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之旅(四)

浪琴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这座俄罗斯的北方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它始建于1703年,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见证了俄罗斯的兴衰荣辱 ,是俄罗斯走向欧洲的重要窗口。城中巴洛克、新古典主义风格建筑林立,冬宫、夏宫美轮美奂,彰显着昔日皇室的辉煌。作为俄罗斯重要工业中心,其造船、机械制造等产业实力雄厚。这里人文气息浓郁,众多博物馆、剧院坐落于此,孕育了普希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巨匠,让人深深沉醉于它的独特魅力之中。</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圣彼得堡住了两宿,游玩了三天,第三天用了晚餐后,大巴车又将我们送到了圣彼得堡火车站,我们将乘坐当晚九点的火车返回莫斯科,同样4人一间房的软卧车厢,大家几天游览下来,感觉有点疲劳了,圣彼得堡的天气气温低于莫斯科,车厢温度也比较舒服,这一晚大家都睡了特别香,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到达了莫斯科基辅站。</p> <p class="ql-block">因为早晨五点多到站,天色蒙蒙亮,我们出站后,导游给了大家一点洗漱时间,上大巴车。这是莫斯科基辅车站的外观。</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天气,天色非常好。导游也说我们的运气真好,都是晴天,难得。早餐后游览了谢尔盖耶夫镇(又名扎戈尔斯克),该镇是俄罗斯莫斯科州东北部的一座金环古城,距莫斯科约71公里,以其宗教与历史地位闻名。该镇始建于1337年,由东正教圣人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创建,其核心圣三一修道院是俄罗斯最古老、地位最高的东正教修道院,199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修道院建筑群融合多个时期风格,包含圣母升天大教堂(仿克里姆林宫同名教堂)、88米高的五层钟楼等,兼具防御与宗教功能,曾抵御波兰-立陶宛军队入侵。镇内圣水传说吸引大量信徒,而套娃手工艺亦使其成为俄罗斯木刻艺术中心。作为东正教精神圣地,小镇至今保留宁静乡村风貌,年游客超百万,是探索俄罗斯宗教文化与建筑艺术的重要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我觉得在圣彼得堡拍照要及时捕捉光影,好的天色往往稍纵即逝,上面的照片,与此张照片前后只差一刻钟的时间,上面的图片是漂亮的蔚蓝天空,15分钟后,天色就变成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游览谢尔盖耶夫镇结束后,这天中午我们享用莫斯科大餐。每人一大块烤鸡块,一碗罗宋汤,面包片,炸小油条,一盘辅食,红酒,饮料。</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成立于1755年,是俄罗斯最古老、顶尖的综合性大学。主楼高240米,为斯大林时期地标建筑,顶部镶有五角星。该校以自然科学、数学和人文科学见长,培养出13位诺贝尔奖得主及作家契诃夫等杰出校友,科研实力享誉全球。</p> <p class="ql-block">去莫斯科大学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在莫斯科大学拍了一张“毕业照”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观看圣彼得堡美丽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望远镜看到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9日,俄罗斯将举行隆重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此刻随处可见彩旗飘飘。</p> <p class="ql-block">在莫斯科凯旋门,导游帮我们拍集体照,同时也为我们整个行程顺顺利利将凯旋而归庆祝。</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凯旋门建于1829-1834年,纪念1812年俄军战胜拿破仑。门高28米,新古典主义风格,顶部六马战车雕塑象征胜利,柱面浮雕展现战役场景与俄军英姿,刻有“光荣归于祖国”铭文。原位于特维尔广场,1968年迁至胜利广场,现为莫斯科重要历史地标。</p> <p class="ql-block">去莫斯科《二战胜利广场》,先要经过凯旋,下了旅游车目睹凯旋门就拍个不停。凯旋门高28米,是按照在罗马康斯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庆祝二战胜利而建的凯旋门的侧面</p> <p class="ql-block">休闲的莫斯科市民,坐在凯旋门旁看手机。</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胜利广场建于1995年,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50周年而建。主纪念碑高141.8米,象征战争持续的1418个日夜。广场中心燃有永恒之火,浮雕墙刻满战役场景,后方圣格奥尔基教堂庄严肃穆。现为民众缅怀历史、举办纪念活动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二战胜利广场上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导游带领下,去乘坐莫斯科地铁,体验一下莫斯科在几十年前建造的地铁。从《二战胜利广场》站前往莫斯科《新庄站》。</p> <p class="ql-block">Day6-3: 莫斯科地铁始建于1935年,是全球最繁忙、最具艺术价值的地铁系统之一,被誉为“地下宫殿”。其车站以奢华装饰闻名,融合巴洛克、新古典主义与斯大林式风格,如共青团站的马赛克穹顶、马雅可夫斯基站的几何灯饰、基辅站的革命主题壁画等。现拥有200余站,日均客流超700万人次,兼具高效运输与历史文化的双重魅力,是苏联建筑美学的巅峰代表。</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刘大年,孙新明,贺月琴</p><p class="ql-block">制作:贺月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