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店镇梁庄分园跟进游戏谈话教研活动

梁庄分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是儿童的语言,而谈话是教师读懂儿童的钥匙。为深入挖掘游戏后谈话的教育价值,提升教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专业能力,继总园培训之后我们开展了一场聚焦“游戏后谈话活动”的教研。</p> <p class="ql-block"><b>附总园教研链接:</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cn1vlrq?share_depth=2&s_uid=39114556&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7407707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rgb(22, 126, 251);"><b>聚焦游戏谈话活动,共探幼儿游戏高质量发展——姜店镇中心幼儿园教研活动</b></a></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游戏后的谈话是幼儿经验梳理、思维碰撞的黄金时间。然而实践中,教师常面临以下问题: </p><p class="ql-block">1、谈话流于形式,仅停留在“今天玩了什么?” </p><p class="ql-block">2、缺乏有效提问,难以引发幼儿深度反思; </p><p class="ql-block">3、教师主导过多,幼儿表达机会不均……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教研旨在通过案例剖析、策略研讨,帮助教师实现从“形式化对话”到“有意义的思维共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该类谈话活动目标:</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方面</p><p class="ql-block">1、语言表达:能完整描述游戏经历("我用了长木板搭斜坡")</p><p class="ql-block">2、社会交往:学会倾听同伴发言(保持安静)</p><p class="ql-block">3、 情感态度: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失败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方面</p><p class="ql-block">1、 督促发展,先做起来,隔段时间跟进,谈想法谈体验;</p><p class="ql-block">2、提升自己的谈话质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案例一预设目标:</p><p class="ql-block">探索三角锥搭建不牢固的解决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案例二预设目标:</p><p class="ql-block">探索“球总是跑偏”的解决方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从实录看问题</b></p> <p class="ql-block">  案例分享一:</p><p class="ql-block">于老师的预设问题:</p><p class="ql-block">今天搭建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成功了吗?</p><p class="ql-block">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p><p class="ql-block">谁有好的办法,请说一说?</p><p class="ql-block">你觉得可以吗,来试一试吧。</p><p class="ql-block">大班建构游戏现场谈话片段:</p> <p class="ql-block">于老师的思考:</p><p class="ql-block">1.自主游戏分享过程中,教师不应充当游戏话题的发起者和幼儿问题的终结者,而应作为话题的推动者,在交互对话的过程中将分享的主导权释放给幼儿。教师可以使用“幼儿发起—教师反馈—幼儿回答—教师再反馈—幼儿再回答”的循环对话结构,帮助幼儿重构经验,推进自主游戏的深入。</p><p class="ql-block">2.作为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还应积极促成幼儿与幼儿间的对话。教师可以使用“幼儿发起—幼儿点评—教师反馈—幼儿回答”的对话结构,将思考与解释的权利给予幼儿。</p> <p class="ql-block">案例分享二:</p><p class="ql-block">今天户外的游戏是怎么玩的,谁来说一说?</p><p class="ql-block">关于他刚才说的,你们听明白了吗?</p><p class="ql-block">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或者建议吗?</p><p class="ql-block">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p><p class="ql-block">关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或解决的办法吗?</p><p class="ql-block">老师没有听明白,谁能帮他说的更清晰一些呢?</p><p class="ql-block">大班户外游戏后室内谈话片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本次游戏后的师幼谈话中,我尝试引导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并分享解决问题的办法,虽然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但回顾整个互动过程,仍有以下几点需要反思和改进: </p><p class="ql-block">1. 提问的开放性与深度不足</p><p class="ql-block"> 我的初始提问(“游戏好不好玩”“你是怎么玩的”)虽然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但问题较为表面,未能充分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游戏中的挑战或失败原因。例如,可以更具体地问:“为什么圆柱体总是滚不到终点?”“你在调整积木时发现了什么?”这样的提问能帮助幼儿更聚焦于问题分析与解决。 </p><p class="ql-block">2. 对幼儿回应的提炼与提升不够</p><p class="ql-block"> 当幼儿提出“拆掉板子”“加防护栏”等办法时,我虽然归纳了他们的想法,但未能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做会成功?”“还有其他材料可以替代防护栏吗?”,从而错失引导幼儿深入探究因果关系或创造性思维的机会。 </p><p class="ql-block">3. 未能充分关注个别幼儿的参与</p><p class="ql-block"> 谈话中部分幼儿(如提出“加宽滚道”的孩子)的独特想法未被充分展开讨论。如果我能及时抓住这一生成性观点,追问“加宽后圆柱体会滚得更稳吗?”或“你觉得宽滚道和防护栏哪个更有效?”,可能会引发更丰富的合作探究。 </p><p class="ql-block">4. 缺乏对后续活动的具体支持</p><p class="ql-block"> 最后虽然鼓励幼儿“下次尝试”,但未明确如何支持他们实践(如提供哪些新材料、如何分组验证不同办法)可以更具体地规划延伸活动,例如:“明天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测试加防护栏,另一组测试加宽滚道,看看哪种办法更好?”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这次反思,我意识到教师不仅是谈话的组织者,更应是幼儿思维的“点燃者”和探究的“支架者”。后续活动中,我会更注重倾听幼儿的真实需求,让对话成为推动深度学习的有力工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研讨,总结出游戏后谈话的优化路径: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阶段:唤醒经验</p><p class="ql-block">开放式提问:“你今天的游戏和计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可视化工具:借助照片、绘画帮助幼儿回忆。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阶段:深度反思</p><p class="ql-block">追问技巧:“你觉得这个办法好在哪里?如果换一种材料会怎样?”</p><p class="ql-block">同伴互学:邀请幼儿互相提问,如“我想知道XX是怎么搭这么高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阶段:延伸拓展</p><p class="ql-block">联结生活:“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结构?”</p><p class="ql-block">记录问题:将未解决的困惑生成下一次游戏计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研收获:从对话到生长</p><p class="ql-block">1. 谈话目标:应服务于幼儿经验提升,而非教师预设答案; </p><p class="ql-block">2. 教师角色:要做“倾听者”“提问者”和“思维整理者”; </p><p class="ql-block">3. 支持策略:善用“等待时间”“关键词记录”“思维导图”等工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一次对话都是思维的播种,每一场教研都是专业的攀登。我们将继续追随儿童的游戏脚步,让谈话成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催化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编辑:曹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审核:谢晶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