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沿320国道(滇缅路)从昆明西行约70千米,越杨老哨坡下杨家庄时,在大转弯处,山下可以看到一条小路与之相连的村落,那就是炼象关。</p> <p class="ql-block">从前,昆明至大理要经过“九关十八铺”。雄关古道,如今大多都被岁月的风尘抹平,只有其中的第三关炼象关,至今旧貌犹存。</p> <p class="ql-block">“炼象关”楼高12米多,宽近9米,3层楼式建筑,下层为半圆形的城门洞,青石建筑,二、三层为土木结构,有环形走廊、垛楼等。</p> <p class="ql-block">“炼象关”始建于明朝(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共由五道关楼、古街道、居民庭院、三华寺四大部份组成,从关口至关尾全长750米,共建有五座关楼,一座石拱桥和数十家盐商庭院,实为罕见。</p> <p class="ql-block">“炼象关”古驿道宽2米,是旧时昆明通往滇西大理的要道“迤西道”,是古代西南丝路的重要一段。用当地坚硬的青石铺就,经多年风雨剥蚀后依然可清晰看到当年马蹄留下的印痕。</p> <p class="ql-block">炼象关桥隧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滇缅铁路上工程难度最大、桥梁和隧道最密集的路段之一。</span>始建于1939年,因抗战需要而修建。该桥隧群由一段保存较好的铁路路基、五座桥梁和四个隧道组成,全长约6485米,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美学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