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1):一日梦回千年—泰安岱庙

Orchid

2025-5-2,星期五 <p class="ql-block">人间最美的四月,拖着樱花的尾音,带着春日的芬芳,已悄然与我们告别。柳絮飘飞,似在与四月依依惜别,那些藏在细雨里的心事、洒在暖阳下的温柔,都已成了记忆里的珍贵片段,已定格在人生旅途的相册里。五月,踏着蔷薇的芬芳,带着新的憧憬与期待,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五一劳动节,作为劳动者的节日,不仅是放松身心的好时机,也是与家人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最佳选择。今天的生活洋溢着惊喜,王丰带着漂亮的女朋友一起来参加我们兄弟姐妹的家宴啦!往后的日子,愿我们都能以温柔之心对待时光。删去生命里的繁杂,珍藏每一次相遇的感动。无论是欢喜还是遗憾,都是今生最独特的风景,值得我们以长歌相伴,暖这薄凉浮生。</p> 游岱庙 <p class="ql-block">岱庙是古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地,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和文物聚集之地。岱庙始建于汉代武帝时期,位于泰山南麓,在泰安城市的中轴线上(岱庙的中轴线与泰山顶峰的南天门一线相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岱庙位于泰安市中心,岱庙南北长405.7米,东西宽236.7米,呈长方形,总面积约96000平方米,与我国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如此契合,冥冥之中似有天意。今天下午,带雨点穿过正阳门,让人仿佛踏上了一段时光之旅,瞬间感受到这座庙宇卓尔不凡的气度。讲解员介绍说:“庙内轴线上贯穿着岱庙坊、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其中岱庙主殿天贶殿,是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岱庙坊为四柱三间三楼式。岱庙坊结构饱满,庙坊上部是歇山顶,中间有一座宝瓶。柱上雕有麒麟、仙鹤等吉祥图案。造型非常庄重,是泰山上最大、雕刻工艺最精美的一座牌坊。</p><p class="ql-block">正阳门是岱庙的第一道门。建于宋朝,现为明代重建。</p><p class="ql-block">配天门是岱庙的第二道门。殿内供奉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的神灵。</p><p class="ql-block">仁安门是岱庙的第三道门。门内供奉着天聋和地哑两位神灵。</p><p class="ql-block">迈进第三道门仁安门,就来到了岱庙的主体建筑天贶殿前面的天井。只见大殿位于高大的双层台基上,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重檐八角,斗拱飞翘,上覆黄琉璃瓦,重檐中间悬挂“宋天贶殿”巨大竖匾。殿内供奉泰山神东岳大帝。仁安门与天贶殿之间有东西环廊联系,东环廊的中间为鼓楼,西环廊的中间为钟楼。</p> <p class="ql-block">岱庙之中藏有三件稀世珍宝,它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沉香狮子</p><p class="ql-block">是由沉香树根利其形态雕刻而成一对狮子,取名沉香狮子。此物为一对,高约0.36米,长约0.38米,约重3.75千克,是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十年南巡,第四次祭祀泰山时御赐。</p> <p class="ql-block">温凉玉圭</p><p class="ql-block">因上凉下温而名。上部浮雕三星及海水江岸,下部阴刻“乾隆年制”四字楷书。长约0.93米,宽约0.3米,重27.75千克,为乾隆皇帝于乾隆三十六年东巡泰山时御赐。</p> <p class="ql-block">黄釉青花葫芦瓶</p> <p class="ql-block">为明代景德镇官窑烧制的典型器物,口为子母口,半圆形盖,口径3.1厘米;瓶高约0.23米,呈葫芦形,以黄釉为底色,饰青花缠枝莲纹;有束腰,饰梅花纹九朵;卧足,底有“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楷书青花款。此器物是清工部侍郎阿尔达于乾隆五十二年奉乾隆皇帝之命祭祀泰山时所赐。</p> <p class="ql-block">除了古建筑和历史文物,岱庙中还有大量活着的古迹,那就是古树,岱庙中有古树名木232株,包括柏树、银杏、玉兰、国槐等,尤以汉柏唐槐为最。</p><p class="ql-block">穿过厚载门,迎面看到的是那一株株苍劲的古柏。