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阳明心学的实践地

门缝里的光

<p class="ql-block">  嘉靖五年(1526 年)的深秋,一叶孤舟沿着赣江顺流而下,往南往南,一下坐着,一下子卧着的是一位清癯儒雅的老人。他身着素袍,面容虽透着病容,眉宇间却藏着洞穿世事的睿智。王阳明先生,这位年过半百的儒家硕学,正怀着满心沉甸甸的责任,遵旨前往广西,就任两广总督之职,以平乱整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彼时,田州这片古老的土地正陷于无尽的动荡。田州土司岑猛去世后,其子岑邦相与岑芝为争土司之位闹得不可开交,刀兵相见的惨剧时有发生。而朝廷推行的“改土归流”,本意是强化管理,却触动了土司阶层敏感的神经。卢苏、王受以“借兵复仇”为旗号,煽动百姓攻城略地,既攻占田州府,又猛攻周边的思恩府。思田之乱就此爆发,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踏入广西的那刻起,他的脚步便未曾停歇。他穿梭于乡野闾巷,与百姓促膝长谈,从那质朴的话语里,从那焦灼的眼神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乱源所在——明廷政策的偏差,流官制度的积弊,才是撕裂这片土地的罪魁祸首。祸起萧墙绝非土司无端生事,而是土司认为生存与尊严践踏而悲愤呐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二月的寒风凛冽,阳明先生却心如火燃。他向朝廷呈上《赴任谢恩遂陈肤见疏》,力主以招抚平乱,保留土官之位。这绝非软弱退让,而是他洞悉人心后的果敢抉择。他深知,武力或许能碾碎眼前的抵抗,却会在百姓心中埋下更深的怨恨,唯有从心入手,方能化干戈为玉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果不其然,短短月余,招抚之策便显奇效。嘉靖六年(1527 年)正月二十六日,卢苏、王受在良知的叩问下,带着七万余人放下武器,归顺朝廷。二月十三日,捷报传至朝廷,思田之乱的阴霾就此散去,阳光重新洒在这片饱经磨难的土地上。</p> <p class="ql-block">  阳明先生,这位以心学济世的与孔子齐名的圣者,用他的智慧与担当,续写成为人间圣人的传奇。他创立的心学体系,宛如一座巍峨灯塔,照亮了人们探寻真理的航道。“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真理不在遥不可及的天际,而在每个人心中那片澄澈之地,无需苦寻,只需向内探寻,唤醒沉睡的良知。知行合一,更是他一生的坚守,知识不是空中楼阁,只有化作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彰显其价值,让道德的力量在世间流淌。致良知的理念,如同一把利刃,斩破人性的迷茫,良知是人人生而具有的宝藏,发掘、扩充它,便能触摸至善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此前,他以卓越军事才能平定宸濠之乱、南赣盗乱,为明朝的安宁撑起一片天。在地方治理上,他更是妙手仁心。他以心学平叛田州,让几万名壮族儿女免受血光之灾。思田之乱后,他在田州推行善政,兴利除弊,教化百姓,让这片土地重焕生机。他高洁的人格,如一轮皓月,即便身处风暴中心,也能以平静与坚定感染世人。他倾心教育事业,创办书院,桃李满天下,儒家思想与心学理念在弟子的传扬下,根植于广袤大地。他兴修水利,开荒垦田,让右江百里河谷变为瓜果之乡,滋养壮、汉、苗、瑶、彝等各族群众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百色,这片被阳明心学滋养的土地,历经五百载岁月沉淀,已从苦难中破茧成蝶。如今,它是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面向东盟开放的前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关键节点,也是民族团结的璀璨明珠。百色的蓬勃发展,恰似阳明先生心学播下的种子,在时光的土壤里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为一方百姓遮风挡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的影子,深深记在百色的历史扉页上。他的平叛功绩,仿若一颗颗璀璨星辰,照亮了壮族发展的漫漫征途。1554 年,壮族巾帼瓦氏夫人,岑猛的结发妻子,怀着对家国的赤诚,率 6000 多名广西俍兵千里奔赴抗倭前线,那英勇的身姿,正是阳明心学激荡出的爱国涟漪。清朝西林县令张鸣凤,不畏洋人威压,处死洋传教士马赖,这份凛然正气,也是阳明心学锻造出的铮铮铁骨。晚清西林县“一门三总督”,岑春煊更是直白道出心学对他的深远影响,他兴办学校,培育少数民族人才,让阳明心学的火种在百色延续至今。192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烽火燃至右江,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领导百色起义,那冲天的反帝反封建怒火,似是阳明心学精神的现代回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田州,阳明先生开启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篇章。他深知武力镇压只是饮鸩止渴,唯有攻心为上,方能长治久安。抵达田州,他提出“因俗而治”,一边保留岑猛次子岑邦相的土官职位,安抚土司势力,一边设立流官,分设 19 个巡检司,让卢苏、王受等土目担任巡检司长,巧妙削弱土司世袭权力。