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情炬 春蚕心——教师,母亲一生的践行(原创)美篇号 56818180

卢明珠

<p class="ql-block">《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对情人的思念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今人往往用来歌颂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我母亲的写照,她的一生,都在照亮学生的道路上奔跑着!</span></p> <p class="ql-block">母亲初中就读于柳中(现柳州高中)初中部,毕业后得到了柳高和桂林德智中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因为家里无钱供读,只得上了免费的柳庆师范,大家都为她惋惜。</p><p class="ql-block">(母亲通过柳州香山慈小她北京籍的老师李韵竹先生联系了北京香山慈小本部,促成了柳州教育参观团赴京参观学习,图为在北京香山慈小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母亲师范毕业后全班分配到柳江县(现柳州市柳江区),刚解放乡下很不安定,常有土匪骚乱,父母经常配枪随工作队下乡。后来好些同学跑回柳州市里了,只剩连父母亲一起3个人坚守着阵地。</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先后在小学、中学和师范学校任过教,担任过教师、教导主任、校长和县教研室主任。她把我们姐弟5人交给柳州的外婆抚养,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每到周六晚上(那时没有双休),我们便在家门口翘首以盼,盼望着下了班的父母步行20多里回家!</p> <p class="ql-block">  明明外婆已经帮她在柳州的银行联系好了工作,回柳就在离家不远的银行上班,家人可以欢聚一堂,可她就是不肯离开挚爱的岗位。</p> <p class="ql-block">  我始终不明白:一个在城里娇生惯养长大的女生,何来的勇气与毅力,在穷乡僻壤坚守了大半辈子,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 我始终不明白:在那教师被斥为臭老九的年代,母亲怎样做到顶着骂名与贫穷,手执教鞭,无怨无悔!</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70年代文革后期,是我们一家最为艰难的时候,父母因文革派性打压,被下放到乡镇中学,工资也不能及时发放。我们几个中学毕业了的姐弟分散在各地插队,我所在的生产队一天公分只有4毛钱,一年到头领到手的只有十几块钱。可是母亲却用了她个人一年的布票,给一个贫困的学生买布做了新衣服。以至在离她学校不远处插队的三妹委屈地说:我都没有这种待遇。</p> <p class="ql-block">  母亲关心她学生的学习,还关心到毕业后的工作。想方设法帮助农村的学生联系工作,甚至惠及学生的子女,她经常动用我和妹妹关系,要我们帮她那些农村学生的子女,办到城里条件好的高中、中专以至大学读书。</p>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姐弟的事她都没有去求过人,全凭我们自立自强。可是有一次她为了给当地申请扶贫款项,居然带着当地领导,跑到南宁去找她时任自治区高位的学生帮忙,这不由得让我们姐妹面面相觑:“这还是我们的妈吗?”</p> <p class="ql-block">  母亲退休后还情系教坛,图为2017年11月11日,在柳州铁一中国际部给学生讲述抗战往事。</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籍校长莫德先生与她握手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加拿大BC 省教育部视察广西高捷国际学校的官员与她交谈。</p> <p class="ql-block">  我与父母</p> <p class="ql-block">  母亲师范入学60周年学友编辑的纪念册</p> <p class="ql-block">  关心奥运会开幕式</p> <p class="ql-block">  母亲91岁时唱起她最喜爱的歌</p> <p class="ql-block">  母亲以93岁高龄辞世,她的跟我一样年逾古稀的学生纷纷来与她告别。母亲在遗像里含笑望着我们,她一定一如既往地像生前一样,祝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勇往直前!</p><p class="ql-block"> 就让我用她生前最喜欢的《送别》,来祝她安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