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概述(二)

虚怀若谷

<p class="ql-block">1949年2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在徐州以北韩庄,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属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建制。<b>滕海清任军长,康志强任政委,</b>高志荣任副军长,吴咏湘任参谋长,邓逸凡任政治部主任。下辖:</p><p class="ql-block">原第4师改称第61师,胡炜任师长,王静敏任师政委;</p><p class="ql-block">第5师改称第62师,周纯麟任师长,周世忠任师政委;</p><p class="ql-block">第6师改称第63师,吴华夺任师长,谢锡玉任师政委。</p><p class="ql-block">全军共3.6万余人。</p><p class="ql-block">随后21军参加渡江战役,属中集团。</p> <p class="ql-block"><b>61师的前身</b>是1935年2月3日<b>再建的红28军。</b></p><p class="ql-block">19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p><p class="ql-block"><b>19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b></p><p class="ql-block"><b>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b></p><p class="ql-block">1943年9月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p><p class="ql-block">1944年6月免兼淮南军区路东军分区。</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p><p class="ql-block"><b>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旅长朱绍清,政委高志荣)。</b></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p><p class="ql-block"><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b></p><p class="ql-block"><b>该师是鄂豫皖的红军师,</b>是新四军的11个甲等旅之一,部队作风过硬,能攻能守,战斗力很强,<b>是21军第一主力师</b>,是三野当之无愧的主力师,也是三野诸师中唯一一个红军师。</p><p class="ql-block">在登步岛登陆战斗中,该师陷入敌人重围,在给蒋军重大杀伤后,仍能从容撤回桃花岛,显示了该师强大的战斗力,粉碎了蒋军制造“金门第二”的美梦。</p><p class="ql-block"><b>61师181团的前身</b>是1934年冬成立的红218团;1935年2月3日编入<b>再建的红28军为第82师244团;</b>19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第82师244团;<b>19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7团;</b>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10团;1943年9月改称第2师4旅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第10团;1944年6月仍称新四军第2师4旅10团;19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10团;<b>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0团;</b>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0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1团。</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该团是红军团队,部队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战斗力很强,是军、师第一主力团。有<b>“金刚钻团”</b>的美称。</p><p class="ql-block"><b>61师182团的前身</b>是红28军特务营和鄂东北独立团;1937年9月改称鄂豫皖工农抗日联军特务营和鄂东北独立团;<b>1938年春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9团;</b>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2师第4旅11团;1943年9月改称第2师4旅兼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第11团;1944年6月仍称新四军第2师4旅11团;19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11团;<b>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1团,</b>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1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2团。</b></p><p class="ql-block">该团也是老红军团队,部队作风顽强,有较强的攻击力,是著名的“<b>铁锤子团”</b>,战斗力亦很强,是军、师主力团。</p><p class="ql-block"><b>61师183团的前身是</b>1944年末由来六支队和滁县、全椒两县总队的一些连队<b>重新组建的新四军第2师4旅12团;</b>1945年12月21日随所在师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4旅12团;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4旅12团;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4师12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1师183团。</b> </p><p class="ql-block">该团战斗力较强,是著名的<b>“钢铁团”。</b></p><p class="ql-block"><b>1989年4月,第61师被中央军委明确为全军首批应急作战部队。</b></p><p class="ql-block"><b>1990年6月,第61师正式按照应急作战部队编制进行精简整编,成为了兰州军区的一面旗帜。</b></p><p class="ql-block">2016年2月,兰州军区撤编,第61师随军转隶西部战区陆军。</p><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第61师进行“师改旅”:以第182团为基础扩编为轻型合成某旅,转隶第西部战区陆军76集团军;以第181团为基础扩编为中型合成某旅,转隶西部战区陆军第77集团军。</p> <p class="ql-block"><b>62师的前身是1938年10月11日由豫东抗日第3支队和先遣大队合编的新四军游击支队。</b></p><p class="ql-block">1940年2月1日改编为新四军第6支队,6月27日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1、第2团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p><p class="ql-block"><b>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b></p><p class="ql-block">1945年11月四师11旅主力31团、32团编入<b>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第75团。</b></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第73团、第75团、第79团<b>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b></p><p class="ql-block"><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b></p><p class="ql-block">该师是新四军4师的老部队,战斗力较强。