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有道 道法养生(潘经伦)

美团用户5588

<p class="ql-block">长寿有道 道法养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潘经伦)</span></p><p class="ql-block">健康长寿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体,然而有很多人不能遂愿。究其原因,是因为养生不得要领。纵观古今,东汉名中医华佗,年过百岁,仍犹如壮容,为百姓治病。唐代名中医孙思邈,年过百岁仍著书立说,写下了不朽之作《千金翼方》、《修龄要旨》等名著,150余岁才驾鹤西去。当今四川绵竹名中医罗明山在117岁时仍为民诊病疗疾。据笔者所知,古往今来,多数名老中医都是高寿者,就是因为他们真正掌握了养生之道。经科学家反复推测得出:人类的自然寿命为120岁,目前,生命之树能到120岁者为数不多,但在现代科学文明条件下,健康“七八九”(指70岁、80岁、90岁),百岁不是梦,应当是普遍的生命规律。</p><p class="ql-block">如何才能健康长寿?一直是人们所探索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人的生长壮老是整个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实践证明人的寿命长短不在于贫、富、贵、贱,完全在于自身调节,在于如何正确的养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一书(以下简称《内经》):已经明确的告诫人们“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现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成正比提高,然而人们身体早衰现象越来越严重。我国调查资料表明: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血脂症、肥胖、糖尿病、癌症等现代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日趋低龄化,这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极大关系。笔者总结如下:今时有人不然也,贪得无厌,德行不克,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很多人半百而衰也。综上说明人要健康长寿,必须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养生之道。到底如何养生。笔者经多年探索和借鉴百岁老中医养生法术提出以下几点养生方法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一、法于阴阳</p><p class="ql-block">何谓“法于阴阳”就是告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顺从一年四季时节的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以适应自然气候与外界环境的变化。笔者认为: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天地人相参,所以人们应顺从四季时节养生之道:从中医观点:春、夏养阳(养阳中药:虫草、淫羊藿、菟丝子、制杜仲等),秋、冬养阴(养阴中药:西枸杞、百合、石斛、沙参等),还要开阔冬病夏治,夏病冬养的思路,如其不然,则违背了上述规律,就会出现: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阳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的严重后果。综上说明顺应四季时节气候变化规律去养生,就能坚固人体五脏,就可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二、和于术数</p><p class="ql-block">“和”就是调和,“术数”就是修身养性之法。也就是说懂得修身养性的人,能正确地以各种方法锻炼身体。以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笔者认为:锻炼身体,要本着常欲小劳,且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做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蠢”以期运动,则采取散步、按摩、打太极拳为首选,因此法锻炼动作圆滑,对人体可起到内外相合、刚柔相济、虚实相间、动中求静、首尾连贯,从而使人体很快产生内气,内气即可疏通人体经络,调和人体气血,平衡人体阴阳,长此下去起到健身强体作用,以达人的健康长寿之目的。</p><p class="ql-block">三、食饮有节</p><p class="ql-block">何谓“食饮有节”?是指食饮适量定时,不可过饥过饱。因为人体“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因此人们食饮不可太过或不及,不能过度偏嗜,不能过寒或过热。食饮是人维持生命活动最根本的基础。中医名著《内经》指出:“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水谷是通过胃纳、脾运、肠消化吸收。因此,人不但要顺应四季时节养生,又要注重调理脾胃。笔者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只有食饮有节,才能脾胃健运,化源不竭,先天之精才能得养,人体正气才能充沛,故能使人去病延年。</p><p class="ql-block">四、起居有常,不妄做劳</p><p class="ql-block">“起居有常,不妄做劳”是固护人体肾精的基本保证。历史中医名著《内经》指出:一年四季应当遵守起居规律,曰:“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如果不遵循此规律,而“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则人的生命就会夭折。现实中许多人因起居无常,劳累过度,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已司空见惯。</p><p class="ql-block">“不妄做劳”是指劳逸适度和节制房劳两种含意。《内经》一书多处指出:“劳则气耗”,“生病起于过用”。唐代名中医孙思邈说:“养生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主张“不欲其劳,不欲其逸”。笔者认为:节制房劳尤为重要,因为人体肾藏精为先天之本。《内经》曰:“夫精者,先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因此,如若纵欲贪欢,必然导致肾精耗竭,所以,要想健康长寿,节制房劳是“起居有常,不妄做劳”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p><p class="ql-block">五、恬淡虚无</p><p class="ql-block">“恬淡虚无”就是人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心态,对任何事物的认识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可好高骛远。不要为本来达不到的愿望或者经过努力而暂时达不到的愿望去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人体五脏六腑皆摇,所以,人要注重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图名利,排除杂念,常怀乐意,真正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即可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笔者经验:适宜的养生之道是健康长寿之源。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逐渐衰老。特别是人到了中年接近老年,健康水平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医观点:人体五脏六腑开始老化,稍不注意,就会引发疾病。要想始终保持精力充沛,耳聪目明,至老不衰,寿龄过人,除必要合理的中医药保养外,还要真正掌握上述“二十四字”养生要领并持之以恒实施之,才能益寿延年,健康长寿.<span style="font-size:18px;">(潘经伦)</span>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