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18日,我们从广西灵川出发,一路北上,抵达湖南长沙,行程约521公里。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湖南省博物院,一睹马王堆汉墓考古挖掘出土的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湖南省博物院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50号,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中央地方共建的八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堪称湖南省规模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其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湖南省博物馆,2022年正式更名为博物院。馆内以“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为核心展览,生动还原了西汉贵族的生活场景,展示了辛追夫人遗体、精美漆器、帛画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那么,马王堆汉墓是如何被发现的呢?1971年底,解放军某医院在长沙马王堆附近挖掘防空洞时,一名工人偶然发现地下冒出的气体能够点燃,火焰呈蓝色。同时,现场还发现了土层中的夯打痕迹、碳化颗粒以及白色膏泥等异常现象。湖南省博物馆随后进行了初步调查,判断地下可能存在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1972年1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开始考古挖掘工作。</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座古墓被称为“马王堆”呢?其实,这是一个历史误会。在发掘之前,人们普遍认为这里安葬的是五代时期的楚王马殷,因此得名“马王堆”。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出土的文物表明,墓主人并非姓马,而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成员。利苍,作为西汉初期的名将,被封为轪侯,其妻子辛追夫人的遗体在一号墓中被发现,保存极为完好,被誉为“千年女神”。</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西汉王朝的建立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篇章。追溯其起源,可以回到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拉开了反抗秦朝统治的序幕。随后,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响应,刘邦也在沛县举兵,加入了这场反抗秦朝的浪潮。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军攻入关中,加速了秦朝的覆灭。之后,项羽进入关中,自封为西楚霸王,并分封了18个诸侯王,刘邦被封为汉王。然而,公元前206年,项羽杀害义帝,刘邦借此机会公开声讨项羽,各路诸侯纷纷响应,楚汉战争由此爆发。经过多次战役,刘邦逐渐壮大势力,最终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项羽自刎而亡。同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登基称帝,建立西汉王朝,定都长安。</p> <p class="ql-block">那么,长沙国又是如何诞生的呢?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为了巩固统治,争取军事首领的支持,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度,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其中包括吴芮为第一代的吴氏长沙国。吴芮原本只是秦朝的番阳县令,但因率领越人参加反秦起义,并在楚汉战争中站在刘邦一边,最终被封为长沙王。</p> <p class="ql-block">利苍,作为西汉初期长沙国的丞相,其权力和地位在长沙国举足轻重。西汉时期的诸侯国丞相多由皇帝直接任命,兼具地方治理与中央监察的双重职能。汉惠帝二年四月(前193年),利苍被封为轪侯,其封国位于今湖北蕲水县西四十里。利苍家族共传四世:侯利仓、侯利豨、侯利彭祖、侯利秩。</p> <p class="ql-block">作为西汉时期的列侯,轪侯国享有诸多特权。在政治上,轪侯的地位仅次于天子和诸侯王,能够直接参与国家大事,显示出其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在经济上,利苍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钱财和良田赏赐,还拥有封地的税收收入,这些原本应归中央朝廷的税收,如今归其所有,极大地增强了其经济实力。在军事上,虽然具体特权未见明确记载,但作为贵族统治集团的上层成员,轪侯可能享有某些特殊待遇或资源,这有助于其在地方上的统治和防御。</p> <p class="ql-block">了解了利苍的历史地位后,我们便不难理解,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为何能够充分反映西汉时期最先进的社会文化与科技水平。</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南省博物院,探寻马王堆汉墓发掘出的珍贵文物,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一改秦朝以前贵族死亡后豪华糜烂的陪葬陋习,将活人、活马、陶俑改为体积更小的木俑。这一转变,充分体现了西汉社会的文明进步。</p> <p class="ql-block">眼前所见,是一场宫廷舞蹈的生动还原。这些珍贵的文物,为我们现代人研究西汉时期的舞蹈与服饰提供了极高的参考价值。如今流行的汉服,正是我们祖先在2200多年前就已创造的美丽服饰。</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这件文物,名为六博棋。六博棋的起源可追溯至夏朝或更早,盛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汉代后逐渐衰落,至晋代失传。其规则与棋盘设计对后世象棋等棋类游戏产生了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珍贵的25弦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弦乐器之一。瑟主体为木制,长116厘米,瑟面略拱,设有共鸣窗,弦由素丝搓成,分为三组(中间7弦较粗,内外各9弦较细)。这一发现对研究汉代音乐史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是竽簧片。一号墓出土了22管竽模型(无簧片),而三号墓则发现了实用竽残件,包括23个竹制簧片和折叠管。簧片上的“点簧”技术(用白色小珠调节音高)证明当时已掌握精密音高控制技术。</p> <p class="ql-block">这件文物是西汉时期的七弦琴。最有趣的是,它没有“秦”这一机构,那么它的音是如何调制的呢?</p> <p class="ql-block">眼前这些陶罐,虽看似普通,却承载着西汉时期的生活记忆。</p> <p class="ql-block">在马王堆汉墓展览馆中,我们发现了许多精美的漆器。这证明,早在2200多年前,我国对“漆”这种材料的生产与工艺应用已相当成熟。</p> <p class="ql-block">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漆器,我不禁联想到山西平遥的推光漆工艺。