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绍兴两日游匆匆站票返沪</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文/王李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乌篷摇碎鉴湖幽,曲水流觞兴未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沈壁犹题钗凤怨,鲁轩长忆药庐忧。</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阳明心学传千载,秋瑾英名冠九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忽念人潮假期至,轻装站票踏归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月27日,女婿听说我们想去浙江绍兴看看,便抽时间替我们做起了攻略,包括去的车次,在那里住的地方。29日上午9点38分,我们从上海南站乘坐D3107次上海南至深圳北的动车,11点40分到绍兴北站。出站后,经过足足有千米长临时搭建的长廊,拐了两个弯,来到乘坐出租车的地方。半个小时的车程便来到了预定民宿的仓桥直街口。下车往里走三分钟便到了花筑·幽兰别院民宿,开启绍兴之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仓桥直街二〇〇三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号称绍兴第一老街。街内有仓桥、龙门桥、宝珠桥、府桥、石门桥、酒务桥、西观桥、凰仪桥等传统古老石板桥,平添水城氛围。河道两旁以水乡民居为主,大多建于清末民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登会稽,观兰亭,品世界三大古酒之黄酒,看全国第二大剧种发源地之越剧,西施故里看西施。瞻仰周恩来、周树人、王冕、徐渭故居,看王充《论衡》,陆游故里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看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卧薪尝胆”,“否极泰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关键是从上海南站坐动车,太方便了。上海南站简直是徐汇区的火车站。15分钟车程一溜烟就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中午下动车,下午第1站直奔距绍兴市区13公里兰亭镇兰亭村占地13万平方米的兰亭5a景区。当年41个群贤毕至,留下一段千古佳话和天下第一行书。著名的鹅池石碑为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联手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兰亭景区回来的路上,顺道到秋瑾故居打了个卡。因为时过下午6点,故居已经打烊关门,在大门口拍照留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秋瑾(1875—1907),原名闺瑾,字璇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山阴人(今绍兴市)。辛亥革命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解放运动的先驱。辛亥革命后,在她就义处建立起了秋瑾烈士纪念碑。1912年,孙中山题赠挽幛“巾帼英雄”。1939年,周恩来题词“勿忘鉴湖女侠遗风,望为我越东女儿争光”,号召世人向秋瑾学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秋瑾故居位于绍兴市绍兴古城南部塔山南侧和畅堂35号,占地面积192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是一处具有明清风格的绍兴台门建筑,砖瓦结构、乌瓦粉墙、青石板地、木格门窗,主体建筑共五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兰亭景区出口出来的小商品街道上,有一家《生日报》馆吸引了我的目光。上前一打听,一个50多岁年龄的老板说,一般情况下顾客的出生日都能找到当天报纸。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出出生日期后,他居然找到了我出生当日的6份报纸,其中包括上海文汇报、光明日报、山西日报、天津日报、河南日报。我要他拿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其中文汇报保持良好,光明日报品相有点瑕疵,头版中间有个鸡蛋大的洞。最后挑了文汇报,将光明日报头版拍了下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就是主打一个好奇,农夫降生的这一天,对农夫是天大的事。而同样在这一天,很想知道全球、全国发生的其他大事,60多年的时间跨度,只有这种报纸上登载的东西比较靠谱。尽管比较官方,但还是有它的客观性。就像光明日报头版头条登的周总理说国内外形势好的很,文教战线形势好的很。在这么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农夫诞生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晚上住打卡地排老二、绍兴最有名的老街、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的仓桥直街历史街区,老街老方便,韩总这安排妥妥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月30日。今天有点拼,8点出门到东湖荡乌篷船,来到沈氏园子观陆游与唐婉二题《钗头凤》。转鲁迅故居三味书屋,周恩来祖居,王阳明故居。王阳明是浙江余姚人,只因明朝余姚曾归绍兴市管。此外,蔡元培故居由于在整修闭馆,未能参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篷船是浙江绍兴的独特水上交通工具,是绍兴一道独特的风景。因竹篾篷被漆涂成黑色而得名。船身狭小,船篷低矮。船板上辅以草席,可坐可卧,但因船篷低矮和船身狭小,故乘客不方便直立,否则有失去平衡而翻覆的危险。用人力推进,以脚躅桨,划船的人坐在船身后艄,两脚踏在桨柄末端,以腿的伸缩蹬踏使木桨击水推进,时速可达10多公里。航向是由划船人的手桨来控制。