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里的热血青春与家国情怀

艳阳天

<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80后,在阅读《红岩》这部经典长篇小说时,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段波澜壮阔、充满血与泪的革命岁月。书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场景,让我思潮澎湃,难以自已。</p><p class="ql-block"> 在渣滓洞集中营,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令人发指。他们不给被囚禁的同志们水喝,妄图以此摧毁大家的意志。在那令人窒息的酷热与干渴中,同志们浑身无力、饥渴难耐,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人屈服。刘思扬,这位出身优渥的共产党员,同样坚守着信念。吃饭,这个再平常不过的行为,此时却成了一场艰难的战斗,一场对反动派不屈的抗争。刘思扬积极地为大家服务,自己也强忍着吃下干硬霉臭的饭粒,还不忘给昏迷的同志留饭。看着满院几乎未动的饭桶,他心中的痛苦与坚定相互交织。这些革命者深知,活着,是为了保存实力继续战斗,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国家的未来,他们将民族大义扛在肩上,哪怕生存条件再恶劣,也绝不放弃。</p><p class="ql-block"> 余新江踮起脚尖,在探望的人群缝隙中,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担架上,一条破旧的毯子下,是毫无知觉的躯体,一双鲜血淋漓的赤脚,拖着沉重的铁镣,血水顺着铁链不断涌流。那被铁镣折磨得皮开肉绽的脚踝,深深刺痛着每一个人的心。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这位英雄是谁,这种悬念紧紧揪住了读者的心,也让集中营的狱友们充满好奇。直到后来,我们才知道他就是许云峰。即便遭受了如此非人的折磨,许云峰的精神与意志却从未被打倒。当他逐渐恢复意识,拖着沉重的脚镣唱起《国际歌》时,那激昂的歌声如同火炬,点燃了狱友们心中的希望与斗志。整个监狱都回荡着《国际歌》的旋律,这是对自由的渴望,对胜利的坚信。特务看守长“猫头鹰”的谩骂,在这强大的精神力量面前,显得如此无力,他的内心,其实早已被革命者的气势所震慑。</p><p class="ql-block"> 龙光华,一位为了保护珍贵水源,与特务英勇抗争的革命战士,他的牺牲让人心如刀绞。特务们的残暴,让他遍体鳞伤,监狱恶劣的环境,又让他的生命迅速消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昏迷中仍念叨着“兄弟们……进川……解放……全中国……” 余新江守在他身边,不断告诉他胜利的消息,龙光华脸上偶尔浮现的笑意,是对革命胜利的坚信。他牺牲时,一只手紧抓牢门,一只手前伸,双眼凝望远方,那是对革命事业的无限眷恋与未尽的期许。这一场景,展现了革命战士的无私与坚定,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不禁热泪盈眶。</p><p class="ql-block"> 为了给龙光华同志举办追悼会,全体狱友不惜绝食抗争,将生死置之度外。最终,他们的坚持与团结取得了胜利。追悼会上,那庄严肃穆的场景令人动容:老大哥庄重地走出牢门,有人手捧灵牌,有人高举招魂幡,龙光华的遗体身着解放军军装,虽破旧却依然彰显着英雄的气概。一幅幅挽联,表达着对烈士的敬意与对敌人的愤怒。“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魂鬼死不还家”,这是革命烈士的真实写照。全体狱友整齐排列,悲愤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他们用行动宣告着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这场追悼会,不仅是对龙光华的缅怀,更是对敌人的有力回击,预示着革命胜利必将到来。</p><p class="ql-block"> 江姐受刑的场景,是书中最令人震撼的片段之一。面对敌人的酷刑,竹签钉入十指的剧痛,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发出一丝呻吟。敌人的威逼利诱,在她钢铁般的意志面前全然失效。回到牢房后,她的回复“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和坚定信仰。江姐的英勇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女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她是革命的英雄,值得我们永远敬仰。</p><p class="ql-block"> 《红岩》中的这些场景,只是革命先辈们英勇斗争的缩影。他们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在享受和平与繁荣的同时,绝不能忘记历史,忘记这些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的英雄们。我们应珍惜当下,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不负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