平遥推光漆工艺正是以大漆为主要原料,而大漆工艺可追溯至22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这正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那么,大漆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大漆,也称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漆液。生漆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具有极高的耐用性和防腐性,因此被广泛用于制作漆器。</p> <p class="ql-block">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是汉代漆器工艺的杰出代表。这些漆器不仅数量众多,品类齐全,而且制作工艺极为复杂,反映了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漆器的胎骨通常使用耐腐、防虫、耐水的金丝楠木,这使得漆器能够历经千年而不朽。</p> <p class="ql-block">从这些文物中,我们看到中国酿酒工艺在2200年前已相当成熟。那么,山西汾酒的制作工艺可以追溯到哪个年代呢?根据《北齐书》记载,汾酒(时称“汾清”)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已备受赞誉,成为皇室贵族喜爱的美酒。由此可见,山西汾酒酿造技术与西汉酿酒工艺之间,还相差7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是真正的汉服。要了解汉服,就必须首先了解西汉的纺织技术,而要了解纺织技术,就必须了解西汉的纺织原料。</p> <p class="ql-block">据讲解员介绍,西汉时期我国尚未种植棉花,纺织原料主要来源于桑蚕养殖。因此,汉服多以桑蚕丝纺织为主要原料。</p> <p class="ql-block">桑蚕丝服装有何特点?首先,它非常轻薄,垂感极佳,所制衣物线条流畅飘逸,妇女穿着显得优雅大气。古诗《蚕丝赋》中如此描写:“轻柔飘逸胜云烟,晶莹剔透玲珑色。”以“云烟”比喻蚕丝,强调其通透与轻薄。因此,汉服已成为现代人热捧的时尚潮流。</p> <p class="ql-block">其次,桑蚕丝具有温感调节功能,冬季纤维间隙锁住空气保暖,夏季快速散热降温。此外,它还具有天然属性三角棱形的蚕丝在光线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凸显汉服的高贵典雅。</p> <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素纱单衣,辛追夫人随葬品,重仅49克,长132厘米,以极细蚕丝织成,薄如蝉翼,轻若烟雾。它展现了汉代纺织技术的巅峰,是目前世界上最轻薄的古代服饰。</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书写在帛书上的《天文气象杂占》,31幅彗星图详细的记录了彗星名称以及运行特征,为促进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气象依据,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彗星图谱。</p> <p class="ql-block">《天文气象杂占》不仅展示了汉代天文学的卓越成就,也揭示了先秦至汉初占卜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其彗星图谱与天文数据至今仍为科学史研究的关键依据。</p> <p class="ql-block">《五星占》记载的金星会合周期测算误差仅0.48天,体现西汉初期天文观测的高精度。</p> <p class="ql-block">帛书反映了战国至汉初的天文气象知识体系,是研究古代占卜文化、天文学史及图像传播的重要实物资料。其晕象图与后世云图存在明显渊源,印证了中国古代气象观测的连续性。</p> <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是马王堆出土的《足臂十一脉灸经》经络图,中医在研究经络方面早在西汉时期就广泛应用了。</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书写在帛书上有关中医经,脉,络的理论。</p> <p class="ql-block">西汉时期的冶炼技术已经达到一个鼎盛时期,极具代表性的四羊方尊的造型独特,其肩部装饰有四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巧妙地伸出器外,而羊身与羊腿则附于尊的腹部及圈足上,形成了巧妙的结合。方尊的四面正中各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至前居中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采用了精湛的两次分铸技术铸造而成,整体浇铸一气呵成,展现了当时高超的铸造水平。</p> <p class="ql-block">这个青铜器叫皿方罍(读lei商代);</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盛器。青铜或陶制。圆形或方形。小口、深腹、圈足,有盖,肩部有两环耳。用以盛酒和水,也用作礼器。</p><p class="ql-block">被誉为“方罍之王”,是中国青铜器鼎盛时期的巅峰之作。器身通高63.6厘米,以云雷纹为底,饰兽面纹、夔龙纹等,雕刻繁复精美。</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的是T形帛画(西汉)也被称为“非衣”或“裴衣”这种帛画在出殡时张举,作为铭旌使用,因此也被称为“非衣”。在《说文·衣部》中,“裴”字解释为“长衣”,因此“非衣”也可以读作“裴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覆盖于辛追夫人内棺之上,分天上、人间、地府三层,以朱、黄、黑三色绘制,展现汉代升仙思想。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使其成为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个器物叫虎座凤架悬鼓,是楚国乐器典型的代表器物。 这是中国楚墓中发掘出的最大虎座凤架鼓之一。整个作品的造型别致典雅,设计精良,体现了设计者绝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参观完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后,百思不得其解,这些文物深埋地下2200多年怎么保护的这么完好?这究竟是什么方法呢?</p><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志愿者告诉我们;首先,马王堆汉墓的地理位置和构造为其提供了天然的保护,墓葬深埋地下约20米,墓室四周及顶部覆盖了1米厚的青膏泥层,隔绝氧气并形成恒温恒湿环境。此外,椁室外围填充木炭层进一步防潮,棺椁采用耐腐蚀的楠木制成。其次墓顶封土厚实且分布复杂,盗墓者挖掘时易误判墓室位置。棺液中含有朱砂等成分,形成抑菌环境,进一步保护了文物,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马王堆汉墓内的文物能够历经千年仍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文物陈列馆想要告诉我们在2200多年前西汉社会的许许多多的过往。通过参观我们更加领悟到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化自信内含。</p><p class="ql-block">下一个目标河南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看看那里的月季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