乌篷船大多在江中驶,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或独或群,独则独标高格,群则浩浩荡荡。乌篷船是水乡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东湖景区内,我们尝试着坐上乌篷船,每人40元,老人小孩均没有优惠价。每条车限坐4人,由一个船老大划船。由于船体太小,坐下以后身子稍有挪动,船体便会晃动。于是乎,我们小心翼翼,拍照也是非常谨慎。船老大说平时游览一趟半小时,今天给我们15分钟,五一假期间只有8分钟,因为人实在太多了,我们也能够理解。船到终点的时候便进入了一处开采矿石形成的岩石之中。其中一块石壁上镌刻了郭沫若的诗词:“箬篑东湖,凿自人工。壁立千尺,路隘难通。大舟入洞,坐井观空。勿谓湖小,天在其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为减少走路,同时也是看看返回的风景,我又花40元乘船返回。夫人在岸上走10来分钟也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园,位于绍兴鲁迅故里东侧,原为沈氏私家花园,为宋代私人园林,总占地3.8万平方米,距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绍兴解放之时该园仅剩一隅。1987年、1993年政府在其原址重建。有孤鹤轩、半壁亭、双桂堂、八咏楼、宋井亭、问梅槛、琴台和广耜斋等特色景观。2012年,沈园与绍兴鲁迅故里共同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钗头凤碑在一堵从沈园考古挖掘出来的旧碑墙上,碑上刻着两首词,词牌名皆为《钗头凤》,一首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另一首传说为宋朝才女唐琬的作品。“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最初娶唐琬为妻,婚后两人相处融洽,伉俪情深。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琬,逼迫他们分开。婚后不到三年,两人离异,陆游另娶了妻子,唐琬也改嫁了赵士程,双方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十多年后的春天,陆游与唐琬在沈园游玩时邂逅,陆游回忆往事,怅然若失,题《钗头凤》于沈园壁间。唐琬见到这首词也和了一首,情意凄绝,不久就抑郁而逝了,《钗头凤·世情薄》也因此成为了千古绝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b></p> <p class="ql-block">绍兴鲁迅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鲁迅中路241号,含三味书屋和周家老台门。绍兴鲁迅故居新台门坐北朝南共六进,有八十余间房子,连后园即百草园在内占地4000平方米。1988年,被核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味书屋,清代建筑,在鲁迅故居东约70米处,本是寿氏书房,后改为私塾,鲁迅12岁至17岁时在此入塾。书屋是寿家台门东花厅,坐东朝西,三开间平屋。屋后有小园一,植有腊梅、桂花及天竹等,为鲁迅与同学课余嬉戏之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周恩来祖居,位于绍兴市区保佑桥河沿(即今劳动路东首),是一幢坐北朝南具有明代建筑风格的砖瓦房,富有传统特色的黑色竹丝台门。祖居占地面积2150平方米,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坐北朝南,共三进。1939年3月29日,周恩来曾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回归祖居,在这里接待过亲友和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并给爱国人士和亲友书写了多幅题词,并填写了周氏宗谱。八十年代,绍兴政府对百岁堂进行整修,仪门之上的“百岁寿母”匾额由顾廷龙补书,门楣上方的“周恩来祖居”门匾为陈云题写,1998年3月,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百岁堂再次全面扩建,并在祖居对面新辟广场,正中塑有周恩来全身铜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周恩来祖居出来,我们打的士一个起步价10元便来到了绍兴王阳明故里。阳明故里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余姚曾隶属绍兴。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绍兴王阳明故里是王阳明生活时间最长、遗存最为集中的核心文化遗址。该景区包含阳明故居遗址、纪念馆、广场等主体建筑,现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全方位展示了阳明心学的文化体系和历史价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4月30日,刚刚晚餐在小绍兴餐馆露天吃了绍兴臭豆腐、绍兴酱板鸭、绍兴腊味串、绍兴小梭螺.、绍兴古越龙山,又来喝着黄酒拿铁,看一场露天电影《唐探1900》。农夫陪着媳妇也是刘姥姥进城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原本3天的行程赶在了2天,目的就是赶在五一放假之时返回上海,避免人从众场景。于是在12306铁路官网上候补上2张5月1日14点8分无座的G7546次开往上海南站复兴号高铁。上车后像我们一样的无座的旅客有许多,夫人上车以后,一眼就看到边上一个供乘务员坐的简易座位,于是占下来。开车以后让我一直坐到上海南站,而她自己也在车开出20分钟到杭州东站后,找到了后面车厢唯一的一个空位子坐到上海南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辈子干铁路39年,贡献了青春年华(没献子孙),干企业法人创造的利税不下10个亿,退休后第一次买到无座高铁票,总觉得心里不是个滋味。还好运气不错,虽然买的是无座票,但还是一路坐到终点站,16点半顺利到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文图:七宝农夫原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