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Olivier),属鞘翅目象甲科,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棕榈科植物的重大害虫。成虫体长25-40毫米,体红棕色,喙长且弯曲,鞘翅具纵沟和刻点。幼虫乳白色,无足,蛀食棕榈科植物茎干、生长点,导致植株枯萎死亡。该虫繁殖能力强,一年可发生3-5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寄主内越冬。成虫飞行扩散,也可随苗木运输传播。主要危害椰子、槟榔、油棕等经济作物,造成产量锐减甚至植株死亡。防治需采取加强检疫、清理病株、药剂灌心及释放天敌(如寄生蜂)等综合措施,是国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p> <p class="ql-block"><b>一、生物学特征</b></p><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19-32毫米,宽约6-16毫米,体棕红色,头部前端延伸成喙,雄虫喙粗短且直,喙端半部背面丛生棕色鬃毛,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无鬃毛。前胸前缘细小,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前后两行,但变异较大。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老熟幼虫体长40-45毫米,黄白色,头暗红褐色,纺锤形,胸足退化。</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红棕象甲在热带地区1年大约发生2代,第1代历期最短,为144-156天,第2代历期最长,为198-216天,从卵到成虫的历期为296-372天。在我国海南,1年发生1-2代,世代重叠。成虫白天不活跃,通常隐藏在叶腋下,只有取食和交配时才飞出;成虫一般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可发生多次,每次18-24小时。交尾后当天即产卵,有的亦可延至1周以后才产卵;雌虫通常在幼年树上产卵,产卵前,雌成虫用喙在树冠基部幼嫩松软的组织上钻蛀一个小洞,产卵时将长且锐利的产卵器深深插入植物组织中,产卵其中,有时亦产卵于叶柄的裂缝、组织暴露部位、伤口及树皮裂缝中,卵单产,一处1粒,1头雌虫一生可产卵200-300粒,平均为250粒,产卵历期平均为90天,前60天产的卵均可孵化,90天后产的卵均不能孵化,卵期6-9天,卵孵化率为85%-92%,平均为88%。幼虫孵出后,即向四周钻洞取食柔软组织的汁液,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隧道,剩下的纤维被咬断后遗留在虫道周围,幼虫共4龄,幼虫期为120-130天。成熟幼虫利用木质纤维结成椭圆形茧,结茧需要6-7天,成茧后进入预蛹阶段1-2天,而后脱最后一次皮化蛹,蛹期10-14天。成虫羽化后,在茧内停留,直至性成熟才破茧而出。</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红棕象甲原产于印度,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向外传播,在中东、东南亚、北非及地中海沿岸的诸多地区都出现了它的身影。1997年传入我国广东,如今几乎遍布了半个中国,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多个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江苏、江西、上海、四川、台湾、西藏、云南、浙江等省份。</p><p class="ql-block">寄主植物: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如椰子、油棕、加拿利海枣等,也危害甘蔗等。</p><p class="ql-block">危害特点:幼虫蛀食茎秆内部及植株生长点柔软组织,破坏、切断输导组织,造成隧道,影响水分、养分运输,被危害的棕榈植物初期并无明显的症状,后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树干或叶柄基部有明显的钻蛀孔,造成寄主主干或者树冠倾倒。</p> <p class="ql-block"><b>二、入侵机制</b></p><p class="ql-block">自然扩散:红棕象甲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一次能够飞行1.5公里左右,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然扩散,寻找新的寄主植物。</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国际贸易: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贸易的频繁,红棕象甲可通过未经检疫的棕榈科植物及其制品的运输而被引入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旅游和人员流动:游客和人员的流动也可能携带红棕象甲的卵、幼虫或成虫,从而导致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传播。</p><p class="ql-block">寄主植物的广泛分布:红棕象甲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而棕榈科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为红棕象甲提供了丰富的寄主资源,使其能够在新的地区定殖和扩散。</p><p class="ql-block">适应能力强:红棕象甲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殖,这也有助于其在新的地区成功入侵。</p> <p class="ql-block"><b>三、与当地物种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与植物的关系</p><p class="ql-block">寄主植物:红棕象甲主要危害棕榈科植物,如椰子树、油棕树等。它通过蛀食植物的茎干和叶柄,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叶片枯黄,严重时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植物防御反应:植物在受到红棕象甲侵害时,会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如分泌化学物质、改变生长形态等,以抵御害虫的进一步侵害。