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揭示生命真相</b></p><p class="ql-block"> 我们面对的对象始终是人,对人进行正确的认知,如何客观正确的认识人和人体,我用把人进行一分为二的思维来认识:一个大活人他是合二为一的,如何把人一分为二更合理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活人和死人进行比较,活人是合二为一的,那么死人就是阴阳分离的,所以当我们把这个问题看成是小学一年级的算术题来解就简单多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 1+1=2,那么 2-1=1,活人-死人=?死人就只是一具尸体,那这个人他活着的时候,他肯定是比单纯的尸体多了一部分内容,就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部分,这个部分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人神。我们千万不要神话这个词汇,我最怕的就是大家去神话它,你只当他就是比死人比尸体多出来的那个部分就行啦,这部分我们也不必要过度解读,人神也不是神经线,人体内神经线只是人神的一部分物质基础,不是人神本身。</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看一个大活人就这样我们真正认识到了,他不但有身体的部分,还有功能的部分,身体是有形的部分,看得见摸得着,是结构部分;而功能是无形的部分,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知道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比方:说话,呼吸,心跳,走路,喊叫,打人,唱歌,跳舞等这些都是人神的功能,而如果这个人生病了,就会出现恶寒怕冷,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头痛,头晕等这些症状,症状自然也通通归属于人神的功能部分,但属于功能异常。而这种人神的功能异常所对应出现在人体上又是什么状况呢?我们留在后面揭示。</p><p class="ql-block"> 当你在你的认知体系里,接纳了这种“一分为二”的认识后,那么距离解开生命奥秘便不远了。</p><p class="ql-block"> 不过,我们会发现,仅如此划分仍显粗糙,在实际运用中往往会令人感到无从下手。因此,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细分,这就涉及究竟划分“人神”还是“人体”。若选择划分“人神”,便意味着要踏入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人的意识世界以及底层意识结构。然而,其中诸多内容经不起严谨的考证。鉴于此,我们决定聚焦于“人体”。须知,前文提及的“一分为二”之法,并非要将人体进行物理性地锯开,而是在思维认知层面进行划分。所以,研究人体与研究“人神”在本质上并无太大差别。接下来,我们继续对人体进行“一分为二”的剖析。研究人体,就如同审视一个具体、客观的物体,如何以最客观、最真实的方式对其进行划分,这无疑是对智慧的考验,需要全面、周全地考量。例如,当我们面对一片面包、一根火腿肠、一段木头或一块石头时,究竟怎样去认识它们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呢?我的理解是,应将其划分为空间与结构两部分。以房子和汽车为例,房子可细分为墙体、门窗、天花板、地板,这些元素组合起来,才构成了厨房、卫生间、客厅、卧室等不同的空间,如此方能称之为一个完整的房子。人体亦是如此,人体内部存在着缝隙、通道和空间,分布着密密麻麻的小孔洞。其中最为粗大的,当属从口腔延伸至肛门的消化管道,实际上,若没有食物和粪便的填充,它便是中空的。血管亦是如此,若没有血液的充盈,同样呈中空状态。此外,肌肉之间也存在缝隙,若没有组织液和水液的填充,便呈现出密密麻麻的空间缝隙通道。而且,血管壁、食道壁,乃至我们的皮肤表面,都布满了小气孔。