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人生的另一座高峰

三炬书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铃音破寂春帷揭,四十八时熔句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云屏影剪催星落,铁砚涛声枕月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千遍廊回声淬剑,三更镜对语凝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潮生舌底风雷合,一跃龙门卷巨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宣讲于我而言,曾是座不可逾越的高峰。那令人眩晕的峰顶始终笼罩在云雾里,直到命运递来一张意外的入场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7日中午,我的手机突然猛烈的震动起来,把我从午休中惊醒。校长办公室小孔,在电话那头急切地说:“于老师,我给你发微信,你没有回,所以打电话给你。市里有一个宣讲比赛,区里要举办初赛,选拔参赛选手。经校长会议讨论后决定,我们单位选派你参赛。我把相关文件和报名表通过微信发给你了。请你按照要求填写报名表,然后给学校盖章,确认报名参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个通知,让我没有思考和反驳的余地,就这样被动地接受了任务。4月7日下午报名、撰写演讲稿、制作PPT、剪辑视频,4月9日下午三点比赛,比赛还要求脱稿演讲。也就是说,想要站在台上演讲,必须在48个小时内完成这一整套规定动作。其它都好说,关键是我这个年龄,要脱稿演讲,的确有点犯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我想:既然学校相信我、推荐我,那我就得认真准备,克服一切困难,迎接挑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9日清晨,我很早就起床了。断断续续的背了三次稿,感觉不顺,更谈不上流畅。回到学校,在四楼遇见陆校,我说:背不了稿子,怕给学校丢脸,我想放弃这次比赛。陆说:“你还没有上场比赛,怎么知道记不住呢?宁愿战死沙场,也不当逃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下午,我很早就到了比赛地点。现场抽到二号签。比赛前,我做了两手准备:如果演讲顺利,我就不用稿子;如果不顺利,我就干脆照着稿子宣读了。也算有个交代,算是完成了参赛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月10日上午,我收到组委会通知:区里决定选派我参加市宣讲比赛。同时,组委会还帮我邀请到了一位资深导师辅导我。无形中更增加了我的心里负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导师把我的初赛稿子《两代人的“潮”故事》作了较大调整,更名为《光荣与梦想》。我们用了近三十个小时修改演讲稿,近五个小时剪辑视频,并分别找了三个专业团队处理演讲视频。我和导师单次交流最长时间超过四个半小时,其中,有一个中午,我忙到没时间吃午饭。我自认为是一个有故事、勤于写作又善于讲座的人,但导师那高度的概括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着实让人佩服,用了仅仅一千三百多字符,几乎讲述了我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晚上睡觉前,我默默的背稿子,清晨睁眼第一件事也是背稿子。记得有一天凌晨,三点五十分我就醒了,悄悄站在厕所镜子前熟悉稿子。学校的走廊、运动场、报告厅、功能室都成了我模拟演讲的舞台。在学科会议上、全体教师大会上、班级的课堂上成了我宣讲的对象。晚上,我在小区水池的凉亭向不同方位试讲,蛙声成了我的背景音乐。有天清晨,水池边有三个不同年级的小学生,也被我请来,当成了我复赛前的忠实听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全市八十三名复赛选手被分成四个小组。我分在B组,我们小组共二十八人,我抽到二十四号签。有人说,B组是“死亡小组”。因为该组有电视台主持人、报社记者、博物馆专业讲解员、教师等众多高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为了缓解赛前紧张情绪,27号上午九点半,我开始默写演讲稿,十点半默写完毕,发现只有一个字有误。这大大提振了我的自信心,可以不再依赖稿子啦。随后,前往市人民检察院会议室试讲,找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7号下午,复赛在中山市图书馆综艺厅举行。因参赛选手和评委都提前到场了,比赛两点半开始(原定三点比赛)。即便是这样,我也要等到大约晚上七点才能够上台比赛。上台前的那几个小时过得实在是漫长,简直就是煎熬。在候场的时候,我一直给自己鼓劲:“我是搞体育出身的,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此刻正是考验的时候了,我必须挺住。”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复赛现场的空气凝固着看不见的硝烟。比赛实行现场打分制,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比赛原则。上场后,我像打了鸡血一般,精神抖擞。这种比赛于我,如果能够正常发挥,就是超常发挥了。我提前四十分钟在后台做准备活动。当我看到许多选手赛前还紧握演讲稿时,我觉得我已经胜利了。比赛期间,我看到七位评委中,后排有两位评委在我一边演讲,他们在一边写着什么,不像是打分的手势;第一排中间那位女评委还不时地给我点头和微笑。我感受了被肯定的力量,越讲越在状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比赛结果,我十分庆幸,以B组第一名(九十五点三六分)的成绩挺进“理响兴中”2025年中山市宣讲大赛决赛……回望来路,那些在厕所镜前与自我较劲的凌晨,在凉亭与蛙鸣合奏的黄昏,在走廊与回声对话的课间,都成了攀登者留在绝壁上的凿痕。原来真正的巅峰,永远矗立在跨越自我的彼岸。这座曾被视若天堑的语言之峰,最终成为了丈量生命韧性的坐标。而山巅的风告诉我:每道看似不可逾越的关隘,都是命运精心设计的龙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