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胡均浩

<p class="ql-block">4月26日至7月27日,“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这也是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p><p class="ql-block">上海站的展览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与M+联合主办。</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I. M. Pei)这个名字,是一个超越时代的存在。他在全球各地留下了一系列地标性建筑——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78)、巴黎卢浮宫金字塔(1989)、北京香山饭店(1982)、香港中银大厦(1989)、苏州博物馆(2006)、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8)……2019年5月16日,年逾百岁的贝聿铭逝世,但建筑师之名,因为这些建筑而永恒。</p><p class="ql-block">4月26日是贝聿铭诞辰108周年,“贝聿铭:人生如建筑”上海站展览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香港M+主办,这也是这位美籍华裔建筑师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将重访贝聿铭建筑生涯的起点。1927年,10岁的贝聿铭随家人从香港来到上海,接触了新的建筑、艺术与生活方式。他常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徜徉在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见证了“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的冉冉升起,也因此立下了成为建筑师的志向。</p><p class="ql-block">他在美国求学时,恰逢欧洲一批倡导现代主义的建筑大师纷纷聚集到美国。在哈佛,贝聿铭被格罗皮乌斯的新观念吸引,也对其倡导的“国际风格”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国际风格”不该消弭世界各地的不同风格和特色,并以“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的设计来证明自己的理念。</p><p class="ql-block">这个设计当时发表在不同的建筑杂志上,贝聿铭借鉴早年在家乡苏州徜徉于江南园林的体验,引入了曲径、竹亭、小桥流水、奇石假山等景观,强调了自然在中式审美中的重要意义。格罗皮乌斯对其赞赏有加,认为贝聿铭藉由“独立的小型天井花园”和“素净的中式围墙”,在凸显“中国建筑的特色”之余“无损进步的设计概念”,进而指出,“传统在设计中的意义,在于保留那些人们长期生活习惯中形成的根本特质。”M+设计及建筑策展人王蕾认为,这个设计可以视作现代性的一个转折点,也是格罗皮乌斯的转折点。</p> <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华裔设计师,贝聿铭突破了那个时代的玻璃天花板,获得了很多重要的建筑项目。1964年,他被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选为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者,此后二人成为至交。1978年,他完成了美国最重要的公共文化建筑之一——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建设。两年后,他获得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青睐,受邀进行卢浮宫扩建工程的设计——尽管过程中遭遇了重重争议,但这个终于在1989年完成的玻璃金字塔成为了巴黎最新的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中美建交之后,贝聿铭多次受邀回到中国设计标志性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在此过程中,他的理念对于正在寻求现代化的中国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1978年,他拒绝在故宫周边建立高层建筑的提议,选择在北京西北郊的山间建起低层饭店。他没有选择“国际风格”,也没有采用当时普遍运用的中西结合方式“大屋顶”——事实上,贝聿铭在其事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都在反复叩问:如何在建筑中保持地域特色,又不需要模仿昔日的建筑形态。最终,他使用了第三种方式——因地制宜,以保护场地内的古树为基础,植入了移步换景的传统园林体验。2006年完成的苏州博物馆融合了他对故乡、中国文化的热爱,也展现了他独特的建筑语言,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以建筑语言完成的一部人生“自传”。</p><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将通过逾400件展品来讲述贝聿铭的故事,包含绘图手稿、建筑模型、摄影、影像及文献资料等。展览分为“贝聿铭的跨文化底蕴”“地产和城市再开发”“艺术与公共建筑”“权力、政治与赞助者”“材料与结构创新”“以设计重释历史”六个主题,充分展示贝聿铭独特的建筑手法,也将其作品与社会、文化及其人生轨迹交相对照,显示建筑与生活之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贝氏家族于上海福开森路(现武康路)贝祖诒住宅(属中国银行所有)的花园中合照,后排:贝聿铭(左三)、贝祖诒(左六),坐者:贝聿铭祖父贝理泰(左五),1935年。</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在狮子林湖心亭的一座桥上,约1930年代</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及赵无极于巴黎杜乐丽花园,约1990年。