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里的五一劳动者

王秉钧

作者:王秉钧<div><br></div><div>今天是五一,<br>不劳动的人都放假了。<br>劳动的人,<br>还在劳动着。<br>物业办公室的人在值班,<br>大门口的保安在站岗,<br>开垃圾车的司机<br>在清理垃圾,<br>搞卫生的阿姨在扫地。</div> 早晨,我们出去散步,<br>正好遇见扫地的阿姨,<br>她们像往常一样跟我们打招呼:<br>“早!早!早!”<br>我听起来,却是:<br>“扫!扫!扫!”<br>我礼貌地回答她们:<br>“早!早!早!”<br>不知她们听起来是不是:<br>“扫!扫!扫!” <p class="ql-block">散步回来的时候,</p><p class="ql-block">她们还在忙着。</p><p class="ql-block">她们又说:</p><p class="ql-block">“早!早!早!”</p><p class="ql-block">这已成了她们的一种习惯。</p><p class="ql-block">我不禁脱口而出:</p><p class="ql-block">“扫!扫!扫!”</p><p class="ql-block">她们听了,</p><p class="ql-block">特别开心。</p><p class="ql-block">脸上绽放着</p><p class="ql-block">朝霞般的笑容,</p><p class="ql-block">喉咙里发出</p><p class="ql-block">鸟鸣般的笑声,</p><p class="ql-block">这笑声,</p><p class="ql-block">和扫地的声音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变成了“早”与“扫”的合奏。</p> <p class="ql-block">我也曾是一个劳动者,</p><p class="ql-block">不知从什么时候起,</p><p class="ql-block">渐渐地脱离了劳动。</p><p class="ql-block">看到眼前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我的脑子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p><p class="ql-block">星期六义务劳动,</p><p class="ql-block">是一个“伟大的创举!”</p><p class="ql-block">这是列宁的声音。</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早”与“扫”的合奏,</p><p class="ql-block">还在小区里演绎着。</p><p class="ql-block">我不由自主地操起边上扫帚,</p><p class="ql-block">加入了劳动者的行列。</p><p class="ql-block">“沙!沙!沙……”</p><p class="ql-block">在这“早”与“扫”的合奏里,</p><p class="ql-block">融入了一个小小的的音符。</p> <br><br>【王秉艺术简介】<br><br>王秉钧,江苏沭阳人,现居扬州。<br>中国散文学会会员<br>中国楹联学会会员<br>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br>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br>上海启鸿艺术网签约书法家<br><br>主要文学作品有:<br>《远征》(小说、散文集,与人合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br>《解放上海的故事》(纪实文学,与人合作,上海少儿出版社出版)<br>《商海弄潮人》(报告文学集,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br>《村支书日记》(长篇纪实,金陵书社出版公司出版)<br>《大美伴我行》(散文集,作家出版社出版)<br><br>散文《为父亲送行》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中国当代散文奖”,入编《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br><br>王秉钧出生于世代书香门第,自幼在父亲指导下练习书法、诵读古诗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国学根基深厚。上世纪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警备区某部。本世纪初,客居南京,拜著名书法家戚庆隆先生为师,学习书法。既而,乔居新加坡,应新加坡书法协会会长陈声桂先生邀请,多次参加新加坡文艺界的书法交流活动。王秉钧集作家、诗人、楹联家、书法家于一身,有“文人书法家”之称。其联墨作品“日照千秋汤谷地,天台万古太阳神”在“东方太阳城杯”海内外联墨双征中,排行“优秀作品”第一名。在书法上追求传统书法的严谨法度与大众审美情趣的统一,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有人评论其的书法:“敦厚圆润,有忠厚之相;端庄沉稳,有正直之骨;恬淡平和,有儒雅之气;大度雍容,有君子之风。” 其书法作品被多家场馆、庙宇收藏。<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