皮肤上的这些小孔洞,既能排汗,又可闭合,甚至能引发鸡皮疙瘩等现象。基于此,我们将人体划分为无形的空间、孔洞、缝隙、通道,以及有形的筋、脉、肉、皮、骨,还有填充在这些空间、缝隙、通道中的津液、气血等液态物质。如此一来,对人体的认识便趋于完整。以一片面包片为例,我们清楚其内部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洞,这些孔洞之间由面筋隔开,使其质地松软,轻轻一压便会变实,但无论如何压缩,仍能看出许多小孔洞和缝隙,就如同海绵一般,由众多缝隙、孔洞和中间的隔断构成。人体同样具备这样的结构,只不过人体内部充斥着津液、气血等液态物质。如此认识人体,方显完整。接下来,我们聚焦于人体内的空间、缝隙、通道等部分,在中医领域,它们有一个专门的名称——玄府通道。对于一栋房子而言,其核心要素便是空间。若在室内设置一道隔断墙,将厨房与客厅完全隔开,那么人们便无法从客厅顺利进入厨房。因此,一栋房子的关键在于其空间是连贯、贯通的。一旦进入入户门,人们便能自由穿梭于各个房间,这样的房子才称得上完整。同理,人体内最为关键的,便是人体内部空间是连贯、贯通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人体内的玄府通道需连贯成整体,如此,津液、气血等液态物质才能在人体内顺畅地循环流动。所有的疾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体内空间不再完整,不是一个完全的整体了,这样津液气血这些液态物质会被分割封闭在不同的空间里,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当你仔细检查病人的身体时,定会发现某些部位僵硬,某些部位松软。僵硬之处,往往是过多的津血被封闭其中,受阻、鼓胀所致;就是津血多了,实了。而松软之处,则是气血不足,塌陷所至,犹如被捏扁的面包,空间塌陷。当然,还可能伴有局部发热或发冷的现象,热血涌至则发热。因此,在诊断时,触诊软硬与寒热状况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当你在患者身体上触摸诊断时你能摸出来软和硬的区别,就已经是一味大师级医生了,摸不出来区别,就算知道再多穴位,掌握再厉害的医术技巧,和这个人也没有半毛钱关系。那只是思维认识里的技巧和实际的人体是没有关系的。所以没有诊断就没有医术。诊断大于治疗,先有诊断后有治疗,先有道后有术,道成之前以术显,道成之后万法生。</p><p class="ql-block"> 津液气血等液态物质在人体空间内循环流动,主要呈现两种形式:一是自内而外的循环,称为沉浮流动;二是上下运动,称为升降运动。升降沉浮,周而复始,永不停息。一气周流。当你明白了这点,便可知疾病之根源,无非津液气血亏虚或空间堵塞两种情况。若津液气血不足,人体空间便会自行塌陷,人显得干瘪,故而治病如此简单,用你柔软的温暖的手轻轻触摸松软的地方,慢慢找到软硬结合处,细致渗透性的打通它,实现人体僵硬和虚软部位的互通,使得津液气血实现自由的循环流动。诸病得解。</p><p class="ql-block"> 正如许多老年人一般,与小孩子截然不同。故而,津液气血是否充足,至关重要。若不充足,人体空间便难以充盈。此外,局部堵塞亦不可行,如手指缠上线,便会鼓胀;松开后,虽能恢复原状,但老年人气血不足,空间塌陷内缩,即便缠绕,手指也难以鼓胀,连个头都会略显矮小,俗称“小老头”“小老太”。年轻人通过饮食逐渐充盈肌肉,而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肌肉逐渐消耗,最终干瘪如皮包骨。有了这些认识,我们便能理解人与人体之关系。疾病,无非人体内津血物质不足或通道不畅,进而影响人神功能。人神功能障碍,只有两种情况:通道不通或津血不足,且多数情况下两者并存。因此,我们看病时,需通过人神功能的异常反应,判断是通道不畅为主,还是津血物质不足为主。还有一个难以判断的点,便是人神。它有时被激发,会出现过激反应;有时则萎靡不振。这需要我们仔细思考判断。例如,烦躁感,可能是里热所致,也可能是里寒。里寒导致功能下降,同样会出现烦躁感。若燥屎堵塞,人亦会烦躁,且可能更为激烈,如躁狂证;而里寒津血不足、心脏衰弱时,烦躁则表现为坐立不安、失眠,功能难以维持。