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9日至4月23日历时五天,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出发至陕西韩城市,合阳县,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河津自驾休闲游,期间自驾穿行在陕西沿黄公路部分路段和山西段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各部分路段,沿途有自然风景,也有古老历史建筑,地方特色美食小吃风味各异。相约同行两车九人:董栓录,郭列英,徐淑青,任爱民,时延军,李海芳,梅姐,小沈两人。</p><p class="ql-block">因视频篇幅有限,分两篇而作。文字介绍大都为网上搜索配视频编辑一起简单所作,可能有所失误地方,在此声明。</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沿黄公路通常指的是陕西沿黄观光公路,北起榆林市府谷县墙头乡,南至渭南市华山莲花座,全长828.5公里,沿途穿越渭南、韩城、延安、榆林等地市,经过4市12区县,72个乡镇1220个村。串联了西岳华山、司马迁祠、党家村、韩城古城、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乾坤湾)、吴堡古城,壶口瀑布,洽川湿地等自然景观和古文化历史长廊带。</p><p class="ql-block">黄河一号旅游公路是山西省的一条重要旅游公路,北起忻州偏关老牛湾,南至运城垣曲西哄村,全长1238公里,贯穿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四市,沿途串联了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忻州段黄河峡谷老牛湾,吕梁段碛口古镇,李家山古村落,石楼县黄河第一湾,临汾段永和县黄河乾坤湾,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段万荣县厚土祠,永济市的鹳雀楼,普救寺,运城市死海盐湖等如一颗颗明珠点缀在黄河岸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北依宜川县,西邻黄龙县,南接合阳县,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韩城古称“龙门”“夏阳”“少梁”,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春秋战国之际,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康于此,称梁国;战国时期,秦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置韩城县,1984年1月撤县设市,有“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境内有韩城古城、党家村民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韩城行鼓、韩城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4月19日记,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韩城 #陕西美好推荐官 #行在路上 #韩城古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山岗上,东眺黄河,西枕梁山,芝水伴绕,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由汉阳太守殷济创建,此后历代皆有重修,清康熙七年大规模扩建。祠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依次刻有“高山仰止”“龙门才子故里”“河山之阳”等字样。司马迁现存墓冢为砖砌蒙古包形,相传为元朝忽必烈敕命修建,墓顶有千年古柏分为五株,后人意为五子登科寓意,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书的“汉太史司马公墓”碑。(2025/4/20日记,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司马迁祠 #韩城 #人在旅途心随景动 #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党家村位于韩城市东北部,坐落在泌水河谷地北侧,西南距新城区9公里,于水和塬之间的坡地上,呈葫芦形状,俗称党圪崂,房屋建造符合传统阴阳八卦之说,村容如舟,村内主要有党、贾两族,元至顺二年,党族始祖党恕轩迁至此定居,明朝嘉靖四年,贾璋以甥舅之亲定居党家村,两族在此繁衍至今,已有约670年历史。(2025年4月20日记)#党家村景区 #韩城 #自驾游 #纪录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芮国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梁带村, 2004年8月经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梁带村遗址为两周时期芮国高级墓葬群,占地976.78亩,分为墓葬区和遗址区两个部分。共发现两周墓葬1300座、车马坑64座,随后对7座大墓及百余座中小型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金、玉、铜器等各类文物2万余件。博物馆设计灵感来源于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镂空龙纹方盒的盖子,主体为三层,一层为设备用房、影视厅、临时展厅和专题展厅;二层为报告厅和基本陈列;三层为文物库房、文保研究和行政办公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洽川国家湿地公园即洽川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保护湿地生态区,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东20公里处的洽川镇,拥有15万亩芦苇荡,一望无际,被誉为“天下第一荡”,与宁夏沙湖和河北白洋淀相媲美,其中瀵泉又称处女泉是特有的景观,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洽川有七眼瀵泉,如夏阳瀵水流量大,处女泉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洽川也是《诗经》开篇之作《关雎》的发源地,清乾隆三十四年,关中名士许秉简在《洽川记略》序言中称“洽阳古莘园地,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这里还出土过隶书精品汉《合阳令曹全碑》。(2025/4/21日记,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山位于陕西省合阳县洽川镇,整座山形似一只翘尾东行的大蝎子趴在沟壑中,相关传说上古时期,大禹斧劈龙门,疏通河道后,漏网的鱼鳖海怪又兴风作浪,木星福神派遣天蝎平妖降魔,百姓得以平安,后来天蝎在黄河西岸化为巨石,变成了如今的蝎子山,因天蝎驱邪赐福,所以也叫福山。福山始建于明万历至康熙年间,清同治六年前后殿和两庑俱毁于战火,光绪八年进行了重修。福山有“九福共和”之说,即一富、二寿、三康、四德、五和、六怡、七顺、八旺、九久,一种美好寓意和愿望。(2025/4/22日)#洽川福山 #福山 #陕西 #行在路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之一。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后,曾在此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夏、商、周三代也都在此举行祭祀活动。汉武帝元鼎四年正式“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后土祠原址在汾阴脽上,因黄河改道等原因,明代万历末年、清康熙二年、同治九年曾多次移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移建于庙前村北高崖上的遗存。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汉武帝在此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此碑而得名。