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法国(下)

郭建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法国诺曼底奥马哈海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段宽约8公里的海滩,是1944年6月6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登陆战役战斗最惨烈的登陆点,盟军在此阵亡者约2500人。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再现了当年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奥马哈海滩的血腥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派出军队投入诺曼底登陆作战的共有美国、英国、加拿大、自由法国、波兰、荷兰、挪威、比利时八个国家。八国国旗在奥马哈海滩迎风飘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诺曼底登陆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鏖战的战场现已成为旅游胜地,人头攒动鲜花盛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奥马哈海滩附近有座诺曼底登陆纪念馆,馆前广场摆放有当年使用过的部分作战装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军坦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军加农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军吉普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卡昂和平纪念馆。卡昂位于法国西北部,是下诺曼底大区首府,卡尔瓦多斯省省会,距英吉利海峡仅十几公里。第二次世界大战诺曼底战役中卡昂首当其冲,1944年卡昂解放时已是一片废墟,市区75%的建筑物被摧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及诺曼底登陆作战的部分纪实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诺曼底奥马哈海滩登陆作战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同一片海滩,不同的年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交战双方使用的武器装备:美军“谢尔曼”坦克,苏军“喀秋莎”火箭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国皇家空军台风战斗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英军水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军卡宾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苏军重机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德军通用机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卡昂和平纪念馆著名雕塑《拒绝暴力》。和平来之不易,永不再战应该成为人类共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诺曼底大桥建于1994年,是一座斜拉桥,全长2141.25米,位于诺曼底半岛南部塞纳河上,主跨865米,桥塔高202.7米。过大桥收费站时,抬杆刮蹭了我们的大巴,驾驶员停车交涉,我下车拍了这张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田园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滨旅游小镇埃特勒塔,属上诺曼底大区,滨海塞纳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镇的房屋多始建于中世纪,典型的诺曼底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的海岸被誉为“法国第一海岸”,吸引了莫奈等一大批印象派画家并带给他们丰富的灵感,仅莫奈相关画作就有80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灰白色的白垩质悬崖、雄伟的象鼻山和奇特的针峰是埃特勒塔三大标志性景观。大岩门是埃特勒塔海边3个象鼻山中最大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滩满是卵石,海浪拍打下会发出特别的响声,又称响石海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奈花园是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莫奈的故居,位于上诺曼底省吉维尼小镇。莫奈1883年搬来此地,一半的人生在这里度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出生于法国巴黎,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这张照片拍摄于莫奈花园,身后可见日本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据说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厨房里的锅越多,这个家庭就越富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媒体正在现场拍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出·印象》,莫奈画作因朦胧光影和色彩表现引发争议,奠定了印象派名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拉扎尔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象鼻山西边的象鼻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干草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罂粟花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撑阳伞的女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花园里的女人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草地上的午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穿日本和服的卡美伊》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艺术家在吉维尼的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奈既是著名画家,也是出色的园艺家。他依照花木自身的生长形态设计花园,且极重视色彩的协调,各色花丛错落其中,呈现出自然的视觉动感。莫奈花园分花园和水园两部分,莫奈自豪地夸赞:“花园是我最美的作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如今莫奈花园依旧保留着昔日的原样:春天的郁金香,盛夏的睡莲,秋后的菊花……在这里可以找到莫奈画作中的各种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处可见水园中的日本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奈画作《日本桥》系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莫奈花园里的睡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睡莲》系列是莫奈晚年最著名的系列绘画,共18幅,描绘吉维尼花园中睡莲池的四季变化,通过丰富色彩和光影变幻,展现自然静谧与生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乡间庄园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逛集市,比价格,当地百姓基本生活支出与其收入占比,应该是低于我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公斤三文鱼17.99欧元,当时约合140元人民币,与国内市场售价差不太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去巴黎,一路下小雨。进入巴黎后先要去一座高楼顶部的观景平台。