今日分享的基础知识便是这些:人一分为二,分为人体与人神;人体再一分为二,分为空间与结构,以及填充在空间内的物质。物质在人体空间内运动产生了人体的时间,对人来说就是寿命,所有的治疗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以空间换时间,打开人体内空间换来津血有序循环流动。恢复生命状态。把紊乱的秩序恢复成正常的能量耗散秩序。</p><p class="ql-block">为了进一步认识人体,我们仍需从宏观上审视。一般而言,仍需一分为二。我习惯将其分为脏腑与躯壳两部分。脏腑,即心、肝、脾、肺、肾、肠道等体腔内器官组织,视为一个整体;躯壳,则包括骨架、肌肉、皮肤。将躯壳视为表,脏腑视为里。如此,人体在宏观上便分为两部分:表与里。如此一分为二,便只有几种情况。先看寒热,有表寒表热、里寒里热。再看虚实,有表虚表实、里虚里实。寒热指温度状况,虚实则指物质情况。人体宏观上一分为二,分为表里。表里温度不均衡,便有表寒表热、里寒里热。一般组合起来,便是表里寒热不均,可能是表寒里热、表寒里寒、表热里寒或表热里热。再看虚实,虚实指物质分配多少,即津血物质分配问题。因此,有表虚、表实、里虚、里实。组合起来,便是表虚里实、表虚里虚、表实里虚、表实里实。有了微观上玄府通道的认识,以及宏观上表里状况的认识,我们便来看看《伤寒论》是如何划分认识的。我们都知道,《伤寒论》将人体分为六大疾病,但我认为疾病需落实到具体人体上。因此,我将《伤寒论》的六经视为六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在里的三个部分是阳明、太阴、厥阴,在表的三个部分是太阳、少阴、少阳。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从最里面,即口腔开始,食物进入食道,到达胃里,停留一段时间后,进入十二指肠,接着到达小肠,通过阑尾进入大肠,最后到达直肠,通过肛门排出。这是食物有形的旅行过程。食物和水分需被人体吸收,营养成分主要在小肠吸收,水分在大肠吸收。人体最里面,那根盘在肚子里很长的消化管道,我称之为阳明,又称食物消化系统。营养和水液物质被肠道吸收后,需运输到五脏进行深加工,才能进入血液循环。因此,肠道壁上连接着密密麻麻的小管道、小细络,即肠道外三焦网膜,负责将营养物质和水液分别输送到肝脏和肺脏。大肠通过夹层将水输送到食道壁夹层,再渗透到肺里;小肠则直接渗透到小肠外网膜,进入肝门静脉网,最终进入肝脏。我将这些管网输送系统称为太阴,又称营养输送系统。营养水液和纯水被分别输送到肝和肺后,肝需输送到心脏,肺则直接通过心肺循环进入心脏。因此,水液和营养在心脏汇合。在肺里,还需吸入氧气,氧气进入血液,与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开始发热。心脏主动脉血是发热的热血,从主动脉出来后,首先分出两个分支,在锁骨下动脉进入手臂,然后进入肌肉,输送到手指;还有两个分支进入脖子,即颈动脉,输送到头部。最粗的一个主动脉出现一个大弯,称为主动脉弓,然后下行,分出许多小细管,向胸胁部位输送,接着到达胃里。因此,胃里热量来自心脏供血,然后进入小肠、肝脏、脾、肾、膀胱、大肠、生殖器官等各个脏腑器官。这是这些器官的热血供应。主管道还需一分为二,分成两个分支进入腿里供血。因此,小肠的热量来自主动脉热量。此时,氧气和营养物质在主动脉血管里反应最激烈,这根血管里的热血最热。从心脏出来,便如点着火一般,一路燃烧到身体各个部分,送去温暖。热血在脏腑里供应的部分,便是厥阴系统,我称之为生化管理系统。热血进入肌肉里,包括手臂、后背和双腿,这部分称为少阳,我称之为体内输送部分。热血最终到达皮下,皮下真皮层后,热量所剩无几,便会回收进入静脉毛细血管网。因此,皮下真皮层是动脉血和静脉血交换的地方,分布在身体皮肤下面的最多。这个系统称为少阴,我称之为能量消耗系统。因为热血在这里释放回收。这层之外,还有一部分实际上得不到热血,只得到热量,所以皮表层只负责热量释放到体外,这层称为太阳,又称体温控制系统。在古代,疾病的命名与现代有所不同,现代医学中,大体一个症状就给出一个病名,导致疾病名称越来越多。古代对于每个系统出现的问题,都会给予一个总名称。