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末的滇南大地苍翠欲滴,2025年4月29日,原昆明军区政委谢振华将军之女、英烈传承促进会名誉会长谢海巢女士在老山主攻团118团参战老兵李首明、王朝飞、120团老兵、南疆记忆红色文旅创始人李根峰等人的陪同下,专程前往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长眠于此的英烈。此次行程不仅是一次跨越时空的致敬,更是一次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家国情怀的生动实践和红色血脉与英雄情怀的深情碰撞。</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巧遇老山主攻营臧雷营长: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p> <p class="ql-block"> 行程伊始,海巢会长在麻栗坡大王岩酒店巧遇了老山主攻团主攻营营长臧雷。这位曾在边境作战中多次负伤的老兵、全军的著名英模,与海巢会长的相遇瞬间点燃了历史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海巢会长向解放军英模臧雷营长赠送由谢振华政委的夫人王煜签名、由海巢会长参与策划的《老山之战》首日封</p> <h3> <br> 这场意外相逢尚未落幕,历史再次写下动人篇章。</h3>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大堂,海巢会长与全国战斗英雄史光柱副政委不期而遇。双目失明却以诗歌照亮无数人心灵的史光柱,听到“谢振华政委后人”的自我介绍时,也是激动万分。两位红色后辈的双手紧紧相握,快门声中定格的不只是合影,更是所有参战将士们对英雄精神的接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陵园追思:以心祭英魂的深情仪式</p> <p class="ql-block"> 上午9时,在庄严肃穆的麻栗坡烈士陵园,海巢会长代表父亲谢振华政委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挽联上“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代表着我们对参加南疆保卫战的英烈们的深深追思和怀念!</p> <p class="ql-block"> 整理缎带后,面对安息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九百六十多位烈士,海巢会长的一段发自肺腑的即兴发言,传递出参战老兵们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继承遗志的决心!在场人员无不动容,烈士陵园内松涛阵阵,仿佛回应着后人的深情告慰。</p><p class="ql-block"> 海巢会长说:今天来到英雄的土地庄严的麻栗坡烈士陵园。今年是南疆战役46周年时刻,是老山战役胜利41周年的时刻, 是我老父亲70多岁最后一次登上老山高嶂、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看望战友们 35周年的日子。 今天我代表父亲来看望他的战友们。 父亲虽然已不在世, 但他生前回忆文章中多次提到在云南工作很多的事情…。 记得回忆中说,一次战前动员讲话中,对即将要出发的部队官兵们说:战友们同志们,祖国现在需要我们,我们要为祖国的尊严,为国家的领土完整,为我们的母亲而战。孩子们,在你们出发之前,我对你们有要求:你们每一个人上战场是祖国的需要。但是,你们必要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狠狠地打击敌人,消灭敌人,才能完成祖国交给我们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来到文山州,刚才在大厅遇见全国战斗英雄史光柱副政委, 遇到全国战斗英雄臧雷营长,他们也来看你们了。战友们你们用鲜血、用生命、用青春铸就的青春之歌,你们为保卫祖国。为保卫祖国的建设和家园安定献出了生命。 你们的战歌我们会永远传唱下去。战友们,青山埋忠骨,请你们安息吧。 我还会经常来看你们的。</p> <p class="ql-block"> 祭奠仪式结束后,海巢会长在麻栗坡县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的陪同下走进了老山作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当看到展柜中斑驳的军用水壶、卷刃的工兵锹、字迹模糊的请战书时,海巢会长轻轻触摸展柜玻璃,仿佛触摸到那段烽火岁月。</p> <p class="ql-block"> 老山主攻团主攻营参战老兵李首明向大家讲述了他的参战经历,在老山战役战斗中,李老兵凭借过人的军事技能在通讯岗位上上传下达三万多条绝密指令无一差错,更是将参观者拉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面对着英烈录,海巢会长默默地站着向英烈们行注目礼,许久未动……</p> <p class="ql-block"> 1983年春节前夕,谢振华政委来到扣林山(海拔1705米)战壕看望守卫前沿阵地的部队并同官兵们一起度过除夕。