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亳州花戏楼,原名大关帝庙,亦称山陕会馆,位于安徽省亳州城北关隅咸宁街。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由山西和陕西商人共建,后经康熙、乾隆两朝扩建而成。花戏楼不仅是祭祀关羽的庙祠,也是明清时期药商的联络之地。</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景区,位于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花戏楼路北首路东,坐落于涡河之滨。由于整条明清古式街道的修正,已于2010年被批准为A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亳州花戏楼的三绝包括铁旗杆、山门砖雕和戏楼木雕,分别以建筑艺术、雕刻技艺和文化内涵著称,均为国宝级文物。</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原为关帝庙,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为山西商人王璧、陕西商人朱孔领发起筹建。</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景区,由火神庙、朱公书院、岳王庙、张飞庙和大关帝庙组成,外面是花戏楼庙会广场,火神庙是供奉火德真君的庙宇,属道教建筑。</p> <p class="ql-block">朱公书院位于亳州市花戏楼东侧,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是亳州人为纪念康熙年间知州朱之琏的德政而修建的生祠。岳武穆王庙即岳飞庙,是祭祀爱国名将岳飞的庙祠,因岳飞死后被追封为鄂王、谥号武穆而得名。亳州因崇敬岳飞的民族气节,建庙以祭祀。</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景区,每个路口都有雕塑,以此为“汤王祈雨”、“曹操献酒”、“孔子问礼”、“华佗五禽戏”。两旁建筑物全以明清时代为主,招牌和路灯、路面都是仿古式。公共设施也进一步的完善。</p> <p class="ql-block">花戏楼的建筑风格和艺术价值使其成为亳州乃至安徽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