属新四军的十一个甲等旅之列。</p><p class="ql-block"><b>62师184团的前身</b>是1938年10月11日由先遣大队两个连和第3支队一个连合编的<b>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大队;</b>1939年1月上旬与李广举部三个连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1团;19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1团;19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为13团;<b>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1团;</b>19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11旅1营、2营;1943年秋恢复团的建制,以第11旅1营、2营、4营编为第31团;<b>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3团;</b>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3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4团。</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985年陆军第21军改编为陆军第21集团军,原第19军55师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和高炮旅。原21军步兵第62师撤销,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其第184团被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b></p> <p class="ql-block">▲兰州军区特种大队首任大队长尹武平、政委姬文战接过战旗</p><p class="ql-block"><b>1994年5月28日,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在184团举行了成立大会。</b></p><p class="ql-block"><b>1999年,中央军委决定,由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参加第八届''爱尔纳突击''·国际特种部队侦察兵竞赛。在这项本世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军队战斗力实兵实战竞赛中,中国二队队长陈卫军,队员姬文魁、何健、杨磊,获最高荣誉''卡列夫勇士''奖。在比赛当中,还涌现出''飞刀王''黄西山、''搏击王''汪小鹿等明星人物。中国队最终夺得全部22个竞赛项目中的9个单项第一、两个第二、3个第三和外国队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被举办国爱沙尼亚授予''最佳外国参赛队奖''(卡列夫勇士奖)。</b></p><p class="ql-block">2011年10月,兰州军区特种大队升格为特种作战旅雪枫特战旅。</p><p class="ql-block">2017年4月,雪枫特战旅编入新组建的第76集团军。</p><p class="ql-block"><b>62师185团的前身</b>是1938年10月11日由游击支队两个连和第3支队两个连合编的<b>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大队;</b>1939年1月上旬与李寿山支队合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2团;1940年2月1日改称新四军第6支队第2团;1940年6月27日编入八路军第4纵队第5旅为14团;<b>1941年1月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1旅32团;</b>1942年春至夏撤销团的番号,部队编为第11旅3营、4营;1943年秋恢复团的建制,以第11旅3营和泗五灵凤独立团第1营、泗南大队、吁凤嘉大队一个连编为第32团;<b>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5团;</b>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4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5团。</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62师186团的前身</b>是淮北军区第3分区萧铜独立团;1945年8月13日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12旅36团;<b>1945年11月编入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为第79团;</b>1947年2月编入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为第5师15团;1947年秋撤销该团,1948年1月恢复该团建制;<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2师186团。</b></p> <p class="ql-block"><b>63师的前身是19</b>40年8月由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与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合编的<b>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b></p><p class="ql-block">1941年2月改编为<b>新四军第3师9旅(旅长张爱萍,政委韦国清)</b>,同年9月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p><p class="ql-block">1942年12月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1944年12月免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p><p class="ql-block"><b>19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b></p><p class="ql-block">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p><p class="ql-block">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p><p class="ql-block"><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b></p><p class="ql-block">该师是新四军4师的主力部队,是新四军的甲等旅,部队攻守兼备,战斗力强,是军主力师,也是三野主力师。</p><p class="ql-block"><b>63师187团的前身</b>是由孙象涵领导的桃山抗日游击队,后改称彭南抗日游击队、人民抗日义勇军第2总队第18大队;1939年5月改编为<b>八路军第115师苏鲁豫支队游击第7大队;</b>1940年8月编入<b>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为第7团;</b>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25团,同年9月随旅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25团;1942年12月改称第4师9旅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25团;1944年12月仍称新四军第4师9旅25团;19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25团;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5团;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6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187团。</b></p><p class="ql-block">该团曾是苏鲁豫支队的部队,基础好,装备好,战斗力强,是军师主力团。