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摘自网络</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于硕老师与黑泽明的《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猎影牧文/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晨,于硕教授发来文谈自己正在给学生们讲黑泽明晚期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梦》。我理解了,其实她想说,黑泽明用《梦》中的梵高阐述了艺术之所以的“究竟”。</p><p class="ql-block">就是说人们在平淡的一生中,心中始终会存在一个最大的疑惑:“艺术究竟是什么?”。而《梦》这部影片,就是黑泽明式的回答。于硕教授是这样说的:“黑泽明的《梦》再现生命激情,大自然-画家-作品-观者融为一体。我猜还有一层潜意识,即我在先导课第二讲中介绍的:日本浮世绘对梵高绘画决定性的影响。但这也仅是将要展开阐述的一个头绪而已。”</p><p class="ql-block">老实说,黑泽明的这部影片,很早以前我是看过的,这一部影片里共分了八个梦。</p><p class="ql-block">当年看的时候,还年轻,只是震撼了情绪。招惹了眼泪。却并未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过了这许多年,今天突然又看,依然是招惹了眼泪,却忽然觉得存在的一切真相,不是已经被黑泽明说得那么透彻,那么清晰了吗?</p><p class="ql-block">于是我说:是的,于硕老师,我也是才刚刚懂了《梦》这部影片。虽然在很多年前,我已经被感动得泪流满面。却于生命在存在中反复提醒我们的那些神预,年轻时不甚明了。当黑泽明把八个梦,分别作为生命存在形式的八个必然因果用我们习惯的视觉形式演绎出来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又一次,在语言之外,被黑泽明式的悲悯击倒了。</p><p class="ql-block">在完全不可接受的真谛面前,通常,生命的庸俗习惯是选择在下意识中以懦弱的动物本能,远远回避。因为我们曾经真切地知道<b>:神预,是残忍的</b>。无法抵抗,那么就逃离。这样,才能妥善地保护我们的怯懦。但黑泽明却不。他不许我们逃避……</p><p class="ql-block">黑泽明把梵高当作一位偶然路过这个星球的来访者。生命虽诞生于此,时间却已经过长了,麻木而导致的不仁使我们四肢僵硬,头脑简单。</p><p class="ql-block">我们普通人对上帝的伟大的创作早已无动于衷,熟视无睹。但此时梵高来了。</p><p class="ql-block">他是路过还是为验证奇迹专程而来,都不重要。因为他能在时间与光辉、黑夜与精灵此来彼往的一切季节的嬗变轮回中;在震撼人心的鸦群忽然飞起,盘旋在麦田上空的一刻;梵高就在那里。在神迹与自然的呈现如此完美无暇且天衣无缝、不露痕迹的沉默中。但当他洞彻了上帝的意图之后,紧接着,他却疯了。</p><p class="ql-block">神性亘古不语。但梵高发现,光辉于黑暗,两者之间所缠绕着的真相,其实,早就耀眼在他眼前了。曾经隐秘于平平淡淡中的宏大秘奥。就这样,昭然若揭。但随之而来的是意识的自我沦陷。在无穷无尽的恍惚与极度不安中,梵高用狂喜挥洒画笔,用痛苦作为买断余生的代价,挣扎。但终于,他被艺术,彻底地逼疯了。</p><p class="ql-block">我的理解,黑泽明其实是想说:虽然梵高在此<b>层层叠叠的呈现中,</b>疯了。但“人”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5/2日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春风不到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