身未能参加,但我们又有了新成员——“景”的爱人,这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为此我们都感到非常开心、鼓舞、期盼还有感激。</p><p class="ql-block"> 4月20日西站12检票口当微信头像突然变成真人拖着行李朝我们招手时,忽然意识到这场跨越近万里的相约终于从对话框里变成了现实, 兴奋、激动一股脑地涌上来,热烈地握手、拥抱……</p><p class="ql-block"> 从天津到南京再到南浔,一路话未落地,我们在欢声笑语中好像共度的不是时间而是永恒的青春。</p> <p class="ql-block">  南浔,好听又文雅的名字,南宋1252年建镇,那时已是商贸重镇,以其悠久历史、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成为江南六大古镇之一。这也是我们选择它为第一站游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  南浔古镇呈T字形,石桥连接沿河两岸民居,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我们游玩的那二天正赶上下雨,行走在细雨蒙蒙中仿佛游弋在一幅幅水墨画卷里,真心感谢老天爷的眷顾,给了我们难得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百间楼,鳞次栉比的二层小楼,明朝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董份所建,是江南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沿河民居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  广惠宫,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且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道观,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广惠宫三个字为苏东坡题写。</p> <p class="ql-block">  南浔丝业会馆为南浔商业组织中最早、实力最强的同业公会。</p> <p class="ql-block">  南浔辑里湖丝1851年在英国伦敦首届世博会上获金奖,1915年又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自此成为世界知名的中国丝绸代表,大量出口,推动了中国与世界的丝绸贸易。</p> <p class="ql-block">  南浔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名人辈出,明代就有三位大学士担任首辅(相当于宰相);近代出现了富豪群体“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资产相当于清朝每年的财政收入,富可敌国;参与公车上书的举人、西泠印社发起人、浙江兴业银行大股东张石铭;民国时奇人张静江,倾尽全家资产援助孙中山辛亥革命;我们熟悉的现代作家《哥德巴赫猜想》作者徐迟等等名人。</p> <p class="ql-block">  张石铭旧宅,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精髓与西方建筑风格,号称“江南第一巨宅”。</p>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们在河对岸,此图为网上下载。</p> <p class="ql-block">  清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私家花园——小莲庄,内有御赐牌坊、匾额和碑廊、家庙等经典建筑。</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南浔因蚕丝业兴起,涌现出众多富商巨贾,形成了独特的儒商文化。他们秉持着“仁、义、礼、 智、信”的儒家理念,在经商致富的同时,注重文化教育和社会公益,如建书院、修桥梁、办慈善等,对当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 积极影响。 </p><p class="ql-block"> 最具代表的是刘镛的后代在其私家花园旁建起“嘉业堂藏书楼”保存了大量的古籍善本和文化典籍,后无偿捐献给国家。</p> <p class="ql-block">  “湖笔”,中国传统文房四宝(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之首,被誉为“笔中之冠”,是中华文明悠久灿烂的重要象征。</p><p class="ql-block"> “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湖笔对书法艺术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  和好友二天肩并肩漫步古镇小河两岸,喝茶、听曲、赏景,外加好友讲解一些建筑结构知识(她是建筑艺术专业),享受着诗一般的江南慢生活,惬意,令人忘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