进大楼的时候还在下雨,排队乘电梯上到屋顶时云开日出,俯瞰巴黎,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法国首都和最大城市,法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区,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24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及周边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马恩省和埃松省等七省,这片地区曾被称作法兰西岛,大巴黎人口约1100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埃菲尔铁塔,世界著名建筑,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总高324米,1889年建成,名称来自铁塔的设计师,建筑师古斯塔夫-埃菲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荣军院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1670年的建筑,一直用于安置军队中的伤残军人。拿破仑一世的墓也在这里。在荣军院举行欢迎仪式是法国政府迎接来访外国国家元首的最高礼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凯旋门,位于巴黎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西端,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外墙立面有“出征”、“抵抗”、“胜利”、“和平”4组浮雕。巴黎市区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放射,成为欧洲大城市的设计典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协和广场建于1757年,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修建。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曾被称为革命广场,1795年改名协和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1831年埃及赠送给法国的卢克索神庙方尖碑,碑高23米,碑身刻满称颂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古埃及象形文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协和广场上有两座著名的喷泉,分别是“河神喷泉” 和“海神喷泉”,由雕塑家奥古斯特·勒杜克设计,建成于184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法国国民议会所在地波旁宫。波旁宫是1722年为路易十四的女儿波旁公爵夫人建的,由此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大皇宫是为举办1900年世界博览会而兴建,以典雅的玻璃、金属穹顶、高大的廊柱以及丰富的雕饰而闻名。现在是公共展览厅,时常举办时尚名人个人展览及拍卖会,还可举行大型节庆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照片上方的巴黎圣母院,是塞纳河畔西堤岛上的哥特式教堂,天主教巴黎总教区主教座堂,巴黎四大代表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正面双塔高69米,后塔尖高90米。教堂内部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所藏大量13~17世纪的艺术珍品,都是老巴黎的瑰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蓬皮杜国家文化艺术中心是全球最大的现当代艺术收藏机构之一,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拥有超过10万件现当代艺术收藏。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被称作“艺术的埃菲尔铁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浮宫是世界著名四大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右岸)。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历经800多年扩建达到今天的规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卢浮宫博物馆的主入口,由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现已成为巴黎城市地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浮宫地下通道,曾经是公元12世纪古城堡的地下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浮宫的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发现于埃及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的塔尼,是阿蒙•雷神庙的守卫者。它是埃及境外保存最大(24吨)或许也是最古老(迄今约4000年)的狮身人面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胜利女神像,卢浮宫镇馆三宝之一,又名《萨莫色雷斯尼姬像》,迄今约2200年,原作者已无从考证。胜利女神像底座被设计成战船的船头,胜利女神勇立船头,乘风破浪。虽然女神的头和手臂都已丢失,但仍被公认为古希腊雕塑家高超艺术之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米罗的维纳斯,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三宝之一。经考证,这座雕像应该是公元前100年左右希腊化时期雕刻家阿历山德罗斯的作品。维纳斯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称谓,古希腊神话中称其阿芙罗狄忒。这座雕像被公认为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舒卷自然的衣褶中显示出人体动态结构,呈现出成熟的女性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蒙娜丽莎》,意大利画家达•芬奇1503~1506年创作,卢浮宫博物馆镇馆三宝之一。这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代表了达•芬奇最高艺术成就。画中人物坐姿优雅,背景山水幽幽茫茫,蒙娜丽莎的微笑神秘莫测,被称“神秘的微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贺拉斯兄弟之誓》,法国画家路易·大卫1784年创作的巨型油画,新古典主义艺术的典范之一。画作描绘了古罗马传说中的一个场景:贺拉斯三兄弟在他们的父亲面前宣誓,为了罗马的荣誉和胜利,即使面对自己的亲人也绝不手软。画面背景中,他们的母亲、姐妹和妻儿表情悲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劫走的萨宾妇女》,法国画家大卫1789年作品。源自古罗马传说:早年罗马人攻入萨宾,劫走许多年轻的萨宾妇女。数年后萨宾人攻打罗马人的争斗中,已为罗马人妻人母的萨宾妇女为保护自己的丈夫儿女挺身而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花园中的圣母》,意大利画家拉斐尔1507年作品。 某日拉斐尔在花园中看见一位美丽的园丁之女,艺术家被她那富于魅力的形象所吸引,便以这位少女做模特儿,创作了这幅被认为是拉斐尔最优秀的圣母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母报喜》,意大利画家巴托尼1741年作品,描绘的是天使报喜后的圣母玛利亚。(玛利亚在以色列的拿撒勒得到天使加百利的报喜,告诉她孕育了上帝的孩子耶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迦南的婚礼》,意大利画家委罗内塞的代表作,创作于1562~1563年。画中描绘的故事出自《圣经》,说的是耶稣在迦南参加一户贫苦人家的婚礼,耶稣把主人家六坛水变成为美酒,首次向世人展示神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田园合奏》,意大利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1510~1511年的作品。这是乔尔乔内的最后一幅作品,先由乔尔乔内绘制,后由提香继续完成。《田园合奏》又称《乡村音乐会》,是乡间自然美和女性裸体美的绘画结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洛林大臣的圣母像》, 荷兰画家艾克1435年作品。画的左边是大臣洛林,他在虔诚地祈祷。对面怀抱圣子的圣母玛利亚以及为圣母加冕的天使都只是大臣洛林幻想中的人物。这幅画是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三世的大臣尼古拉·洛林1435年委托作者为其所绘制的祈祷画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钱商和他的妻子》,比利时画家马西斯1514年作品,是作者风俗画的代表作。