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1949年2月至4月,在河北武安前后历经了两个多月的集训学习。这支优秀的干部队伍在武安期间,究竟是其中什么时间宣布命名的?在最近筹备武安长江支队纪念馆的活动中,又引起长江支队后代饶有兴趣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这个问题,因没有相关文件予以明确证明,我们作为后人,只能从前辈留下的有关史料和回忆文章中,去寻找发生在76年前的历史线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翻阅前辈回忆文章,刘尚之、贾久民、温附山、王禹合著的文章对于武安期间写得最为全面。他们从当年集合武安到3月30日大会“传达七届二中全会……”忆起,一直叙述到4月25日出发。值得注意的是,3月30日大会上,文章没有提到“长江支队”称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文叙述到4月15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在香山双清别墅接见长江支队领导人,着重说了“四面八方”,但这一段也没提“长江支队”。直到文中写道:“四月二十一日中央在北平开了一次会议。……同时研究了南下干部去的地区问题。会议认为,太行、太岳这批干部数量多,质量最好。中原局要求这批干部到中原局分配工作;饶漱石力争这批干部去华东。最后决定,这批干部交由华东局分配,随三野渡江。接着,饶漱石找冷楚、周璧专谈华东情况,饶漱石认为这批干部兵强马壮,预定去接管苏南,组织苏南区党委、行署、军区。要支队过江后,到丹阳集结待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一段很重要的,关乎长江支队产生的历史回忆。其中有一点值得注意:“中原局要求这批干部到中原局分配工作;饶漱石力争这批干部去华东”,说明在此之前,这批干部队伍尚未明确去向。会议“最后决定,这批干部交由华东局分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与之相印证的,还有贾久民,刘健夫,申步超的合著文章。在他们三人文中,明确提到:“四月二十三日,区党委召开第二次全体干部会议,由冷楚、周璧同志传达中共华北局会议精神,说明解放战争形势发展很好,要求干部迅速南下。会上宣布长江支队到苏南工作。”——与刘、贾、温、王的合著文章相对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情况说明,在冷楚、周壁参加4月21日北平会议,明确接管长江下游(苏南)任务后,二位领导人迅速赶回武安,于两天后的23日,在全体大会上正式宣布为长江支队。</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比参考智世昌、王炎的合著文章,虽然提到3月30日大会上有“长江支队”,但内容不是太明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侯林舟、赵毅、郭亮如的合著文章中,对于3月30日大会,也有与上文大致相同的回忆,但没有明确提到此时宣布命名“长江支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对四篇文章的互相对应比较,前面二文显然更全面,更具体,也更具有可靠性。</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面这是长江支队的胸章。从三枚不同姓名的胸章,我们可以看出正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个字是预先印制的,胸章后面的“长江支队”、姓名,则是钢笔手写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钢笔临时填写每个人的姓名、部队番号,而且出自不同笔迹。这些物证既体现出长江支队在出发前的紧张气氛,也成为1949年4月23日大会正式宣布命名长江支队,两天后的4月25日就出发南下的一个佐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为一支优秀的南下干部队伍,她毕竟已经76年了。虽然没有明确的文件,也没有史料记载具体的命名日期,但我们后人不必拘泥于她具体的命名日。我们牢记于心的是——武安,这块热土曾是长江支队的诞生地、集结地、出发地。</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本文参考资料来源均自《长江支队回忆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①、《两太四千健儿,随军南下福建 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队史》(刘尚之 贾久民 温附山 王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②、《第三大队(太行三地委)人闽历程》(贾久民 刘健夫 申步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③、《第一大队南下福建纪行》(智世昌 王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④、《从岳北到闽北》(侯林舟 赵毅 郭亮如)</span></p> <p class="ql-block"> — END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