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这方热土

木子李

<p class="ql-block">  正月初四,事事如意。我们出发,去我向往已久的陕西省榆林市。早几年前就计划了,但一直提不上日程。</p><p class="ql-block"> 早7点,天还不大亮。我们驱车上了青银高速公路,行走于这条高速路上,也是我一直相盼的心愿,以往自驾从省城返回柳林时,中途得下。望着西边遥远且蔚蓝的天际,漂浮不定的云儿。每次我都想:啥时可有机会,把这趟高速路一直走到终点站而下,看看沿途的风景。今天虽然也还得在中途下,但也算比已往多走了一半路,了却我二分之一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春节享国家福利,免收高速通行费。我们一路畅通,哈哈哈!路况实在好的没法子说,基本没什么车辆,就像独家买断。我们惬意而又随心驰骋在路上,真乃天时地利人和也!助我愿望实现也!高兴闲假之余,十多分钟,高速路就经过我们的村庄,望向下面沐浴着晨曦的村落,我和姑姐都倍感亲切!一路向西而奔,天渐渐明朗起来,五九里的春节还是冷得很,可是我们心里暖暖的,吃着我备的各种零食,聊着最暖心的话,说着最搞笑的事,开怀的笑声一阵一阵的。姑姐和我姑娘还拍了各种模式的抖音,尽显她们姑侄亲密快乐关系!</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快乐,快乐一家人!随着如此欢愉的心情,40多分钟,我们便进入了陕西省地界,一条条陕西欢迎您的短信陆续推送过来,我的心情很似澎湃。以前也有和朋友去过西安但那是坐火车去飞机回的,没有真正用脚步去丈量过这片黄土高原的热土。这算是第一次正式地带着自己的初心去邻省游玩,所以把行程中路经地点也明确记着,第一个路段进入的便是陕西的横山区,没看过地图,我感觉到横山区应该是很大,直径拉的很长。忘了数了,不知穿过了多少个洞,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进入榆阳区。我们的目的地是神木市,继续前行,经过四十里铺时,老公说返回有时间的话定在这吃碗正宗的四十里铺羊肉面。哈哈哈,结果一天行程很紧,把这个项目还是推到了下一个有时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神木二郎山,这个景区不绕路,下高速10多分钟便到。虽说天气冷的很,但也有游人,人人都冻的面红耳赤。二郎山,依山而建,4个山头连在一起,有百余座庙宇,其中又两个山头凸起来,状如两个驼峰,所以也有叫驼峰山。截至2023年,其海拔高度为1082米,素有“陕北小华山”的美称,是神木的标志性景观。二郎山宗教氛围浓厚,每年农历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二十二的传统庙会。今天我们到此,虽不是庙会但也有香客陆续登山而上,膜拜顶礼,祈福纳祥。我们这无神论的俗人没有上去,我一直对庙宇或神的东西有点说不上来的也说不清楚忌讳。我们游逛了二郎山山底的景观也很美,一切以古典设计元素建筑为主,配有古色古香的暗红雕花门窗,青瓦廊檐,两廊刻花浮雕石栏横穿整个山底。从停车的前门延桥廊一直游走到后门,也好似从历史时代穿越而来。后门也是登山的必经之路。门前热闹的很,因为有个小市,香客们络绎不绝,市场上有早点小吃,陕西名吃。主要是售香,纸,蜡烛。为香客供奉神龛的用品。真应景一句话:你在神木遇见的每个人,都是别人做梦都想见的人。</p> <p class="ql-block">  带着别人的祈福纳祥,从二郎山景点出来沿国道去了神木文化园,结果不妙,那边关园了。我们只好去计划的第三个景点,高家堡古镇。</p><p class="ql-block"> 开启导航出发。