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无边寺游

马玉健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无边寺位于县城南寺街,俗称“南寺”“白塔寺”。创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重建并改称“普慈寺”。北宋元祐五年(1090)续修,元明至清初屡次修葺。清同治年间,殿宇失火,部分建筑和文物遭损毁。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建,寺院布局进一步扩大,并复称旧名无边寺,取“佛法无边”之意。</p><p class="ql-block"> 无边寺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960平方米。前后三进院落,布局严谨而又疏朗。位于中轴线上的山门与戏台连为一体,戏台下是砖券的巷道式狭长山门,对面四明亭面阔进深各3间,雕刻装饰华丽,出檐飞挑。亭前放置高2.3米的绿色釉陶狮子1对,左右各建木牌坊1座。亭后即为白塔。</p><p class="ql-block"> 白塔位于中轴线的中部,前为四明亭,后为过殿(为明代建筑),与其他同类寺庙塔后置的做法明显不同,独具历史特色。寺内乐楼,大殿、厢房、配殿、藏经楼等建筑雕梁画栋,为清代所筑。</p><p class="ql-block"> 白塔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之说一直流传至今。白塔在北宋治平年间重修,元祐五年(1090)续修,后屡有修葺,现存白塔为宋代遗物。白塔平面呈八角形,为双重檐楼阁式七层空心塔,高42.6米。每层有出檐及平座,檐座之下皆有斗拱,各层拱券门洞与檐外相通,并雕有假门窗。塔内底层为小型方室,有蹬道可上,二层以上中空,安装有楼板及木楼,可供游人登临远眺。顶层筑莲瓣,塔顶为宝瓶式塔刹。塔周56个出檐挑角装饰彩釉龙头,顶悬铁铃,风吹来时叮当悦耳,数里可闻。塔身通体白色,相传是用软大米面和胶配制的材料涂刷,柔丽白软,坚固耐实,经久不变。清乾隆四年《太谷县志·志余》记载:“普慈寺白塔,每当科举揭晓之前,有鹤集于其上,邑必获儁,与所集之鹤多寡相符,屡见屡应。”白塔外观楼阁式造型瑰丽精致,气势宏大,其建筑制式乃唐塔中空到宋塔实心的一种过渡形式,为全国7座著名白塔之一。</p><p class="ql-block"> 据民间传说:最初建塔时,因尚无搭架技术,工匠们在塔周围土建造,直至塔顶,完工后除掉土围,很费了一番功夫。明清时期,每年正月十五白塔开放一天,任人登临观览。民国年间,城内有了电灯后,在白塔顶层安装了一圈电灯,每晚开启,十里之外可见,夜行来太谷者即以灯塔指路,众人称便。不久,在日出日落开灯关灯时,还要鸣响汽笛,成为市民作息的信号。人们一听到“电灯叫了”,就该起床或准备休息了。每年农历四月初九日为南寺庙会,民间称为“竹帘草帽会”,要演戏酬神,热闹三天。</p><p class="ql-block"> 民国20年(1931)9月18日,日军侵占东北后,中午12时又加放汽笛一声,同时在城门南门楼上鸣炮一声,以警示国民奋起救国。民国26年(1937)11月7日,日军攻城时,因寺内有中国守军驻扎,便用小钢炮朝着白塔打了数十炮,但塔身坚如磐石,巍然屹立,仅留下了几个弹痕。日军占领太谷,无边寺被日本宪兵队宣抚占用,并开办日语学校,进行奴化教育。期间,白塔被封闭,私自攀登者格杀勿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无边寺曾作为太谷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屡加修葺。县委、县政府搬离后,文物旅游局留专人照看、管理,加以保护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始建年代:无边寺始建于西晋泰始八年(272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比太谷城的建立还要早,因此有“先有白塔村,后有太谷城”的民谚。</p><p class="ql-block"> 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北宋修葺:北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寺庙进行重修,并更名为普慈寺。元祐五年(1090年)再次修葺。</p><p class="ql-block"> 元明清修葺:元、明、清各朝屡有修葺,使得寺庙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 清同治火灾:清同治年间(公元1861-1874年),寺庙不幸被毁于火灾。</p><p class="ql-block"> 光绪重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寺庙得以重建,并恢复了无边寺的旧名。</p><p class="ql-block"> 文物保护:1950年,无边寺被列为太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二、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整体布局:无边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485.7平方米,呈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倒座戏台、献殿、白塔、过殿、正殿(天王殿、大雄宝殿),两侧建有碑廊、藏经楼、地藏殿、观音殿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标志性建筑——白塔:</p><p class="ql-block"> 历史地位:白塔是无边寺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西晋,现存为宋治平年间(1064年-1067年)重修后的遗物。</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塔高43.6米,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因塔身涂有白色垩土,历经风雨仍洁白如新,故俗称白塔。</p><p class="ql-block"> 内部结构:塔内设有九层木板楼层和木构楼梯,可供攀登至塔顶,俯瞰太谷城美景。</p><p class="ql-block"> 建筑价值:无边寺的建筑布局和装饰体现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山西地方建筑的独特风格,对于研究古代建筑技术和地方建筑做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三、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 历史见证:无边寺见证了太谷乃至山西地区的历史变迁,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社会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宗教意义:作为佛教寺院,无边寺在历史上曾是佛教信徒朝拜、修行的场所,对于研究佛教在山西地区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艺术价值:寺庙内的建筑、雕塑、壁画等艺术作品,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智慧,是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的重要资料。</p><p class="ql-block">四、参观信息</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南寺街10号。</p><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全年08:00-19:00开放。</p><p class="ql-block"> 门票价格:具体价格请以景区公告为准,成人票60元,学生、65岁以上免费。</p><p class="ql-block">交通指南:</p><p class="ql-block"> 公交:在太谷区乘坐当地公交车或出租车前往南寺街即可到达。</p><p class="ql-block"> 自驾:沿太谷区主要道路行驶至南寺街,根据路标指引即可到达。</p><p class="ql-block"> 周边景点:太谷老城、孔祥熙故居等。无边寺与孔祥熙故居相距不远,步行即可到达,可一并游览。</p><p class="ql-block"> 太谷无边寺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珍贵的文物收藏,成为研究古代建筑、佛教文化和山西地方历史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才华,领略到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太谷不可错过的文化景点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