例如,消化系统出现问题,便称为阳明病;营养吸收系统出现问题,则称为太阴病;体温控制系统出现问题,则称为太阳病。那么,何为病呢?尽管说法各异,但本质上都是指人体某一部分的组织结构变得疏松或紧实,即物理学上的密度改变。组织变得疏松,密度变小,便会有更多的热血补充过来,产生热感;若变得紧实,密度增大,则会导致热血不足,产生寒感。热胀冷缩,一旦超过该部位正常运行的范围,便称之为病。就像制作面食时,面团发酵后变大,是热胀的表现;而未发酵的面团则紧实,是寒实的表现。热胀冷缩超过了这个部位正常运行的范围了就叫病了。</p><p class="ql-block"> 人体一个非常精妙的巨系统。为方便说,在此我将人体划分为六大核心区域,每一区域都承载着人体的一项关键功能。</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用心读上三遍,万病可自愈!</b></p><p class="ql-block">一、<b style="color:rgb(237, 35, 8);">徒手治病方法论</b></p><p class="ql-block"> 病人与常人,有何不同?常人的感受很舒适自然,病人则感受异常,此乃常理。西医以数据为凭,常人数据正常,病人数据异常,此亦常理。然则,以何为标准,方能真正明了病人与常人之别?</p><p class="ql-block">乃身体之体征改变也。此需触摸以知之。病人身体之状况,与常人必有不同。经典有云:“是动则病。”即某些地方已改变了模样。如后背僵硬如铁板一般,肚子鼓胀如气球,双腿发软如面团等,病人摸起来与常人都不同。</p><p class="ql-block">若能摸出不同,下一步便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靠思路与方法,不可盲干,此乃智者之选。我们知身体上僵硬之处会变软,软之处会填充起来,软硬交界之处,必为关卡。我们会在身体上下游走推按,尝试比较,因人体结构中存在空间缝隙与联通之孔洞通道。软硬之间存压力差,我们只需摸出,在软硬之间施加挤压,使之衔接,身体内部压力即可均衡,多余压力得以释放。软之处,因内部压力小,得气而充盈;硬之处,因内部压力大,气散而压力得释,变软矣。如肚子硬,则做四肢末端或肘窝、腋窝、腹股沟等部位之推拿;后背硬,则做上下推按,从浅层逐层深入。后背腰疼者,摸摸肚子里是否有疙瘩牵拉;脖子前探者,是否脖子前面胸骨柄之肌肉贴骨牵制。肺经前腋窝部位紧牵拉着,前胸塌陷则气不足。需全身上下前后左右比较,不断游走校对身体之形变,借助和利用身体内部压力不均衡,达到调整人体结构形态变形之效果。具体到治疗人体时,会发现很多地方需做出调整。身体调整至正常状态,疾病自消。</p><p class="ql-block">面对疾病,我们是研究疾病还是研究人体?是研究人体结构还是研究人体不均衡?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做出什么。若如西医般强大之研究能力,则去研究那近五万种疾病。但我们只关注人体本身。人体无非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状况无非软硬寒热。人体内水液流动,无非上下内外。搬运水液流动,需有通下水道之思维。</p><p class="ql-block">经络即通道是思想认识论。</p><p class="ql-block">经络即杠杆是思想方法论</p><p class="ql-block">二、<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医世界观</b></p><p class="ql-block">——非一字一句不能读懂</p><p class="ql-block">晨起未醒之时,意识朦胧混沌,仿佛置身于一个无边无际的虚无空间之中。那里安静沉寂,可怕而又神秘,一丝光亮也无。我们的心便安住在这虚无之中,然而它却无法久留,一动,便生出了身体的气感。这气感产生后,便有了“有”的观念,感知到了客观世界。它像一部机器般开始启动运转,有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之感。睁开眼,先有了上下之感,上面轻者便有了天之感,下面重者便有了地之感。低频产生了天,高频产生了地,低频高频交互振动,产生了人感。