跟着导航,一路前行,可是寻航的就近路线好像是国道,跟山西村村通的水泥路一样,咱也不了解路况,只能跟着导航美女温文尔雅的声音,从平坦道路盘璇而上,上了山顶,又延着山顶下山,全程都是5~6米宽的混凝土水泥路,导航显示的是国道,时而上山,时而下坡,时而绕弯,一路也不见一户人家,我们虽然开车,但此境寂静的有点可怕,心里老觉得是走错了路,这里也许是神木的最高海拔地,坐在车里放眼平望,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梯田土塄,尽收眼底。确实有登高极目,心旷神怡的惬意之感。心里也豁然宽阔明朗的多了,心像飞起来那么自在。突然发自内心的想对着山野大喊:谢谢父母给予发肤之躯,谢谢苍天庇佑,健康地活着真好!</p><p class="ql-block"> 下车沿山顶俯视及眺望,一切山景尽收眼底,望到的却是另一番迥异风景。一坐坐光秃秃的老山头,高低错落的相连着,尽显着山的静谧与巍峨,夹着一条条蜿蜒曲折的灰色而干净的水泥路。偶尔有太阳背面的山还挂着一层层年前那场未融化的积雪,但也遮掩不了春天脚步,再过几天就是立春了,水泥路两旁的松柏在冬尽春来时刻尽显自己的苍翠。这时驾驶座的老公说这儿的土比咱们山西的土色黄的多,的确,是那种说不上来的杏黄还是浅黄,我琢磨着老话常讲,出门人水土不服,闹肚子也许就是说的这个理,虽然自古就有秦晋结盟之好,但还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色不同人亦灵性不同。这么空灵的山岳,来首陕西粗矿的信天游,那该是人的神心灵魂得以纯粹的干净的洗礼吧。</p><p class="ql-block"> 延着四色,黄,灰,白,绿的应景,我们的车子绕着一个个8字缓缓的下山,老公一路抱怨导航的不精准,而我依心而所定,觉着这美景也是人间难得的享受,一家人出来踏青达到快乐而行就好!并非要去人多拥堵的名景地打卡就属快乐。难得的时间,家人的齐聚,偶尔出来放放风,也是个最高赏赐了😄😄。突然前方路段出现了一群养群,显眼的白。我们四人欣喜若狂,车子停在了牧羊人身边,问了问路况,没走错,我的个亲娘嘞,四十多 分钟的担忧终于放下了,车里的氛围也轻松和悦了许多。继续前行了有一刻钟,才有几户人家,但一户和一户能隔着半个山8字路,但毕竟是在春节,福字对联,张灯结彩的也可以看到人间烟火气,春节福临门。中国的春节无论走哪都洋溢着统一的中国红。导航提醒到二十分钟将到达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慢慢悠悠的匀速运动,驶向前方的下坡路上,终于看见了前方的小镇,错落有致的老旧房子及人流攒动车子,把整个五六米宽的街道堵的水泄不通,我们也瞬息进入了这条车流主道 ,好似在山里过惯了贫瘠生活的苦娃初进城,应接不暇的新奇。</p><p class="ql-block"> 现时已接近中午12点多点,饥肠辘辘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寻个饭馆及停车场。</span>车子停在了有个羊肉哈唠面的面馆,也是这里的特色吃食。几人进去每人报了一碗饸烙面,因本人不喜欢羊肉,便溜出来先侦查下路况,这个古镇大致分2部分,大广场与街道。1条主街,左右巷分列。虽在春节但人流量不少,角角落落都是游人。等他们出来,我们一起步入主街,街上一切都是满满的年味,红灯高挂。开始了高家堡古镇的观景与了解风俗,品尝小吃的活动项目。</p><p class="ql-block"> 这里也是《平凡的世界》电视剧拍摄地。去年住院,得空把<span style="font-size:18px;">《平凡的世界</span>》三部书都看完了。我得空还得再看一次,写得太励志了,路遥先生历经6年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把这部宏篇巨著全部完结。书中按时间的推移,把人物与故事相影相随,刻画的得体到位,在读书的过程我已然走进了书中,我好似双水村的社员,目睹着孙少安一家悲与喜的生活变化和天意的造化。孙少安家的故事,又好似我家的故事。为人正值的秀连与能吃苦的少安为了把烂包的光景过好,撑起家的一片天,抓住机遇,吃苦受累都觉得是高兴幸福,觉得日子有奔头。