该楼创建年代不详,最晚明代时即有记录,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重建。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周围砖砌花栏,横跨于“张仪古道”上。(2025/4/22,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秋风楼 #万荣 #古老建筑 #纪录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荣飞云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是一座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相传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距今近1400年,元、明、清历代都曾予以重修,现存楼体是清乾隆年重修后的形制。隋末李世民行军途中在解店等地屯兵,后来为宣扬战功在解店建东岳庙及飞云楼。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禹门口又称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和陕西省韩城市的黄河晋陕大峡谷最南端。黄河水流经禹门口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黄河水在禹门口受到峡谷约束,形成汹涌澎湃的浪涛,激山为浪,涛声如雷,有“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也是古来相传“鲤鱼跳龙门”的处所,《三秦记》中有大鱼集龙门下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的神话记载。</p><p class="ql-block">(2025/4/23日记)#禹门口 #韩城 #河津 #纪录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北望石门,南眺龙门,西临黄河,东居吕梁,一条黄河似衣带隔离为山西陕西两省交界。据相关资料记载,大梯子崖修建年代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壁上凿痕虽历经风雨,但清晰可辨,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由365个台阶组成,垂直高度120米左右,空中鸟瞰梯子崖的整体形态就如在一块竖长的石头上雕刻出365个台阶一样,地形险峻、风景独特、巧夺天工,令人震撼。(2025/4/23)#河津 #行在路上 #随拍 #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韩城市位于陕西省东部黄河西岸,北依宜川县,西邻黄龙县,南接合阳县,东隔黄河与山西省河津、乡宁、万荣等县市相望。韩城古称“龙门”“夏阳”“少梁”,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子于此,称韩国;春秋战国之际,周平王封秦仲之子康于此,称梁国;战国时期,秦设夏阳县;隋开皇十八年置韩城县,1984年1月撤县设市,有“华夏史笔惟司马,关中文物最韩城”的美誉,境内有韩城古城、党家村民居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韩城行鼓、韩城秧歌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4月19日记,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韩城 #陕西美好推荐官 #行在路上 #韩城古城</p> <p class="ql-block">司马迁祠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山岗上,东眺黄河,西枕梁山,芝水伴绕,始建于西晋永嘉四年,由汉阳太守殷济创建,此后历代皆有重修,清康熙七年大规模扩建。祠每座台前立有一个木牌坊,自下而上依次刻有“高山仰止”“龙门才子故里”“河山之阳”等字样。司马迁现存墓冢为砖砌蒙古包形,相传为元朝忽必烈敕命修建,墓顶有千年古柏分为五株,后人意为五子登科寓意,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书的“汉太史司马公墓”碑。(2025/4/20日记,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司马迁祠 #韩城 #人在旅途心随景动 #历史</p> <p class="ql-block">-芮国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梁带村, 2004年8月经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梁带村遗址为两周时期芮国高级墓葬群,占地976.78亩,分为墓葬区和遗址区两个部分。共发现两周墓葬1300座、车马坑64座,随后对7座大墓及百余座中小型墓进行考古发掘,出土金、玉、铜器等各类文物2万余件。博物馆设计灵感来源于梁带村芮国墓地26号墓出土的镂空龙纹方盒的盖子,主体为三层,一层为设备用房、影视厅、临时展厅和专题展厅;二层为报告厅和基本陈列;三层为文物库房、文保研究和行政办公区。</p> <p class="ql-block">洽川国家湿地公园即洽川风景名胜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天然保护湿地生态区,位于陕西省合阳县城东20公里处的洽川镇,拥有15万亩芦苇荡,一望无际,被誉为“天下第一荡”,与宁夏沙湖和河北白洋淀相媲美,其中瀵泉又称处女泉是特有的景观,在古籍中多有记载,洽川有七眼瀵泉,如夏阳瀵水流量大,处女泉人入水不沉,泉涌沙动。洽川也是《诗经》开篇之作《关雎》的发源地,清乾隆三十四年,关中名士许秉简在《洽川记略》序言中称“洽阳古莘园地,山有飞浮之异,水有神瀵之奇”,这里还出土过隶书精品汉《合阳令曹全碑》。(2025/4/21日记,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p> <p class="ql-block">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中国大地上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之一。传说轩辕黄帝平定天下后,曾在此扫地设坛,祭祀后土地母,尧、舜、夏、商、周三代也都在此举行祭祀活动。汉武帝元鼎四年正式“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上”。后土祠原址在汾阴脽上,因黄河改道等原因,明代万历末年、清康熙二年、同治九年曾多次移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移建于庙前村北高崖上的遗存。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后,汉武帝在此留下《秋风辞》,秋风楼因楼上藏此碑而得名。该楼创建年代不详,最晚明代时即有记录,因黄河淹没,曾于清代康熙、同治年间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同治重建。秋风楼高32.6米,下部筑以高大的台基,南北穿通,周围砖砌花栏,横跨于“张仪古道”上。(2025/4/22,文字为网上搜索编辑)#秋风楼 #万荣 #古老建筑 #纪录片</p> <p class="ql-block">万荣飞云楼位于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内,是一座被誉为“中华第一木楼”的纯木质结构建筑,相传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距今近1400年,元、明、清历代都曾予以重修,现存楼体是清乾隆年重修后的形制。隋末李世民行军途中在解店等地屯兵,后来为宣扬战功在解店建东岳庙及飞云楼。楼身平面呈方形,明三暗五层,高达23.19米。</p> <p class="ql-block">黄河大梯子崖位于山西省河津市下化乡半坡村,北望石门,南眺龙门,西临黄河,东居吕梁,一条黄河似衣带隔离为山西陕西两省交界。据相关资料记载,大梯子崖修建年代可追溯到北魏时期,壁上凿痕虽历经风雨,但清晰可辨,在悬崖边依地势,人工开凿的之字形古栈道由365个台阶组成,垂直高度120米左右,空中鸟瞰梯子崖的整体形态就如在一块竖长的石头上雕刻出365个台阶一样,地形险峻、风景独特、巧夺天工,令人震撼。(2025/4/23)#河津 #行在路上 #随拍 #纪录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