这些古柏历经千年风雨,枝干粗糙,虬曲盘旋,在人力的扶持下依然挺拔向上,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岁月的沧桑。我仔细观察树身上留下的伤痕和年轮,无论是汉武帝手植的柏树,还是那株著名的“挂印封侯”柏,都能感受到岁月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挂印封侯”柏</p><p class="ql-block">“挂印封侯”柏位于岱庙正阳门内东侧,相传植于汉代,至今仍然枝叶繁茂。此树胸围4.2米,高10.5米。在主干与侧枝交接处有一个造型奇特的树瘤,很像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仰面朝天躺在树上,爪子里还抱着一枚似圆似方的古时官印。为岱庙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汉柏院得名于其众多古老的汉柏。这些树木历经两千多年风雨洗礼,粗壮的躯干与斑驳的树皮,构成奇特的景象,宛如历史见证者,悄然讲述着岱庙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连理汉柏已经有2100多年历史,据《水经注》记载:“盖汉武帝所植也”。“汉柏连理”看似是两棵柏树,实际上它们是同根所生,两干一枯一荣。枯枝如铁铸般苍黑,另一侧却枝叶繁茂。西干高10米,胸围2.9米,东干高12.5米,胸围2.2米,它们共同构成了这株树的独特姿态。</p> <p class="ql-block">汉柏院里的“赤眉斧痕”胸围3.98米,高12.5米,虽已年过2000岁,仍生长旺盛,青翠欲滴。柏树主干下部有一处砍伐痕迹,并有红色浸染。据《水经注》记载,西汉末年赤眉军伐树时,树身竟渗出“血色”,士兵骇然停手,留下了这道跨越两千年的伤痕。此树也是古柏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枯木逢春”柏</p><p class="ql-block">原来的古柏已经死去,但枯木仍立在原处。1952年,人们在枯死的槐树干里种下新槐,已大可合抱,枝叶扶疏,俗称"唐槐抱子"。</p> <p class="ql-block">“宁死不屈柏”</p><p class="ql-block">在岱庙的中轴线上,有一棵枯死的柏树,它高直挺拔,枝干扭曲盘旋,仿佛在与某种力量进行顽强的抗争。枯树展现出汉柏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铮铮气节。</p> <p class="ql-block">岱峦苍柏</p> <p class="ql-block">除了古树之外,碑刻也是岱庙中的一大景观,尤其是那块高达8.2米的大宋东岳天齐仁圣帝碑,立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是宋真宗加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而立的封号碑,也是岱庙现存最早的龟趺碑。</p> <p class="ql-block">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的真迹“第一山”,据说真碑被毁,这一块是根据他的字迹拓印的。</p> <p class="ql-block">铜亭,又名金阙。为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铸造,原置于泰山顶碧霞祠内,内三全碧霞元君。明末清初移置于泰城西南的灵应宫。1972年迁置来岱庙,亭为铜质,施以鎏金。面阔4.6米,进深3.7米,高5.6米,为重檐九脊歇山顶。正脊两端饰以鸱吻,戗脊饰以兽二人,檐头饰以圆形瓦当和滴水。檐下影作一斗三升斗拱承托下檐檩,上迭抹角梁,其上立有中柱,,上层檐下施阑额垫板,下层四角柱角有额、垫板、阑额相连,每柱两侧有把柱。底部为覆式柱础。铜亭现置两层台基之上,上层为须弥座,有台级可上。</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铜钟</p> <p class="ql-block">巍巍岱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标志性建筑,是各个朝代的文化精华。岱庙现存的一砖一瓦,一树一木,碑林、彩饰都有巨大的历史价值。带雨点徜徉其间,能够忘却喧嚣烦恼,内心无比安宁。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微风拂过,带来历史的低语;阳光照耀,映出文化的光辉。岱庙,它不仅仅是一组古老的建筑,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栖息地,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让每一个踏入其中的人,都能在心灵深处,感受到文化的震撼与滋养。离开岱庙,意犹未尽,被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折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