秀连的无私奉献正是一句网络流行语写照:贤妻扶我凌云志,我还贤妻万两金。</p><p class="ql-block"> 我们顺着街道的青石板路逛下去,街上热闹极了。街两廊摆满了陕西名吃。在饸烙面摊我驻足游观,有游客排队在古旧的木制原始的饸烙机上给自己压了饸烙面,这是这个店铺的特色,饸烙面自压自吃,以此来增设陕西的独特风味。</p><p class="ql-block"> 青石板路虽然说第一次来,但熟悉的像来过多次,逛到了书中红梅买偷买手绢的供销社,胡德禄的理发店,公家人请吃饭的国营饭店,来到了乡镇府的大门好像是看到孙少安来找他的同学根民,一一的景物和书中的人物故事对照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感觉自己又似从双水村来石圪节赶集来了,耳畔可听到戴墨镜的逛鬼王满银正呦呵着卖他从别人手里捣鼓来的稀缺的电子表。</span>我亢奋极了,每到之处都拍了照。真是感叹,怎么会有如此之神笔,写下这接地气的好文章。真是了不起的很。他那想要表达和传递的精神之力量,太震撼人心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高家堡古城</p><p class="ql-block">陕西省神木市的景区</p><p class="ql-block">高家堡古城位于陕西省神木市城西南50公里的秃尾河东岸,西北距明长城约5公里。</p><p class="ql-block">原为夯筑土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用砖包砌,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三年(1768年)两度重修,后多次修葺。该城平面呈长方形、东南墙均长311米,南北墙均431米,残高6.5—9.1米,基宽7.52米。城墙上部建有1米高的女儿墙,间有垛口、嘹望洞。北城头修有三官楼,东南角建有魁星楼。另东、南、西墙各辟一券门,并筑有瓮城。[1]</p><p class="ql-block">2004年6月14日,高家堡古城、兴武山庙群及千佛洞、万佛洞被公布为神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007年6月,高家堡古城被公布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9月16日,高家堡古城被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高家堡古城呈长方形,东西长400余米,南北长300余米,城墙上部建有女墙,间有垛口,瞭望洞,数十米处必有马面突出,俗语戏称“城小拐角大”,实际纯为军事防御所需。北城无门,外百余米处横建小城垣,东西贯通,长千余米,高近3米许,兼有防洪御寇之功用。城内有城隍庙,道光县志说该庙“神极灵应,相传前代每有边警,先期钟鼓自鸣”。民间传康熙驾幸高家堡时感其灵异,敇封“灵应侯”。因此,“城小神灵大”又成当地美谈。现除魁星楼,女墙、垛口、瞭望洞被破坏外,其余的均保存完好。另东、南、西墙均筑有瓮城。</p><p class="ql-block">城内现存中兴楼和财神庙,城内街道以中兴楼为轴心,向东西辐射为东西街,向南北辐射为南街和北巷。东、西、南街各通巷道。巷道内民居的修筑具有北方古城特有的建筑风格。[2]</p><p class="ql-block">城内中兴楼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十字洞分街,二层重檐十字歇山顶回廊翘角楼阁,南伸两翼,券窑举阁,石阶勾连。楼建玉皇阁、日月洞、观音殿、老爷殿,骑街四洞三批三碹,分嵌石额,东书中兴楼、南书镇中央、西书幽陵瞻、北书半接天。顶楼北壁砖雕明人法书玉皇阁三字,笔力遒劲。旧时楼上匾额楹联极多,四面额匾皆为集古法字精雕而成,有“紫气东来”、“夕阳西照”、“北极呈祥”、“南官毓秀”等巨匾,异彩纷呈。