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欲望的人是人吗

东林侠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欲望的人是人吗?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简单的答案是:“沒有欲望的人可以是人,但遗憾的是,它只能是机器人(起码目前是这样),或者是非正常人。而至于较复杂的答案,就需要费一些笔墨了!</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最早提出要“存天理,灭人欲”的是宋明理学,典型的代表人物是大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但我并不能接受这个观点,因为这种说法严重脱离了实际,并与正统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出入。做为儒家的开山鼻租,孔老夫子就曾说过:“人到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如果把人欲都灭了,那里还有随心所欲啊!所以,如果把“存天理,灭人欲,”改成“存天理,导人欲”似乎更好。</p><p class="ql-block">实际上,<b>正是因为有了人的合理欲望,社会才有了前进的动力。</b>所谓六欲,就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在这一点上,老子与程家兄弟是比较接近的。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老子也只强调能裹腹就行。如果这样,人人都成了苦行僧,那社会呈现的将是一种灰色的画面。实际上,由宫商角徵羽(五音)调配出来的美妙的音乐是可以陶冶人的性情,黑白红黄青(五色)可以增加人们的视觉美感,酸甘苦辛咸(五味)可以更好勾起人们的良好食欲,增进人们的健康……。所以,问题的根本不在灭人欲,而是如何引导人欲。古典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就认为:人们就是在满足生存欲望的过程中无意识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很难设想当人没有了任何欲望时还能成其为人。还是<b>湖南大儒王夫之(船山)说的好:我们应该“寓理于欲 以理导欲。”这才是正道。</b></p><p class="ql-block">好一个“寓理于欲 以理导欲”,一锤定音,就很好地解决了有欲与无欲之间的纷争,可以说没有欲望的人就不是人,或者就不是正常人……。所以,关键的是人的欲望应在社会道义的约束之内,而不是任之泛滥。<b>所谓“无欲则刚”,应该理解为不该得的,任你如何诱惑,就是不要。由此而能坚持气节。就已是相当不容易了。</b></p><p class="ql-block">实际上,<b>马克思也说过:“人的需要是一切行为的出发点。</b>”所以,只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逐情遂欲不但对人无害,而且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鉴此,一个人既然来到了世上,既要努力工作,也要懂得享受生活,在满足合理合法的欲望的过程中,同时推动社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林随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