</p> <p class="ql-block"> 军区政委谢振华陪同军委副主席杨尚昆、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前往战地医院看望慰问伤员</p> <p class="ql-block"> 1990年2月春节前夕,已是74岁高龄的谢振华政委专程从北京来到老山主峰(海拔1422.2米)、者阴山(海拔1250米)猫耳洞与守防官兵们一起过春节。</p> <p class="ql-block"> 令人感动的是,海巢会长将三幅从未公开的谢振华政委战地照片捐赠给了老山作战纪念馆。</p> <h3>麻栗坡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接受捐赠。</h3> <p class="ql-block"> 这些定格历史瞬间的相片,填补了馆藏空白,为研究老山战役、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提供了重要史料。麻栗坡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表示,这些照片将作为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励后人传承革命薪火。</p> <h3> <br> 血脉传承:硝烟散尽后的精神火炬</h3> <p class="ql-block"> 这场祭奠,不仅是谢振华政委后人对父辈战场的追寻,更是一代人向另一代人交付的精神接力。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和平发展的今天,英雄的故事通过这样的铭记与传递,凝聚成民族精神的脊梁,昭示着:英雄不死,精神永存!</p> <p class="ql-block"> 海巢会长与解放军英模、老山主攻营臧雷营长及参战老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 海巢会长与老山主攻团参战老兵王朝飞、120团老兵李根峰合影</p> <p class="ql-block"> 麻栗坡老山作战纪念馆的展厅里,有一张特别的照片深深的吸引了海巢会长的目光。照片上半部分是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航拍照:镜头穿越云层俯视,九百六十余座汉白玉墓碑在青松翠柏间次第铺展,没有人刻意为之,却恍若天工执笔绘就的图腾——那分明是一面迎风舒展的五星红旗,在南疆边陲红土地上猎猎飘扬。每一道碑文的刻痕都是经纬线上的星芒,沉睡的英魂化作永不褪色的鲜红,以血肉铸就的阵列守护着他们挚爱的山河,以永生姿态在南疆边陲织就永不褪色的信仰图腾。</p><p class="ql-block"> 照片下半部分是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的八里河东山的轮廓,晨色中的八里河东山山脊线竟在大自然的精雕细琢下有了生命的温度。那分明是一位战士永恒的长眠:钢盔的弧线凝成起伏的山峦,晨露浸润的岩石勾勒出他坚毅的下颌线,苍翠的松林化成他永不低垂的睫毛,起伏的山脉就是他守卫疆土的胸膛。沉睡的躯体与祖国南疆大地血脉相连。这座由大地筋骨铸就的丰碑,让每缕山风都回响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p> <p class="ql-block"> 海巢会长的手指轻轻抚过相框,仿佛触碰到时光褶皱里年轻的面庞——那些永远定格在十八九岁的生命,此刻正透过相纸与新时代对视,看木棉花年复一年染红南疆,听界河水不舍昼夜吟唱忠诚。</p> <p class="ql-block"> 四十一年光阴在相纸表面凝结成琥珀,烈士们用青春熨烫的国旗依然在云端招展,战士们化作的青山依旧用脊梁抵住边关的风霜……</p> <p class="ql-block"> 捐赠仪式结束后,海巢会长便因事返回了北京,但这场跨越四十余载的追思仍在延续。</p> <p class="ql-block"> 后记 </p><p class="ql-block"> 四十一年光阴,足以让婴儿步入中年,让青丝染上白霜,却从未模糊共和国对英雄的铭记。从谢振华政委运筹帷幄的指挥所,到谢海巢会长敬献的花篮;从臧雷营长沙盘上的红箭头,到史光柱副政委心中永不熄灭的光明,这场跨越时空的致敬告诉我们:老山精神从来不是历史课本上的铅字,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基因,在每一个被需要的时刻,依然会迸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此次麻栗坡之行,恰似一部微缩的红色传承史诗——从与战斗英雄的历史性握手,到烈士墓前的深情祭奠;从文物捐赠的史料补白,到祭奠英烈的未来之约,无不彰显着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正如谢海巢会长在返程途中所述:“纪念不是重复过去,而是让精神照亮未来。当每个中国人都能读懂墓碑上的青春,读懂锦旗上的热血,老山精神就真正活在了当下。”</p><p class="ql-block"> 那些沉睡的英灵或许早已看见:他们用生命守护的土地上,红色的火种从未熄灭,只是化作满天星斗,照亮着民族复兴的迢迢征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