</p><p class="ql-block">高频、低频,乃人心之频率感受,外界并无天地之分,只在我们人之感受中存在。高频为硬实有形之存在,低频为无形之空之存在。无中无频,有了频率,便是一念妄动之始。低频能量出现,逐渐升高,天和地之感才产生出来。</p><p class="ql-block">有了人感,便有了内和外之感。有了上下内外空间感,便有了运动变化之感。于是,相同与不同之感便产生了,生克制化之感也随之而来。五行运动,万物一一呈现:一气、二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冲、八荒、九极、十方。物质感、空间感、运动感、变化感交织在一起。物质运动产生了时间感,人感之出现,内在有了心肝脾肺肾筋脉肉皮骨之分别,外在则出现了大千世界。</p><p class="ql-block">有了“我”之观念,便分辨出了善与恶、好与坏、人我与物我、我和我。区分不同之感,便立不同之名。有了善恶之感,便会出现不同之事。儒释道法,皆源于此。</p><p class="ql-block">一念妄动,极其细微,人难以明显感知。气感亦难察觉,气感之运动更是难以捕捉。但人感气感所带来之上下、内外、软硬、虚实、大小、形形色色之感,却如此真实。于是,人便认为客观世界是实有之幻境。这些统称为“有”,“有”皆从“无”中产生。这种“有”之产生,在我们感觉中如此真实,以至于人认为外界有个实实在在的世界存在,而不知这些感觉之出现,皆基于人气感之幻化,不真实也。人会把这些“有”当成真实之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认识。于是,我们一直在玩“有”之游戏,“有”之底层,皆为气之妄动。</p><p class="ql-block">这个过程,皆源于人深层之一念妄动。因一念妄动幻化出来之“有”看起来太真实了,所以人不得不信,于是产生了各种信念和立场,进而产生了站在信念和立场上的各种行为和规范。不同之行为和规范产生了对峙,出现了各种事端。人们学习之各种知识,只不过是古人或今人延续下来之各种不同之感受,起了一些名称和概念,被沿袭下来。</p><p class="ql-block">你学会了、知道了,以为是有所得,便会拿来做操作。然而却发现并不总是准确,于是你便会在迷茫中探索,不断矫正、不断调和、不断尝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认识,试图拿来改变客观世界。其实,改变的无非还是自己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看起来客观世界在变化,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之气感和自己之气感之交互。</p><p class="ql-block">人感知身外世界与自身世界是一样的,只不过感知自身世界都是逐渐细微发生气感,只有显现出来时,才会出现实实在在之各种异常感受,如疼痛、麻痒、酸胀、憋闷等。那么这些感受能不能消失呢?如果我们还是采取实实在在很明显的操作,如手术治疗,或者推拿、刮痧、拔罐、艾灸等,能不能消除呢?</p><p class="ql-block">要想消除这些感受,就要引发人之气感,通过气感之改变,才能改变基于气感上之实有感。如果底层之气感没有改变,那么上层之实有感也不会改变。</p><p class="ql-block">如何启动底层之气感呢?便是我们在给患者施加一项治疗操作时,要用心感觉,患者身上之实有,硬的、软的、寒的、热的,试着施加一个很小的力给它一个方向,妄动引发妄动,患者就会产生气感,气感就会产生实有感,就会产生运动变化感。记住,治疗之出发点,是治疗师之妄动引发患者之妄动,引发气感并引导气感变化。疾病产生也是如此产生的,疾病消除也必然如此消除。</p><p class="ql-block">任何治疗方法,都是妄动引发妄动,气感改变实有之感受才会改变。</p><p class="ql-block">前面看懂,后面会惊讶;前面看不懂,后面也不会懂。</p><p class="ql-block">感觉之上可以形成各种知识,但关注知识就会失去感觉。</p><p class="ql-block">只有出入感觉,不断矫正,方合于道之运动。