这一举措如春风化雨,迅速消弭了紧张氛围,让叛军心悦诚服,归顺朝廷,百姓也终于安居乐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在阳明先生眼中,是改变这片土地的金钥匙。他于田州广设社学、县学,大开校门迎壮、汉、瑶、苗、彝子弟。他深知,知识能开启智慧之门,让贫瘠的土地孕育希望。他的门人弟子王杏、郭子章等沿着师道前行,让广西文教之风兴盛。南宁的“敷文书院”,在阳明先生的亲自主持下,以“宣扬至仁,诞敷文德”为宗旨,成为传播心学的重镇,允许田州等地学子前去修学。田州书院书声琅琅,他制定《训士四则》,立志、勤学、改过、责善,这四则箴言,如黄钟大吕,回荡在学子心间,塑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清楚,文化融合与教育普及是长治久安的基石。平乱后,他稳步推进“改土归流”,让田州府降为州级,土流并治,别具匠心。《田州民约》《思恩教民榜文》等规约,将儒家伦理与地方习俗相融,规范百姓行为。他巧妙利用壮族“歌圩”“祭祖”等传统活动,让儒家理念深入民心。在“三月三歌圩”增设“诗经吟诵”,让壮族山歌与儒家智慧合奏,文化在碰撞中融合,绽放出别样光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还心系百姓生计,亲自谋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田州城郊,“阳明渠”如玉带环绕,至今仍被尊称为“圣人渠”。这渠水潺潺,润泽农田,滋养百姓,是阳明先生为民谋福的生动见证。为减轻百姓负担,他减免赋税,设“义仓”储粮,以备灾荒。在《告谕田州黎民》中,他痛斥贪官污吏,疾呼官员要痛恤民隐,以民为本。这些举措,皆是阳明先生心学在治理实践中的生动演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在平果市城区右江南岸观音桥头旁的阳明洞口崖壁岩石上,阳明先生亲撰的《征抚思田功绩文》静静躺卧。它记载着阳明先生奉命征抚广西思恩、田州的全过程。“于时皇帝忧悯元元,容有无辜而死者乎?乃命新建伯臣王守仁,曷往视师……旬日之间,自缚来归者七万一千。悉放之还农,两省以安。”那规整的文字,是阳明先生心学智慧的结晶。虽因水电站蓄水,部分石刻被淹没,但它的精神从未沉睡,仍在激励着后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百色这片土地,曾被司马迁称作“南蛮”,可在阳明先生的心学催化下,完成了超越民族、时空的文化缝合。他的思想,如右江奔腾的洪流,与壮族铜鼓、瑶族长鼓、彝族芦笙的韵律交织,奏响中华文化最动人的乐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先生在广西期间,诗文泉涌。《思恩道中》那四句诗,“山深瘴雾暗征衣,路转峰回望欲迷。忽见炊烟生野戍,始知人境在云西”,是他在思恩府巡视时的真情流露。“山深瘴雾”道尽广西山多瘴气的艰苦,“忽见炊烟生野戍”却让他在困境中瞥见希望之光,也坚定了他以教化乱世的信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明心学在百色的传承,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它让不同民族在交流中增进理解、认同,为当下百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注入精神动力,让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紧紧相拥,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建设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叛思田之乱是明明先生心学思想又一次成功的实践,治理田州是阳明心学的实践地。据说,在平定思田州之乱后,他病情加重,未等朝廷批准便启程返乡,途中于1529年1月9日(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病逝于江西省大余县青龙镇章江河畔的舟中,临终前但对弟子周积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也就是说,阳明先生平叛思田之乱和治理田州是他在任上为朝廷上做的最后一件大事。用现在话语来形容阳明先生的一生,真正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百色,因阳明心学的治理而欣欣向荣,百姓因阳明先生的到来而免于生灵涂炭。圣人亲临百色,治理百色,百色何其有幸,人民何其有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回首阳明先生在田州、百色的岁月,我们从这片土地的遗迹、诗文中,汲取着前行的力量。田州古城、敢壮山、平果鲤城、右江河,皆是历史的诉说者。壮族儿女身着传统服饰,敲响铜鼓,唱起山歌,那悠扬的旋律里,依然回荡着明朝的文化的传承,以及阳明先生推崇的良知与仁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百色,早已脱去“蛮荒”外衣,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在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蓬勃发展。阳明先生的治理智慧,如同一颗恒星,始终闪耀着现实光芒,照亮百色人民的前行之路,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书写更加绚丽的篇章。</p>