画中钱商正用戥子称金银,神情专注。他妻子的眼神并没注视祈祷书而是斜视金银。画的前景上有一面置于桌上的镜子,映照出长方形窗子、街道、房子和树木,同时还画进了画家马西斯自己的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由领导人民》,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代表作。这幅作品描述了1830年的法国革命运动,是法国19世纪最著名的绘画之一,曾被印在法国发行的100法郎纸币和1980年邮票上。据说画中持长枪者就是画家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拾穗》,法国画家米勒1857年创作。三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烈日,在地主家收割后的麦地上寻找残留的麦穗。有政客说“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梅杜萨之筏》,法国画家席里柯 1818~1819年作品,这是一幅“纪实性”巨画。19世纪初,法国海军部任用不懂航海的肖马雷任远洋船“梅杜莎号”船长,这艘船在驶往非洲途经布朗海峡时触礁沉没,这幅画描绘了遇难者呼救的瞬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四》肖像,法国画家里戈 1701年作品。画面中放在垫子上的王冠和“正义之手”、白鼬皮里子双饰带花的礼服大衣、查里曼之剑和亨利四世的权杖,所有皇权的象征物齐聚于这幅标准的官方肖像画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蓬巴杜夫人全身像》法国画家德·拉图尔1775年创作,是卢浮宫罕有的粉彩画展品。蓬巴杜夫人出生于巴黎中产阶级家庭,法国路易十五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社交名媛与艺术推动者,其生涯以美貌、智慧和艺术造诣著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画家与女儿像》,法国画家维瑞·勒布伦1789年作品,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作品将母女之爱、亲子之情画得十分动人,也表现了画家自己的温婉多情。这一年画家34岁,她的女儿9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方块A作弊者》,法国画家拉图尔1625年作品。画中四人围坐在桌旁玩纸牌,阴影中的男子摸出一张藏在腰间的方片A,这就是画名所指之作弊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宫女》,法国画家安格尔作品,1814年创作。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宫女为主题,故意拉长身体,适当扭曲夸张,突出柔美感觉,以古典形式结合浪漫主义表现手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这是法国画家大卫真实记录拿破仑一世1804年12月2日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国王加冕典礼的油画杰作。画中人物100多人,每人都有真实身份,严谨性达到了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最高境界。画面中央最上一排左二是画家本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式加冕仪式中,拿破仑拒绝跪在庇护七世教皇面前,而是上前把皇冠拿过来自己戴上。画家描绘了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场景:头戴皇冠、身着华丽锦绣披风的拿破仑,双手捧着小皇冠,正往跪在他面前的皇后约瑟芬头上戴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坐在拿破仑身后的教皇庇护七世,无可奈何地默认这一情景 ,伸出手指为他们祝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凯旋门,位于卢浮宫博物馆的对面,也被称为卡鲁索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塞纳河流经巴黎市区13公里,两岸多石砌码头和宽阔堤岸及亲水平台,30多座桥梁横跨河上,两岸美景目不暇接,1991年被联合国纳入世界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人更习惯称塞纳河北岸为右岸,塞纳河南岸为左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塞纳河畔的阿尔玛桥隧道(A34公路隧道)。1997年8月31日,英国前王妃戴安娜在此遭遇了致命车祸,年仅36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隧道上方的自由火焰广场,是人们自发悼念戴安娜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戴安娜·弗兰西斯·斯宾塞( 1961年7月1日~1997年8月31日),查尔斯王子第一任妻子,威廉王子哈里王子的亲生母亲。戴安娜婚后致力公共服务,成为著名慈善家,被称作“人民的王妃”、“英伦玫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歌剧院,建于1861年。设计师查尔斯·加尼叶将古希腊、古罗马、巴洛克等建筑形式完美结合在一起,使得歌剧院宏大精美,金碧辉煌,给人极大的美感享受。巴黎歌剧院还拥有一个世界闻名的芭蕾舞团及管弦乐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香榭丽舍大街是巴黎最著名的大街,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大街”,始建于1616年。香榭丽舍大街长1915米,最宽处约120米,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戴高乐广场。大街东段以草坪和花园为主,西段为高级商业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年7月14日法国国庆阅兵也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举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里既有卡地亚、路易威登等世界级名牌精品商店、知名剧院,也有路边摊、书报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既有奢侈法拉利,也有亲民“马自达”(三轮摩托车)。香榭丽舍大街就是这么包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烈日炎炎,参观凡尔赛宫的游客队伍排成了S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尔赛宫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原是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后路易十四下令扩建为法国皇宫。法国大革命期间,这里遭民众冲砸洗掠。1833年,奥尔良王朝路易·菲利普国王下令修复凡尔赛宫,并改为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尔赛宫大气恢弘,奢华富丽。外部是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内部以巴洛克装饰辅以洛可可设计。镜厅、战争厅、阿波罗厅、国王寝宫等房间的装饰金碧辉煌,每一处细节都值得驻足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是法国画家路易·大卫绘制的五幅油画的统称。作品陆续完成于1801至1805年,其中两幅藏于凡尔赛宫,剩下的三幅分别藏于维也纳美景宫、柏林夏洛滕堡宫和吕埃马尔梅松马尔梅松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凡尔赛宫的波旁王朝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铜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街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斐迪南·福煦(1851年~1929年),出生于上比利牛斯省塔布,毕业于法国高等军事学院,法国元帅,军事家,一战时协约国军队总司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亚历山大三世桥被称为巴黎最华丽的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诞生于1893年,这里是中国游客热门购物点,里里外外满是拎着大包小包的中国游客,卖的公道,买的潇洒,都是关税惹的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歌剧院前的合影。</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