不断矫正,不断返回虚无,方能感受至深,才能改变身体之客观内在世界。</p><p class="ql-block">人只要活着,那么人对人体之感受就存在,气感就存在,五脏六腑之运转就正常,人便无病。</p><p class="ql-block">空是真空,有是假有。</p><p class="ql-block">所有之“有”,皆是人心妄动产生之感受。</p><p class="ql-block">没有妄动,才是真实之境。</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们无法感受到任何存在之物,便是空。我说的都是人认识之世界,没有逃出人认识范围之世界存在。</p><p class="ql-block">就像一张白纸,空白之时才能在上面描绘各种美景,美景是有。</p><p class="ql-block">空就是人无意识状态下,有是有了意识,</p><p class="ql-block">意识构建起来的美妙画卷。</p><p class="ql-block">世间几人能看懂,恍如大梦中,不过一场空。</p><p class="ql-block">三、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医世界观—2</b></p><p class="ql-block">人一觉醒来,从冥冥世界进入醒来世界,再还没有醒来的世界,它只有空无,没有任何一丝妄动,就因那一念妄动人就会醒来,醒来的那一刹那,产生了天地感,产生了炁感,炁感不在外界而在人的一念妄动中产生,从无中生有,这个人感的有就是炁感,宇宙,思想,时空一切都是人醒来时才从无中产生的。这个炁就是从无中来的,无下面加上了四个点,这四个点就是上下内外。无产生了天地,产生了空间感,就象打游戏一样,打开电脑开始加载,加载完成世界就生成了。进入世界就有了开始有了发展,有了结束,又有了往复循环。我们中国文化是实用主义,在你没有醒来之前一切都是空,只有你醒来了才产生了有,有了有才有了始和终,终极而始,开始了往复。</p><p class="ql-block">古圣先贤搞明白了完全客观的世界是不可认知的,既然不可认知那就从主观世界开始,一切来自于人对主观世界的认识,以及在这一最初认识下的发展演变。</p><p class="ql-block">唯心无物的世界观对我们更好的认识客观世界,客观世界不存在,没有人就没有客观世界。</p><p class="ql-block">客观世界在人醒来那一念妄动时产生,接着产生了阴阳两极,阴阳两极是对一念妄动的两种认识。有阴阳两极的出现才会再动产生了三元。天地人,一切都是三元观。四象从一念妄动中产生,四象就是上下内外四极,在上下内外四极中炁感变化就是升降沉浮四象。四象也是升降沉浮。炁如何运动变化,膨胀和蹋缩,只有这两种。</p><p class="ql-block">人认识人体也是这样认识,在认识对象是人体时人感就落实在人体上,一念妄动产生了膨胀和蹋缩,产生了四象变化。在人身上产生了五行运动,产生了六经认识,人是如何吸入和产出,如何膨胀和蹋缩就产生了七冲认识,七冲就是脾胃运化,炁在脾胃运化吸收中不断产生着膨胀和蹋缩。人夺取天地之气,天地交互产生了人感,人感应天气,夺天地而生心肝脾肺肾,心肝脾肺肾运动即五行。</p><p class="ql-block">炁在人体中运行,出现了八纲,寒热产生了虚实,表里产生了阴阳,寒热是温度,虚实是密度,温度变化产生密度变化,表里是空间,进而空间变化,产生了升降现象,升降就是阴阳。</p><p class="ql-block">寒凝则塌陷,热充则膨胀,上热则膨胀,下寒则蹋缩。内热则外越,内收则敛缩。呼则蹋缩吸则膨胀,一进一出,一胀一缩,万病无不是如此。</p><p class="ql-block">当人能理清主观世界也就是理清楚了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等同于主观世界,没有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也就没有意义和价值。这些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过来说它一定真实吗?只不过醒来才真实才可以唯用,唯心无物的世界观,后面有个观字,看到了吗?