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赶集是一种期盼,长大后,赶集是一种怀念,离乡后,赶集是一种乡愁……</p> <p class="ql-block"> 过去,在偏远地区,买卖货物有一定地点、日期,到时商贩、居民都赶往交易,称为赶集,现在,赶集是人们购买农副产品及日常小零碎的场所,不仅局限在农村,家乡的县城也有,每五天就有一回,每逢这天集贸市场甚是热闹。你可以去感受一下,买一些应季的瓜果蔬菜,可以去吃家乡的传统美味……</p> <p class="ql-block"> 赶集时,你可以任性一回,肆意品尝家乡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凉粉、粉皮、碗托儿……”拖着长长尾音的叫卖声,让你不得不停下脚步,“来一碗米凉粉,来一个肉碗托,还是来一碗粉皮……”卖东西的大妈热情招呼着,你可以爽快地来上一碗,调上油泼辣子再滴上老陈醋,会很过瘾的,碗托的灵魂是醋蒜汤汤,碗托好不好吃关键在于此,我们常常拿这个汤汤评判碗托的好赖。</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素碗托一毛钱一个,能吃上一个碗托已算是奢侈了,那时一毛钱能买八个水果糖的,因为小时候生活在农村离赶集最近的也有十几里地,我们小孩子是不常去的,只有在每天一度古合唱大戏或过年购置年货时大人才带着孩子们去的,那时,赶集就是一种期盼。</p><p class="ql-block"> 在同龄人中我算是幸运的一个,父母亲在外工作,我和弟弟寄居姥姥家,因为家里孩子少,宠爱自然也不少。姥爷是个买卖人,每次周边地方赶集都会做一些牛马羊的生意,总会带一些稀罕吃的回来,我和弟弟用指头数着赶集日子,有时等到天黑也等不到姥爷回来,姥爷出去做生意不一定多久才回来,也许是几天,也许是半月,我们在期盼着姥爷赶集归来……</p> <p class="ql-block"> 家乡人把家乡所有美食都搬在集市上,满足你对美食的愿望,凉粉、粉皮、碗托自然不在话下,是府谷人经常吃的小食,几天不吃就有点馋的那种。每逢赶集时你也可以吃上刚出锅的猪头肉灌肠,酥鸡肉拼三鲜,还可以吃现炸的糕圈圈,赶巧了还可以吃上一碗诱人的酸粥,光看那颜色就食欲大增,垂诞三尺了。吃酸粥也是有讲究的,灵魂红腌菜和洋柿子汤汤,配上别的菜吃不出那个味,它是老公家乡的美食,受老公彩影响也成了吃酸粥老乡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春天永远是美好的,有人把它写在诗词中,有人把它画在书画上…有人则把它吃进肚子里,我觉得是后者居多吧。</p><p class="ql-block"> 春天是吃货们的季节,当苜蓿刚露出头就被吃货们盯上,因为这时的嫩芽最美味,你可以凉拌着吃,可以裹上面粉做成野菜团子吃,可以和土豆丝丝炒一起吃,也可以和土豆泥拌一起吃,甚至还可以做成馅包饺子,包糕角子吃……总之吃法之多,令人感叹吃货们的奇思妙想。紧接着是苦菜、小蒜、蒲公英、树上的榆钱子,槐花儿,凡是没毒性的野菜是都可以吃的。我们家乡是没有荠菜和香椿的,我只在大城市吃过,齐菜饺子和香椿炒鸡蛋,我觉得吧,还是家乡的山野风味会更美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已经有好久没去没去赶集了,前几天去赶了一次,品尝好久没吃的家乡风味。我来到小摊前,很霸气地向正在忙碌的大婶吆喝了一声:“来个肉碗托儿……”颇有一番孔乙己的派头,我是站着吃碗托的那个!</p><p class="ql-block"> 集市上没有你买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苦菜、苜蓿、小蒜等山野菜都有卖的,我问了一下价格,价格高的离谱,苦菜居然卖十块钱一斤,就连苜蓿也是五块一斤,听卖菜大妈说:前段时间苦菜还卖过五十块一斤,也许是物以稀为贵吧。随行的婆婆妈说:不用买了,过几天她回老家给我剜一些让我吃,那就等几天吧,做一顿忆苦思甜的美食,满足一下我的味蕾。</p> <p class="ql-block"> 春天是短暂的,当你还沉浸其中,春已远去,踏过春,赶过集,尝过春天的味道,那就把春天珍藏在记忆中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