</p><p class="ql-block"><b>63师188团的前身</b>是1938年12月成立的<b>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b>1940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为第8团;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26团,同年9月随旅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26团;1942年12月改称第4师9旅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26团;1944年12月仍称新四军第4师9旅26团;19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26团;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6团;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7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188团。</b></p><p class="ql-block"> 该团是山东纵队的老部队,抗战期间曾血战朱家岗给日寇以沉重打击,部队作风过硬,战斗力很强,是军、师主力团。</p><p class="ql-block"><b>63师189团的前身</b>是安徽省第六行政区抗日司令部第3支队;1939年12月下旬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4总队11团;1940年2月1日改称<b>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11团;</b>1940年8月编入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为第9团;1941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9旅27团,同年9月随旅调归新四军第4师建制仍为第9旅27团;1942年12月改称第4师9旅兼淮北军区第1分区27团;1944年12月仍称新四军第4师9旅27团;1945年12月21日编入津浦路前线野战军为第2纵队第9旅27团;1946年1月改称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9旅27团;1947年2月改称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6师18团;<b>1949年2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63师189团。</b></p> <p class="ql-block"><b>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是新四军的老部队,基础好,老部队多,攻如锥,守如钉,是苏北兵团的主力纵队。</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b>1949年5月,21军参加上海战役;上海解放后,接着进军浙东,占领杭州、温州、宁波、奉化、象山等地。<b>8月,军主力赴台州地区剿匪</b>;第63师配合福州战役,南下闽北解放三都岛;第61师参加舟山群岛战役,配合第22军先后解放金塘、六横、桃花等岛屿。至1950年5月全部解放舟山群岛。在此期间,还以一部兵力与浙江军区一起发起温州湾战役,解放洞头、鹿栖、大嵛山等岛屿。<b>而后担负浙东、浙南和闽北地区的海防任务。</b></p> <p class="ql-block">1953年2月,第21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1军奉命入朝轮战。</p><p class="ql-block">1953年3月15日,<b>21军军长吴咏湘</b>率第61、第62、第63师从上海出发,经由通化,八道江、辑安陆续入朝。</p><p class="ql-block">直到1958年7月,第21军将士才离开朝鲜回到祖国。</p> <h3>1958年8月初,21军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全军全部撤离朝鲜返回祖国。</h3></br><h3>21军从朝鲜回国后进驻山西大同,隶属北京军区。</h3></br><h3>1965年10月,21军第63师187团8连因在战备训练中表现突出,被国防部授予“英雄八连”荣誉称号。</h3></br>60年代后期,我国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方邻国陆续调集了大批部队,包括了众多的步兵师、坦克师,形成了百万大军压境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兰州军区的防御力量非常空虚。在这样的大环境,1967年,<strong>原本部署在山西大同的21军,迅速集结,调往了陕西的西安、宝鸡等地,开始隶属于兰州军区管理。与此同时,兰州军区重新组建了19军,与21军形成了配合。</strong>1985年,中国进行“百万大裁军”,陆军共撤销了11个军部,保留24个军,并将原先以步兵为主的军,升级成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统一整编为24个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strong>原第19军55师</strong>(<strong>前身陈赓的第4纵队12旅,1949年5月改为第19军55师,12月第19军部队编入陕南军区, 1969年重建第19军</strong>)改属该集团军,并编入坦克第12师、炮兵旅和高炮旅。步兵第62师撤销,改编为兰州军区守备师,其第184团被改编为兰州军区特种大队。 <p class="ql-block"><b>1987年,第61师被确定为“红军师”,第181、第182团被确定为“红军团”。</b></p><p class="ql-block">1990年代中期以后,全军编制体制进行了重大调整。</p><p class="ql-block"><b>步兵第61师被确定为应急机动部队之一。</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1996年10月,中央军委将14个乙种师转隶武警部队建制组建为武警机动师,</b>步兵21集团军第63师改番号为武警机动第63师,下辖武警第187、188、422、707团。其中,武警第422团前身系原第47集团军141师422团,武警第707团则是由原第63师炮兵团改建而来。</p> <p class="ql-block">1998年,步兵第55师改为摩步旅,坦克第12师改为装甲师。</p><p class="ql-block">2003年,步兵第55旅改归第47集团军建制。</p><p class="ql-block">2011年,装甲第12师拆分出了装甲第12旅、机步第62旅。</p><p class="ql-block">2016年,第21集团军改隶西部战区。</p> <p class="ql-block">2017年,在新一轮军事改革中,第21集团军改换番号并重新进行合成整编,以新的姿态肩负着守卫祖国西北边疆的重任。</p><p class="ql-block">军改后,解放军陆军以原有的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了13个集团军。一个集团军约4.5万-5万人,作战单元均由原来的师改为旅。</p><p class="ql-block"><b>目前多数集团军下辖12个旅,其</b>中6个合成旅,1个陆航旅、1个炮兵旅、1个防空旅、1个特战旅、1个工化旅、1个勤务支援旅。</p><p class="ql-block">根据作战需求不同,部分集团军只有5个合成旅,但另有一个山地作战旅。</p><p class="ql-block">部分集团军的陆航旅由空中突击旅取代,装备和作战用途都不一样。</p><p class="ql-block">一般而言,解放军陆军合成旅约5000余人,支援旅2000-3000人,编成规模与俄军相当,但比美军多 。火力方面,不会逊色于美军的旅级规模,且重装旅强于美军。</p><p class="ql-block">旅下面直接到营,取消了团的作战单位,每一个旅下辖8个营。其中包括4个合成营和炮兵、防空、作战支援、作战保障营各一个。</p><p class="ql-block">合成营为解放军陆军最小作战单元,每个合成营编制80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b>76集团军军部驻青海西宁</b>,隶属西部战区。以<b>原第21集团军为基础</b>调整组建,下辖6个合成作战旅,特战、炮兵、工化、防空4个支援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