东西两壁分嵌二龙戏珠和双凤朝阳琉璃画。以中兴楼为南北中轴线,北城墙突一方墩,洞门石额榜书“映北辰”,上建二层重檐歇山顶三官殿一座。城内侧近建白衣殿一座;侧东建财神庙一座,并戏台、配殿、券棚等。南城门内侧石洞骑街,上建戏楼一座。东南城墩建魁星楼一座,下窑上阁,木雕神像,有机关可使神像腾挪。东二道巷建地藏庵一座,前庵后殿,殿脊佛塔,地狱诸神俱有本位。城东北处建城隍庙一座,重门三进,前庭后宫,泥塑、木雕神像及彩绘壁画均极精妙,匾额楹联尤为丰富。道光县志说该庙“神极灵应,相传前代每有边警,先期钟鼓自鸣”。民传康熙驾幸高家堡时感其灵异,敕封“灵应侯”,晋秩“三品正堂”,赐着冕旒衮服,十六抬黄轿,半副仪仗执事。因此,“城小神灵大”又成当地美谈。城隍庙对南临街处建戏楼、木牌坊各一座,侧建五道庙一座。西街建上帝庙一座,殿阁宏伟,庭院深广,民国间改办为学校。西门处建大兴寺(俗称西门寺)一座,计有天王殿、韦陀阁、弥勒龛、钟鼓楼、禅堂、祖师殿、伽蓝殿、大雄宝殿等建筑。大雄宝殿横窑起脊,侧开三门,环廊抱厦,顶建藏式法相轮白塔一座。该寺戒规森严,僧众多精于修为,亦不乏高僧大德,明清两代享有盛名。[3]</p><p class="ql-block">雕梁画甍,翘角飞檐,联制书绘,古朴典雅,高家堡古城素以“三十六营堡之冠”称雄延绥镇边塞。计有石雕牌坊6座,木雕牌坊3座,碑庐2座。分别为:东街城隍庙木坊,南北向,四柱三间,建构精巧,气势巍峨。东街木坊,南北骑街,四柱三间,系明季建筑,古意苍拙。东二道巷口康氏贞节石坊,南北骑街,四柱三间,雕刻精妙。南街宋氏贞节石坊,东西向,四柱三间,构砌、书事俱佳。西街明舍余郑维叙妻闫氏贞节石坊,南北骑街,四柱三间。西街上帝庙石坊,东西骑路,四柱三间。南门外弥勒寺木坊,南北向,四柱三间。东门外老爷庙石坊,东西向,四柱三间,前有石狮一对,依山雄峙,气度恢宏。灰窑山“王氏佳城”石坊,东西向,二柱擎顶,临渊望河,构造峻朗,刻绘挺拔。东门外大小碑庐各一座,分别为“父子忠烈坊”和“田公节义坊”,侧立“光禄大夫”、“龙虎将军”巨碑,均系明代建构。</p><p class="ql-block">该镇二水绕城,四山环护,风物灵秀,景色如画,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道光县志以八景胜况予以概述,即兴武横云,幽陵积雪、石洞风清、巉岩烟淡、平沙落雁、尾水浮鱼、南堤春柳、西峪秋葭。民间流传的景观则有千洞万佛、长城吊古、兴武晨钟、飞霞叠翠、西寺凌云、秃尾关渡、龙泉渴饮、宝塔濡墨、平沙落雁、天鹅翔集等。另有人说该地“北有古长城,东有女王城,南有永兴川,西有六月景,中间座落的像是杏花村”。</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据传说,高家堡城明正统以前在镇东塬上,即志书所载弥川县治所。明正统四年(1439),陕西巡抚陈镒择秃尾河与永利河交汇处的永兴川开阔地的高家庄构筑堡城,以庄名堡,移民实边。时属葭州领辖。成化巡抚余子俊、万历巡抚涂宗浚、清乾隆葭州知州祖德宏都有修葺。乾隆二十七年(1762)拨归神木,复经知县方万年续建。城周三里零三十八步,砖石包砌,东南西三门各建瓮城、箭楼,分别镌刻耸观、永兴、安澜石额。环城女墙整饬,垛口齿列,数十米处必有马面突出,俗语戏称“城小拐角大”,实际纯为军事防御所需而置。北城无门,外百余米处横建小城垣,东西贯通,长千余米,高近3米许,兼有防洪御寇之功用。城中央建中兴楼骑街分野,十字街与棋盘巷互相钩连,石板墁街,字号林立,垂柳掩映。明代建有楼铺15座,烟廛千户。四合院飞檐踞兽,廊腰漫回。其建构具有浓郁的京城风格,时人雅号“小北京”。著名的四合院有东街韩氏院,东头道巷扇门院,东二道巷张氏院,同心巷张氏院、刘氏院、杭氏楼院、李氏楼院,北巷李氏院,西街韩氏院等。其建筑格局有“丹凤亮翅”、“八卦扶鸾”、“太极两仪”等称谓。所用砖、瓦、木、石雕绘极尽工巧,遗韵不逊。衙署建筑屡多废置,明清两代先后有都指挥署、参将署、都司署、阜益仓署、驿正站署等官邸。