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封大相国寺是一座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卓越地位和广泛影响的著名寺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相国寺寺址原为战国时期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宝六年(555年)初建,名为建国寺,后毁于战火。唐长安元年(701年),著名高僧慧云大师来汴,夜宿开封繁塔,其展望汴河北岸时,发现此地显有弥勒佛兜率宫景象,是一块不可思议的宝地,遂即募化款项,购地建寺。动工时因挖出了北齐建国寺的旧碑,故仍名建国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李旦为了纪念他由相王登基称帝,遂改寺名为“大相国寺”。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自此,大相国寺得益于帝王的崇奉,地位显赫,如日中天,一跃而成为中州名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北宋,大相国寺达致其历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从宋太宗起,几代皇帝相继大兴土木,增修寺院,使大相国寺成为中外闻名的佛教寺院和中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心。此时全寺占地54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僧众达万余人。其建筑之瑰丽,气势之辉煌,素有"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之誉,是为京都最大的佛寺。同时,因大相国寺的住持均由皇帝赐封,加之皇帝平日巡幸、祈祷、恭谢等皇恩国礼多在此举行,所以大相国寺又称为“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相国寺历史上可谓名僧辈出,名士荟萃,寺藏丰富。高僧大德、文人墨客、达官平民尽皆出入其间;梵宫佛事、巡行参访、文娱贸易也尽汇集其中,堪称一独具禀赋的文化乐园。尤其是其上元灯会,春日踏青,夏日纳凉,秋冬赏雪,进士题名,佛阁登高,僧院品茶,听琴观书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项目,深为历代文人学士及市民游客所醉心,且留下许多佳话。可以说,中国佛教史上,再找不到如大相国寺一样集佛寺、庙会、集市于一身的寺院了。当然,其独特的文化氛围,在与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同时,也实为京都增添了绚丽多彩的内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存大相国寺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殿和藏经楼均为清代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建筑形式独特的八角琉璃殿中心亭于中央高高耸起,四周游廊附围,亭内所供木雕四面千手干眼观世音像,高约七米,全身贴金,为一整株银杏树雕刻,异常精美,是为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此外,钟楼內存清代高约四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称,为开封八景之一。除此之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相国寺梵乐”也已成为开封文化旅游的新名片,为盛世华夏奏响和谐的乐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乐又称佛乐或梵呗是佛教弘扬佛法和赞颂佛菩萨等美好事物的一种独具宗教特色的音乐。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建寺一千五百多年的大相国寺、乐僧代代相传的〈手抄秘籍乐谱》六册共182首曲目传递至今,2008年6月大相国寺梵乐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多年来,大相国寺梵乐团的演奏,在国内外和专家学者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欢迎,较全面的展示了北宋时期为国开堂的皇家奇院佛乐演奏的风范,突出体现了中国佛教以“世界和平生命和谐为主旨的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寺内钟楼现悬铜铸巨钟一口,为清乾隆三十三年所铸,高约四米,重万余斤,每日四更寺钟即鸣,特别是深秋菊黄霜落季节,猛叩铜钟,钟楼上便传出阵阵雄浑洪亮的钟声,声震全城,故有“相国霜钟”之称,为汴京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汉殿于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八角飞檐,建筑奇巧,浑然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为一体,俗称八角琉璃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供奉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及五百罗汉,形态各异,1980年整体升高1.67米,为世人称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寺之宝一千手千眼观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供木雕四面千手干眼观世音像,高约七米,全身贴金,为一整株银杏树雕刻,异常精美,是为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汉殿于清乾隆三十一年重修,八角飞檐,建筑奇巧,浑然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为一体,俗称八角琉璃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内供奉四面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及五百罗汉,形态各异,1980年整体升高1.67米,为世人称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