</p><p class="ql-block">与其他昆虫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竞争关系:红棕象甲与其他食叶或蛀干昆虫可能存在竞争关系,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和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共生关系: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体内可能携带一些共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对其生长发育和生存具有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与生态系统的关系</p><p class="ql-block">生态平衡破坏:红棕象甲的大量繁殖和危害可能导致棕榈科植物的减少,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p><p class="ql-block">生物多样性影响:红棕象甲的入侵可能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一些依赖棕榈科植物的物种数量减少或灭绝。</p> <p class="ql-block"><b>四、对人类生存的威胁</b></p><p class="ql-block">经济损失</p><p class="ql-block">农业方面:红棕象甲主要危害椰子、油棕、枣椰等棕榈科植物,这些植物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例如在中东地区,椰枣产业价值高达130亿美元,红棕象甲的肆虐已造成约5亿美元的椰枣树损失,导致众多农民收入锐减,甚至面临破产。</p><p class="ql-block">景观与生态方面:棕榈科植物在城市绿化、园林景观中广泛应用,红棕象甲的侵害不仅影响美观,还增加了城市绿化和园林维护的成本。此外,棕榈科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受损会影响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生态破坏</p><p class="ql-block">植物多样性受损:红棕象甲的大量繁殖和危害,导致棕榈科植物数量减少,影响了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p class="ql-block">食物链断裂:棕榈科植物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其受损会导致依赖这些植物的动物数量减少,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粮食安全问题:在一些以棕榈科植物为主要粮食来源的地区,如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红棕象甲的危害可能导致粮食短缺,影响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p> <p class="ql-block"><b>五、传播途径</b></p><p class="ql-block">自然传播</p><p class="ql-block">飞行扩散:成虫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然飞行扩散,寻找适宜的寄主植物。</p><p class="ql-block">水流传播:红棕象甲的卵、幼虫或蛹可能会随水流漂浮,从而传播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人为传播</p><p class="ql-block">植物引种和调运:红棕象甲可随棕榈科植物的引种和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在引进棕榈科植物时,如果没有严格的检疫措施,就可能将红棕象甲带入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国际贸易和旅游:红棕象甲可能会随国际贸易和旅游活动中的货物、行李等传播。例如,在国际邮包中可能会携带红棕象甲的卵、幼虫或蛹。</p><p class="ql-block">其他传播途径</p><p class="ql-block">风力传播: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红棕象甲的成虫或幼虫可能会被风吹到新的地区。</p><p class="ql-block">动物携带:红棕象甲可能会被鸟类、昆虫等动物携带,从而传播到新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b>六、防控措施</b></p><p class="ql-block">农业防治</p><p class="ql-block">加强检疫: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防止红棕象甲的传入和扩散。</p><p class="ql-block">合理种植:避免种植过密,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光照条件,增强植物的抗虫能力。</p><p class="ql-block">清洁田园:及时清除园内的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红棕象甲的栖息地。</p><p class="ql-block">物理防治</p><p class="ql-block">人工捕捉:在成虫羽化高峰期,利用其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捉。</p><p class="ql-block">灯光诱捕:设置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捕成虫。</p><p class="ql-block">生物防治</p><p class="ql-block">保护天敌:保护和利用红棕象甲的天敌,如寄生蜂、捕食性昆虫等。</p><p class="ql-block">使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p><p class="ql-block">化学防治</p><p class="ql-block">药剂选择: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如氯氰菊酯、敌敌畏等。</p><p class="ql-block">施药方法: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和成虫羽化高峰期进行喷雾防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