</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初中在上海青年会中学就读,高中则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少年时期的贝聿铭在上海接触了全新的建筑、艺术和生活方式,在周末他常和朋友们乘车去闹市区游玩,去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或是去桌球房打桌球。而真正让他萌生成为建筑师梦想的,是1930年代那座在上海拔地而起的国际饭店。在当时,这幢建筑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非常豪华,仅仅高级客房就有足足200多间。这让当时的贝聿铭感到无比震撼,他每个周末都会到现场,迷恋地看着大楼渐渐升高的建造过程。贝聿铭内心真正萌生成为一名建筑师的念头,正是始于那时。</p> <p class="ql-block">展陈设计手稿</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览堪称对贝聿铭建筑生涯的一次全面回溯,展览的展陈设计更为观者打开了全新的视角。贝聿铭尤其热爱巴赫的音乐,他曾在采访中说:“巴赫重复同一主题,但又包含无尽变化的可能,在形体、结构、颜色和空间上,音乐和建筑是融通的。”在本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上,展陈设计师柯卫借鉴了巴赫的“复调”结构,展览也以高低错落、曲折有致的方式被“谱写”出来,穿梭于展厅,观众可以从不同视角感受作品的韵律变化,远观而近取,如同在一场“建筑交响曲”中漫游。</p> <p class="ql-block">本次展陈还特别创新性地使用了“27度角”几何元素,这种设计正巧呼应了贝聿铭建筑中常用的三角形几何设计。展品在展厅中不拘一格、错落有致,它们彼此交错的展示形式也寓意着贝聿铭建筑人生中不同阶段的碰撞和交融。</p> <p class="ql-block">此外,展陈设计还以苏州园林“借景”的手法,将光影巧妙贯穿在整场展览的体验之中。展厅内设置了形态各异的“取景框”,观者站在框外可以看到层叠交错的展品组合,宛如穿行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扇扇门。高低有致、曲折有法和移步异景的设计巧思,也为观众提供了如同在园林中漫游的多重视角。</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的眼镜</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中国战争时期与和平时期的标准化宣传站:No. 3立面图》,1940年,墨水纸本</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的哈佛时光</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建筑硕士论文中“上海中华艺术博物馆”设计的剖面绘图》</p> <p class="ql-block">罗斯福广场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低收入住房(纽约)</p> <p class="ql-block">基普湾广场(1957–1962)公寓的客厅室内景观,纽约,2021年</p> <p class="ql-block">斯蒂文森超级街区(纽约)</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的护照</p> <p class="ql-block">凯普赛德开发项目</p> <p class="ql-block">拉德芳斯之首(巴黎)</p> <p class="ql-block">来福士国际中心</p> <p class="ql-block">中银大厦模型</p> <p class="ql-block">从中银大厦(1982–1989)眺望旧中国银行大厦和遮打花园,香港2021年</p> <p class="ql-block">中银大厦(1982–1989)外墙一景,香港,2021年</p> <p class="ql-block">华侨银行大厦</p> <p class="ql-block">麻省理工学院艺术与科技媒体中心</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1968–1978)中的视觉艺术高级研究中心刀刃般的尖角, 2022 年</p> <p class="ql-block">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走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楼梯</p> <p class="ql-block">罗杰斯纪念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文弗逊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约翰逊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与法国总统密特朗在卢浮宫金字塔的开幕仪式上</p> <p class="ql-block">贝聿铭与密特朗总统在检测用于建造金字塔的玻璃</p> <p class="ql-block">肯尼迪总统暨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国家大气研究中心</p> <p class="ql-block">百变混凝土</p> <p class="ql-block">达拉斯市政厅</p> <p class="ql-block">宝丽莱大厦</p> <p class="ql-block">大卢浮宫计划</p> <p class="ql-block">一位新娘在大卢浮宫计划黎塞留通道留影</p> <p class="ql-block">美秀美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从美秀美术馆(1991–1997)大堂看出去的景色,可见最左边的是“天使之喜”钟塔顶部,滋贺县信乐町,2021年</p> <p class="ql-block">让大公艺术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香山饭店</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2000–2006)大厅框起了花园中的石景等主要景观,苏州,2021年</p> <p class="ql-block">苏州博物馆俯瞰</p> <p class="ql-block">伊斯兰艺术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