人醒来之前的世界没有意义,意义的产生是因为这一念妄动,炁感的变化在人心,产生了名相,产生了事情,产生了创造,中国文化是唯用思想至上,以实用为终极追求,一切实用恰恰来自于人对客观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只有修正自己思想世界,对客观世界才能看清,不修正自己思想世界,永远迷茫在思想世界里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走不出来</p><p class="ql-block">我讲的是思想世界是怎么来的。世界观,观世界。离不开人的觉醒。觉一醒来世界就醒来,我们才能作用于客观世界改变世界。唯用论思想。世界观的意思是认识唯用论,之所以能好病是因为我们的操作使得患者自己的气动了,气会过来解决问题。如果意没有气就不动,用气动来解决问题,以动解决不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完全客观的世界也是需要我们人认识的,人的认识论,人从早上醒过来的时刻,认识就启动了,一念启动马上对客观世界产生二的认识,阴阳二分法,马上产生了上下内外四象,马上产生了升降沉浮运动感,逐渐就会形成认知客观世界的正确模型。只有这个模型正确我们才能真正贴近客观世界的真相,这样我们所做出的行为才能符合客观世界规律,才能产生作用。</p><p class="ql-block">不走入自心就无法认识真正的客观世界,那么我们的任何操作都是盲做。你会治病是因为你脑子里有,你脑子里的东西正确系统,如果你脑子里没有,你就在碰运气。</p><p class="ql-block">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论缺项时只能看到客观世界的一个片面内容,就像盲人摸象各执一词,西医看客观世界只看到物质和结构产生了心肝脾肺肾的有形的器官,筋脉肉皮骨有形的组织这是手术刀下的西医外科,但是它没有看到人体内空间缝隙,因为一解剖空间结构就消失了,把血管剥离出来的时候空间结构就坍塌了,就像房子一样,人体本来是因为空间和结构共同产生作用,道德经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没有空间的无,有形的结构器官就失去作用,就像房子把墙,门窗,地板,柱子拿出来都没有用,只有把这些组合起来构成空间,房子才能住人。</p><p class="ql-block">显微镜发明后西医看到细菌病毒,就认为是细菌病毒造成了疾病,于是产生了炎性病因说,各种疾病都是炎症。实际上细菌病毒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人体内环境改变了,人体代谢能力变慢出现了瘀堵,水液瘀堵产生痰饮,血液瘀堵就是淤血。这才会给细菌病毒创造生长繁殖的环境。细菌病毒是结果不是原因。</p><p class="ql-block">人之所以有生命是因为我们有持续产生热量的能力,并且能把这些热量通过皮表毛孔释放耗散到体外,并把食物渣子排出体外。这是人的生命动态认知。</p><p class="ql-block">只有这样认识正确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不是对抗杀死,输液治疗,不是手术微创切割治疗,而是恢复人体内环境,疏通身体内部空间缝隙,让水液物质流动起来,以空间换时间,通过人体自己的正确的热量代谢,正确的生命运行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而这样的认识论是人对醒来的一刻,一念产生,并清晰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再归纳总结才产生的。如果陷入知识的海洋失去感知能力,就会在人类创造的几百上千万的词汇海洋里遨游。而失去客观世界的感觉和感知的能力。</p><p class="ql-block">所认知的世界都是不客观的,怎么做出正确的行为?对人认识世界的感知都不认识怎么有资格去谈认识客观世界的真相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