2004年,高家堡古城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升列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兵防要塞</p><p class="ql-block">锁长城边维,进捣河套,据屏河东,左右犄角榆神,纵横咽塞秦中,一直为军事重镇。明季先后委派副将、都指挥同知、都指挥佥事、参将、游击戍防,驻守兵丁1600余人,马骡驼1100余匹。当时,河套蒙人每多侵扰,烽火相望,战衅频仍,阵亡于役的游击以上将佐即有10余人之多。清入关,蒙汉一统,边患稍息,遂次第改置游击、守备、都司坐镇,兵员减至几百人。民国间,国民党以整团军队及补训营、自卫队盘踞,拥兵将佐有陕北保安副司令、榆林城防副司令等。1947年,解放军许光达部挥师围城,鏖战三天两夜,解放该镇。现南城外有明清校场、演武厅遗址,城内有都司衙门、阜益仓、驿正站遗址等。明延绥兵备副使刘余泽至堡巡防并观战阵操练后曾赋诗盛赞说:“战气高张虎豹符,汉坛敌忾卖夷俘。只今震叠皇灵远,试问单于近塞无。”又说,“雕弓玉剑紫金装,舍矢争穿百步杨,佩甲能驰玉骢马,英风妒杀羽林郎”。</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拐过侧街,来到巷内,这条巷道完全是条商业街。一部书给世人留下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鼓舞与慰籍,更带动了一个城市的繁华与经济,也抒写着时代的历久与弥新。因正逢春节,二人转及陕北大秧歌激情洋溢的上演着,女的一身粉男的一身绿,手持扇子可劲的扭,可劲的唱。唱出了陕北人的热情,火辣,扭出陕北人的粗犷,豪迈。</p><p class="ql-block"> 随着锣鼓的宣天,与陕北人自带唱信天游高音的呦呵叫卖声。 继续前行,来到了城墙及墙外的大广场。城墙依然雄伟壮观应是翻新,没有看到明时期的旧址,因岁月古老沧桑而脱落斑驳迹象。</p><p class="ql-block"> 哦 !原来我们是倒着游出来,其进口是从这个大广场进入城墙门。正午,阳光正好,暖阳阳的照着整个广场。游人络绎不绝,拍照打卡留下自己的足迹。一切都那么的井然有序,唱响着陕北过大年的红火吉祥。</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是我仰慕已久的榆林长城,镇北台。摘抄: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城北约4千米处的红山顶上,占地面积5056平方米,修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四月至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七月,原是明长城的一处观察哨所,主要用于监控明长城线上的贡市情况。镇北台是明朝“隆庆议和”与“和平互市”的产物,是“蒙汉一家”和开创边关和平环境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镇北台,呈正方形,台体为内夯黄土外包砖石的实心构造,共四层,由下至上逐层减小,台之各层均包砌青砖,每层台楼四周围以女墙雉堞,各层台顶外侧砖砌约2米高的垛口,垛口上部设有瞭望口,各层垛口内四周相通,总高30余米,基北长82米,南长76米,东西各长64米。镇北台有“万里长城第一台”的称号,为古长城沿线现存最大的边防要塞之一,是明长城遗址中最为宏大的建筑之一,位列长城三大奇观之一。镇北台是古代保护榆林的历史见证,为古代边关贸易、民族和谐做出了特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站在镇北台最高瞭望口,夕阳已笼罩着整个台体,也好似诉说着,它曾经作为军事要塞的丰功伟绩,连接汉蒙的经济贸易往来的繁荣,使人不禁感叹历史遗留的足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